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吉林省2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9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s(H′)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薯形(1.70),其次为肉色、皮色、茎色、株形;数量性状中,大中薯率的H′值最大(1.56),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66.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眼数与花冠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冠越大,芽眼数越多;单株薯数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单株薯数随着茎粗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薯重与顶小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株薯重随着顶小叶宽的增大而减小;大中薯率与茎粗和开花繁茂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越粗,开花越繁茂,单株薯数越少,大中薯率越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943%,能反映23份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联接法,在遗传距离为3.75时,23份马铃薯品种被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共12份材料,第2组群共8份材料,第3组群共3份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为田间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影响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胡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43份胡麻种质的种子产量与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开花日数、全生育日数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胡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83%~24.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7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株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总影响达到92.17%,能较好地预测胡麻种子产量的变化;株果数和分枝数与种子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果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742),相关系数最高(r=0.776)。[结论]株果数是决定胡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3.
对一年生返魂草主要性状遺传参数和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决定药材产量的性状株重支异系数最高,支异系数为73.03%。株高性状的变异系数也很高,变异系数为49.57%。这类性状在育种中选择潜力大,选择效果好。一年生返魂草决定药村产量的株重性状与株高、茎粗、叶数三性状关系极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7764,0.8541,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对3性状任何性状的选择均可对株重起到间接优化作用。株高、茎粗、叶数三性状间的相关也极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6653-0.7946,均为呈著正相关,优选其一必然取得三性状共同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朱砂根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进行朱砂根选育,试验比较了11个种源朱砂根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朱砂根的农艺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变异系数在9.52%~50.26%,选择潜力大。其中每穗果数、果穗数、叶距、果百粒重、分枝数、冠高比、果柄长、茎粗、果穗长的变异系数大,冠径、干高、株高、叶宽、叶长宽比、果纵径、叶柄长、果横径、叶长的变异系数小;(2)株高与干高、叶距与叶柄长、果纵径与果横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的排序结果,株形性状上选择广西南宁、江西吉安种源,叶部形态上选择福建漳平种源,果实观赏性上选择福建漳平、四川都江堰、浙江松阳种源,所有性状综合评价选择福建武平、浙江开化、江西会昌种源。  相似文献   

5.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近年来选育的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轴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行粒、小区产量、千粒重、出籽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源朱砂根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进行朱砂根选育,试验比较11个种源朱砂根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朱砂根的农艺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变异系数在9.52%~50.26%,选择潜力大。其中每穗果数、果穗数、叶距、果百粒重、分枝数、冠高比、果柄长、茎粗、果穗长的变异系数大,冠径、干高、株高、叶宽、叶长宽比、果纵径、叶柄长、果横径、叶长的变异系数小;(2)株高与干高、叶距与叶柄长、果纵径与果横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的排序结果,株形性状上选择广西南宁、江西吉安种源,叶部形态上选择福建漳平种源,果实观赏性上选择福建漳平、四川都江堰、浙江松阳种源,所有性状综合评价选择福建武平、浙江开化、江西会昌种源。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3年生糙龙胆生长关键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孕蕾期以茎粗、分蘖数、分枝数和花蕾数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在品种选育中选择潜力较大。其中,与种子产量性状和花蕾数呈极显著相关的分枝数可作为种子高产目标的相关性状。根增重期以茎粗、分蘖数、须根数、根重4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均在50%左右;根重与茎粗、须根数、分蘖数、根粗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这4个性状可作为糙龙胆高产目标的相关性状。糙龙胆选择育种的最佳时期为孕蕾期和根增重期。  相似文献   

8.
分析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内在联系,为选育高产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17年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区试为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14%,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22%。产量与饱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果重、百果重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和生育期呈负相关。关联度分析表明,饱果率、单株果重、生育期和百果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果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性状;主成分分析发现,将11个农艺性状综合成产量、株型和熟性3个主成分因子,可解释花生农艺性状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1.1885%;TOPSIS分析表明,商花21号和商花23号与综合向量距离最大。综上,在选育高产花生品种时,应重点提高单株果重、饱果率和百果重,适当降低株高、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单株产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且各性状之间也会互相作用. 以广东省选育的15个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穗位叶宽、茎粗、果穗长、秃尖长、果穗直径、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鲜苞质量和鲜穗质量共1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与鲜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现为:果穗长>轴粗>叶片数>穗位叶宽>株高. 在糯玉米品种选育时,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等可作为关键选育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质资源材料,为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集的373份山桐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这373份山桐子种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树高、胸径、枝上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7.31%、17.62%、29.26%、42.49%、42.37%和5.68%。其性状间变异范围为0.84%~42.49%,其中,叶长/叶宽变异系数最小,胸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轮生枝条、枝上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长、叶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叶宽>叶柄长>轮生枝条>枝上高>当年生侧枝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9个性状可归纳为以下3个主成分,即叶长、胸径、树高,说明山桐子的叶片和株茎性状对品种分类影响较大,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3.37%。聚类分析依据表型特征可将373份种质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84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纳香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9个数量性状和13个质量性状的测定,并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2.07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枝数(32.76%);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片形状(1.2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数量性状中,冠幅与株高、叶宽、叶柄长度、花枝长度、花枝开张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质量性状中,叶脉花青苷显色强度与主茎花青苷显色强度、叶片边缘花青苷显色强度和叶柄花青苷显色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4.32%,根据各性状的载荷量大小将各因子依次命名为产量因子、显色因子、叶光滑度因子、叶片边缘因子、叶片形状因子、叶片绿色因子和花枝角度因子。基于表型性状,以离差平方和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有39份材料,占总数的24.53%;类群Ⅱ有38份材料,占总数的23.90%;群Ⅲ有82份材料,占总数的51.57%。【结论】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叶宽可作为日后选育高产艾纳香种质的指导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为1.08%~87.06%,变异系数秃尖长最高为87.06%,生育期最低为1.08%;相关分析表明穗粗(r=0.487 7**)、出籽率(r=0.475 2**)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r=-0.435 6**)、秃尖长(r=-0.792 2**)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集中所有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1.33%,对小区产量贡献大小次序为秃尖长因子百粒质量因子轴粗因子生育期因子穗长;通径分析表明百粒质量、穗行数、穗位高、穗粗、出籽率、行粒数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百粒质量(p=0.697 0)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穗行数(p=0.498 1),而生育期、穗长、轴粗、秃尖长、株高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品种时首先选择遗传变异较大的数量性状是十分重要的,并注重各数量性状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便选育出性状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为苦荞麦高产品种的选育推荐材料,对选取的58个具有高产潜质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双亲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RILs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71%~31.55%,其中,产量、生育期和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粒宽和籽粒周长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株高和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粒长和粒宽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籽粒面积>生育期>籽粒周长>粒宽>粒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987%,分别是粒形与产量因子(39.940%)、粒宽因子(24.478%)、株高因子(11.667%)、主茎分枝数与生育期因子(10.893%)。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及RILs与亲本间的方差分析,共筛选出R64、R103、R164、R84、R192、R153和R214等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非米荞型RILs。这7个株系在聚类分析中均被...  相似文献   

15.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秀  徐坤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31-2437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而分枝数、叶片数、姜球数则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4个因子对生姜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94。【结论】生姜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根茎干物质含量(-0.3984)、叶鲜重(0.2866)、茎粗(0.2711)及茎鲜重(0.2624),高产型生姜品种的主要特征为茎秆粗壮、分枝较少、叶片较厚、同化系统发达、根茎干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且适宜晋北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为今后的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11份大豆新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各品系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分枝数、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株高、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单荚粒数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11份参试材料的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421%,对大豆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在选择大豆新品种时就注重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高低,筛选出1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大豆新品系ghs-6,可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挖掘其有益基因,提高粒用甜高粱育种效率,对20份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角质率变异系数最大,为57%;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穗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长与穗柄长、单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9个农艺性状提取了株型、籽粒产量、穗形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381%,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反映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因子信息。表明不同粒用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粒用高粱新品系改良或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筛选基础材料,主辅因子兼顾,方可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实现综合性状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18%28.04%区间内波动,花期侧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04%;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株幅与株高(0.331*)显著正相关,与叶长(0.439**)极显著正相关,荚果长与荚果种子粒数(0.703**)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96%,分别为株型和产量性状因子、种子数量相关因子、花期和腰粗、花色、叶面、株幅等,这些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总体信息;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处聚为3类,第Ⅰ类主要为青梗菜,第Ⅱ类为直立型散叶白菜,第Ⅲ类为奶白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