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膨润土对旱作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及燕麦的增产效果。以燕麦‘坝莜一号’为材料,设不施膨润土(CK),4其他膨润土处理6 000kg·hm-2(D1)、12 000kg·hm-2(D2)、18 000kg·hm-2(D3)、24 000kg·hm-2(D4)、30 000kg·hm-2(D5)共6个处理,于2011年播种前一次性施入,之后几年不再施入,研究膨润土对燕麦生长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膨润土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性状,增加降雨入渗,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最终实现燕麦增产。对0~60cm土层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含水量影响较为明显;施用膨润土可减缓苗期土壤水分蒸发,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处理间的差值范围减小;施用膨润土均不同程度提高水分利用率1.57%~16.17%,提高燕麦籽粒产量0.53%~11.53%。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在青海制种基地,以早熟生态型两用不育系6S和早熟优质恢复系C10为父母本,分别设置不同行比(1∶3,2∶6,2∶8)、不同播期(3月22日、3月29日、4月5日、5月12日)以及不同复合肥(N∶P∶K=15∶15∶15)施用量(300,450,600,750 kg·hm-2),开展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机收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本行比为2∶6时,6S×C10制种产量最高,为1 980.75 kg·hm-2;随着播期的推迟,6S×C10制种产量降低,当播期为3月22日时,制种产量最高,达2 051.25 kg·hm-2;随着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6S×C10制种产量先升高后降低,至施用量为600 kg·hm-2时,制种产量最高,达1 929.0 kg·hm-2。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新品种金源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003年将(黑交83-889×美丁)F2风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卫星半个月进行宇宙射线辐照处理,后经选育而成。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内蒙古呼盟、吉林省敦化市、新疆北屯和阿尔泰市等北方春大豆早熟区。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4.0kg·hm-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87.0kg·hm-2,较对照黑河43增产7.5%[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河北省小麦超高产水平从9 000 kg·hm-2向10 000 kg·hm-2突破的途径,明确河北省10 000kg·hm-2以上超高产小麦的产量结构特点和各个生育时期的群体、个体特征,以及适宜的生态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可稳定实现10 000 kg·hm-2以上产量的河北省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4年4个小麦生长季,在高产大田设置不同品种、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处理,结合其他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小麦超高产攻关研究。将4个生长季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上的处理分为9 000—9 500、9 500—10 000和10 000 kg·hm-2以上3个水平,分析小麦产量从9 000 kg·hm-2提高到10 000 kg·hm-2以上,产量结构和各个生育时期群个体性状的变化,并结合土壤肥力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实现10 000 kg·hm-2以上产量适宜的生态条件。【结果】通过3个产量水平处理的比较,河北省小麦产量从90 00 kg·hm-2提高到10 000 kg·hm-2以上,公顷穗数变化较小,穗粒数在30—35粒的概率较大,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水平从9 000—9 500 kg·hm-2提高至9 500—10 0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至10 000 kg·hm-2以上时收获指数有所提高。穗数800万/hm2、穗粒数在30—35粒、千粒重43 g以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22 000 kg·hm-2、收获指数为0.46是河北省10 000 kg·hm-2以上超高产小麦比较理想的产量结构和调控指标。10 0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小麦旗叶和倒2叶叶面积均小于20 cm2,孕穗期叶面积指数为7.69—8.24,均低于9 000—9 500 kg·hm-2产量水平,但花后20 d叶面积指数在4以上,花后30 d在2以上,均高于后者。小麦产量从9 000 kg·hm-2到10 000 kg·hm-2以上,土壤基础肥力和施肥量变化较小,生育期降水量和灌水量也未增加,但小麦全生育时期特别是开花至成熟阶段的积温和光照时数均有所增加。【结论】河北省实现小麦产量从9 000 kg·hm-2到10 000 kg·hm-2的突破,公顷穗数的增产潜力较小,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应作为主攻方向。大小适中、后期衰老缓慢的高质量群体是实现10 000 kg·hm-2超高产的保证,较高的基础肥力以及积温和光照较好的年型是实现10 000 kg·hm-2超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应陇中半干旱区抗逆稳产的春小麦品种,丰富品种资源,以‘陇春27’为对照,在甘肃定西对引进的9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研究其区域适应性。结果表明,‘甘春25’在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方面表现最好,分别达到5 000.3kg·hm-2和13.15kg·hm-2·mm-1,较对照增产20.0%,WUE提高了17.5%;‘04(4)-6-1’和‘06(148)-2-1’抗倒伏性较强;‘甘春25’‘定西40’‘陇春27’和‘陇春35’等品种(系)在抗条锈病方面表现较好,平均严重度和普遍率分别为6.3%~9.6%和4.0%~12.0%。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推广应用的品种‘甘春25’。此外,试验发现春小麦扬花期旗叶SPAD值与籽粒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福莓一号’是以‘丰香’为母本、以‘法兰地’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草莓新品种。生长势强,高抗白粉病。果实圆锥形,果色红,肉质细腻,甜而多汁,香味浓,种子稍陷入果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可溶性总糖含量6.6%,可滴定酸含量0.75%,维生素C含量564.00 mg·kg-1,平均单果重22g,产量40 5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海玉12(海4091)是海伦东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所于2001年以自育自交系 H 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 H17为父本杂交育成。2008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极早熟品种,需有效活动积温2000℃左右,种植密度一般以7.0万~7.5万株·hm-2为宜,产量在9000 kg·hm-2左右,是抗病、耐密、优质、生产潜力大的玉米新品种,在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粳稻‘浙粳22'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粳22’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浙粳22’的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浙粳22’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增产53%,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不施肥区(CK)、有机肥(M)单施区及氮钾(NK)配施区;氮磷(NP)配施水稻增产38%,有机肥及增量无机肥(MNPK')配施水稻增产32.3%,氮磷钾(NPK)配施水稻增产27%;同时肥料合理配施可增加作物养分吸收总量,促进养分向籽粒中迁移。在所有处理中,均是MNPK区的养分吸收量最高,MNPK配施区的水稻籽粒吸氮量为126.66 kg·hm-2,吸磷量为26.91 kg·hm-2,吸钾量为45.59 kg·hm-2;MNPK’配施水稻吸氮总量为184.51 kg·hm-2,吸磷总量为33.57 kg·hm-2,吸钾总量为198.40 kg·hm-2。所有处理的氮、磷和钾收获指数均较对照(CK)有所降低;氮、磷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均以M单施最高,分别为43.85%和36.64%;钾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则以NPK配施最高,为54.52%,从肥料的输入来看,所有施氮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降,施磷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  相似文献   

9.
‘如玉53号’苦瓜是以‘美冠-49’为母本,‘K0816’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中早熟。瓜长棒状,皮绿色具有光泽,纵条间圆瘤。瓜长35cm左右,横径6~7cm,肉厚1.0cm,平均单瓜重500g。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每667m2产量2 000~3 000kg,适合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移栽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水稻合理种植密度、最佳群体内部微环境,为水稻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粳3号’和‘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种植密度为23.85×104穴·hm-2(RS1,行株距为30 cm×14 cm),27.75×104穴·hm-2(RS2,行株距为30 cm×12 cm),28.65×104穴·hm-2(RS3,行株距为25 cm×14 cm),33.3×104穴·hm-2(RS4,行株距为30 cm×10 cm),33.3×104穴·hm-2(RS5,行株距为25 cm×12 cm),40.05×104穴·hm-2(RS6,行株距为25 cm×10 cm)。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内部光照强度、温湿度和CO2浓度等生态因子,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S4处理的产量最高(‘宁粳3号’为10 671.48 kg·hm-2,‘南粳9108’为10 346.14 kg·hm-2),RS6处理的产量最低(‘宁粳3号’为9 470.61 kg·hm-2,‘南粳9108’为8 866.01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群体内部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有较好的规律性,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中部、上部的温度和湿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表现比较复杂,总体上看RS4处理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产量也最高。[结论]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而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又受到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RS4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最协调。  相似文献   

11.
‘春雪3号’为适宜春季栽培的花椰菜新品种,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1K-45’为母本,自交亲和系‘10ZF-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胞质雄性不育新品种。春季栽培55~60 d成熟。株形直立、紧凑,叶片深绿色,合抱护球性优。花球高圆、紧实、雪白、细嫩、平整。单球质量1.51 kg,平均产量43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樱桃种植业的发展,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十分普遍,但肥料的选择与应用是关键.针对京郊樱桃养分吸收规律、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和有机肥施用习惯提出京都樱桃适宜NPK本溶肥配方及施肥方案,即一年生的樱桃,定植肥施有机肥7 500 kg·hm-2,NPK(28-17-0)复合肥45 kg·hm-2,4月中旬追施NPK(19-31-0+TE)水溶肥75 kg·hm-2;二~六年生樱桃秋季基肥施有机肥30 000 kg·hm-2左右,NPK(26-4-15)复合肥225~300 kg·hm-2,3月中旬分次追施NPK(18-4-28+ TE)水溶肥50~150 kg·hm-2;6月初分次追施NPK(24-5-21 +TE)水溶肥50~75 kg·hm-2;七年生以上的樱桃秋季施有机肥45 000~60 000 kg·hm-2,NPK(24-4-19)复合肥225~375 kg·hm-2,3月中旬分次追施NPK (14-6-30+ TE)水溶肥225~375 kg·hm-2,采果后追施NPK(20-6-25+TE)水溶肥300~335 kg·hm-2,为优质高产的樱桃生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福建省元胡栽培关键技术,通过3年多田间试验,研究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元胡种茎用量、种茎不同贮存条件、科学施肥及光照条件等对元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参数为:元胡种茎用量600~750kg·hm-2,种茎最优贮存条件为山窖等阴冷、干燥环境,施肥条件为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5 000kg·hm-2+钙镁磷750kg·hm-2,苗期施氮肥125kg·hm-2、磷肥75kg·hm-2和钾肥180kg·hm-2,光照条件为全日照,元胡产量最高可达6 144kg·hm-2。  相似文献   

14.
在河西走廊灌漠土上,增施B对杂交制种番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采用B、N、P、K配合施用与N、P、K配施相比,番茄果实增产22.55%。当B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杂交制种番茄植株群体的光合作用最高,番茄果实的产量和杂交种子的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166.20 t·hm-2和473.10kg·hm-2,经回归统计分析,B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46.95 kg·hm-2,种子理论产量为473.71 kg·hm-2,B肥成本1 746.54元·hm-2,收益44.83×104元·hm-2。  相似文献   

15.
健宝南瓜     
正健宝南瓜品种特征特性品种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春季栽培从定植到始收75~85 d,秋季栽培从定植到始收60~70 d;主蔓5~10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果实扁圆形,横径16 cm左右,纵径10 cm左右,果肉厚2~3 cm,单果重1.0~2.0 kg。果皮深绿,嵌有10条左右淡绿色条斑,果肉橙黄色,肉质紧实,味甜质粉。大棚吊蔓式栽培种植16500~18 000株·hm-2,拱架式栽培种植12 000~13 2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来自粳稻‘寒丰’繁种圃的一个早熟突变体‘早寒丰’,其播始历期比野生型‘寒丰’提早15.2 d。对其生育期遗传分析表明,控制该早熟性状的基因为一对半显性核基因。以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与‘早寒丰’连续回交,育成早熟粳稻新不育系‘早寒丰A’。以‘寒丰A’和‘早寒丰A’分别与‘湘晴’‘申恢254’‘R44’等3个粳稻恢复系配组,结果表明:‘早寒丰A’所配组合的播始历期为95.2—99.4 d,比‘寒丰A’所配组合的播始历期提早8.2—10.4 d,且其中一些组合产量降低不显著,因此‘早寒丰A’携带的早熟半显性核基因在杂交粳稻早熟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下大叶相思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密度为1 667、4 444和10 000株·hm-2的2年生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幼林的胸径、树高、冠幅生长进行了研究,并采伐标准木,用标准木的各器官干质量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估测林分的生物量和平均木干质量.结果表明:密度为1 667、4 444和10 000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35、3.31和3.88 cm,平均树高分别为4.26、4.02、4.10 m,平均冠幅分别为2.11、1.73、1.26 m.密度为4 444和10 000株·hm-2林分的平均单株干质量相近,显著小于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单株干质量(P<0.000 1);林分生物量则为10 000株·hm-2林分(27 600 kg·hm-2)>4 444株·hm-2林分(12 266 kg·hm-2)>1 667株·hm-2林分(6 701kg·hm-2).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率在密度为10 000和4 444株·hm-2的林分内为干>根>枝>叶>皮,在密度1 667株·hm-2的林分内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广两优676’超高产水稻作为菜后稻的施肥效应,应用"3414"试验设计方法,在菜田上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效磷钾含量丰富的菜田上,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磷钾肥具有一定增产作用。根据建立的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到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施肥量为N 103kg·hm-2、P2O541kg·hm-2、K2O 103kg·hm-2,氮磷钾适宜施用比例为1∶0.4∶1。  相似文献   

19.
玄参浙玄1号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玄参新品种浙玄1号不同栽培密度、不同氮磷钾肥配比、不同药剂防治白绢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玄参适宜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8.25万穴·hm-2)或40 cm×40 cm(6.00万穴·hm-2);肥料施用以N 270 kg·hm-2,P2O5 270 kg·hm-2,K2O 150 kg·hm-2为宜,在施好氮、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能促进早期根系形成和生长,增加根粗度、长度和每穴根数,提高产量。玄参白绢病防效以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为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