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辽南肉鸡场的病死鸡体内分离到5种不同菌株的病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这5种菌株中有1株为兽疫链球菌、2株为禽链球菌、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实验表明2株链球菌呈β溶血,1株呈α溶血,呈α、β溶血的菌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为100%。将5种菌株单独进行药敏试验时抗生素对这些菌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选择药物范围较广。而用混合菌进行药敏试验时药物敏感效果均不显著。临床肉鸡两种菌混合感染时病程轻,则能治愈,重症鸡极少有治愈,需要淘汰,对肉鸡的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的福州、福清、漳州、莆田、邵武、厦门、泉州等9个发病猪场采集病料,共分离出14株病原菌,经福建省防疫站菌种鉴定和用大肠杆菌K88、K99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大肠杆菌中 10株为普通大肠埃希氏菌,2株为β溶血性菌株。2株为大肠杆菌K88。纯化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和大肠杆菌标准株K88、K99相比,不同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都有较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鉴定四川某规模化山羊场引起山羊大规模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致病和耐药机制。【方法】将病原分离纯化后,依次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及荚膜血清分型,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物种分型以及基因功能分析。【结果】从病死山羊鼻液、气管、肺脏和肝脏中分离出同一种菌,经鉴定为荚膜血清2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命名为MHLB002;对小鼠的LD50值为4.4×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部分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为2 580 488 bp,序列类型为ST-43,与MH1475菌株同源性最近,且2菌株基因组ANI值达98.60%;MHLB002菌株全基因组中共有19个ORF编码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9个ORF编码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所分离出的荚膜血清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是引起该养殖场山羊大规模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致病菌,同时为预防和治疗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畜禽源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产β-内酰胺酶及其基因特性,采用常规检测法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PCR法检测ESBLs、AmpC基因型,质粒结合转移试验研究耐药基因分子传播机制,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供体菌及接合子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467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未检出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产ESBLs和AmpC分别达36.83%和13.70%;176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blaTEM、blaCTX-M、blaOXA、blaCIT和blaDHA分别为84.09%、60.80%、14.77%、35.80%和1.70%;本次质粒转移率为50%,多数转化子获得了供体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以上结果说明,产ESBLs、AmpC菌株广泛存在于本次检测菌株中,blaTEM、blaCTX-M和blaCIT是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流行基因型,质粒在β-内酰胺酶基因的水平传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黄瓜生产过程中黄瓜、土壤、基肥、灌溉用水及植株中感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计102批次样本中黄瓜样品、植株及土壤中各检出一株大肠杆菌,植株中检出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8大类1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大肠杆菌为敏感菌株且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植株中大肠杆菌仅对氨曲南耐药,黄瓜中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植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磺胺甲噁唑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目的是了解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中ESBLs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及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为猪场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科学指导。从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10个规模化养猪场采样861份,对采样采用麦康凯平板初筛、ECC平板和16S rRNA测序鉴定相结合分离大肠杆菌。采用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PCR检测ESBLs耐药基因包括TEM、OXA、SHV和CTX-M。结果表明:861份样共分离出704株大肠杆菌,704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基因的检出580株,检出率为82.39%;ESBLs基因型以CTX-M、TEM和OXA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41%、32.81%和24.57%;SHV基因型检测率最低,检出率为2.56%;携带1种耐药基因ESBLs菌284株,占总检测菌株的40.34%;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的ESBLs菌296株,占总检测菌株的42.05%;3种ESBLs基因共存菌株有88株。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广泛存在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目的是了解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中ESBLs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及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为猪场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科学指导。从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10个规模化养猪场采样861份,对采样采用麦康凯平板初筛、ECC平板和16S rRNA测序鉴定相结合分离大肠杆菌。采用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PCR检测ESBLs耐药基因包括TEM、OXA、SHV和CTX-M。结果表明:861份样共分离出704株大肠杆菌,704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基因的检出580株,检出率为82.39%;ESBLs基因型以CTX-M、TEM和OXA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41%、32.81%和24.57%;SHV基因型检测率最低,检出率为2.56%;携带1种耐药基因ESBLs菌284株,占总检测菌株的40.34%;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的ESBLs菌296株,占总检测菌株的42.05%;3种ESBLs基因共存菌株有88株。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广泛存在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无菌采集养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33份,对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鉴定出2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76.9%和65.4%;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均达53%以上,其中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最多,分别达84.6%、76.9%和73.1%。结果表明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菌谱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豫西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从豫西地区养鸡场采集130份疑似大肠杆菌病料样品,按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98株鸡源大肠杆菌,确定86株细菌分属14个血清型,其中以O14、O141、O78、O88血清型为主,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0.93%、16.28%、13.95%、9.30%。利用K-B法药敏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最高(95.92%),其次为四环素(83.67%)、氨苄西林(81.63%)、萘啶酸(77.55%)、恩诺沙星(69.39%),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敏感。大部分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种类最多的菌株对18种抗生素耐药,9~14重耐药菌株有76株,占77.55%。可见,豫西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鸡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阳性率分别为78%和25%。总tet基因阳性率为90.6%,与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携带1种或2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试验菌共分为A~O 15个ERIC型,tetA和tetB几乎均匀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  相似文献   

11.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阳性率分别为78%和25%。总tet基因阳性率为90.6%,与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携带1种或2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试验菌共分为AO 15个ERIC型,tetA和tetB几乎均匀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鸡志贺氏菌β-内酰胺酶及ESBLs的测定、质粒提取、细菌转化及质粒结合转移等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与其质粒之间的关系,探讨耐药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方式.结果表明,质粒转化后的转化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氟诺酮类有一定程度的敏感;而质粒接合传递体的耐药谱与质粒转化子一致.耐药菌株的质粒可编码β-内酰胺酶,且耐药质粒可通过结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1株从野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致病类型及耐药表型,通过野猪粪便大肠杆菌分离纯化、培养特性分析、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分析、药敏试验,对野猪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分析。并通过PCR扩增,对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特定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7份新鲜野猪粪便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该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头孢拉定、头孢他啶、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和氨曲南等多类药物具有抗性。PCR扩增显示,该菌株携带有耐热肠毒素 STⅡ基因及mecA、blaOXA、blaIMP、carO、KPC-2、 ant(4′,4′)、 aph(3′)-Ⅱa、tetA和tetB等耐药基因。结果表明,该野猪粪便分离菌株为多重耐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研究结果为野猪源病源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适应度代价对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野生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耐药的以及从耐药诱导恢复敏感的3种菌株的生长曲线,探讨适应度代价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大肠杆菌C02的生长速率远低于敏感菌株C01和恢复敏感性后菌株C03;而敏感菌株C01和敏感性恢复菌株C03的细菌生长曲线相近,说明在无药物选择压力环境中,适应度代价高的耐药菌生存竞争力低于适应度代价低的敏感菌,敏感菌逐渐取代耐药菌,使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调查藏猪腹泻源大肠杆菌mcr-1的流行情况。从舍饲藏猪养殖场53份腹泻样品中分离到102株大肠杆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PCR扩增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并对mcr-1阳性菌株扩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B)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结果显示,102株大肠杆菌中mcr-1检出率为32.4%。mcr-1阳性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8.2%、86.3%和84.3%。mcr-1阳性菌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CTX-M的检出率最高,为84.8%;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qnrS检出率最高,为45.5%;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Ib检出率最高,为48.5%。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B检出率分别为39.4%和54.5%;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检出率分别为100%、97%和78.8%;氯霉素类耐药基因cmlA和floR检出率分别为72.7%和84.8%。结果说明藏猪腹泻源大肠杆菌mcr-1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从长春、吉林两个地区搜集到的8株鹿溶血性大肠杆菌并对其杆菌的生化和血清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大肠杆菌生化特性活泼,均呈典型的β型溶血、毒力强、具有致病性。血清学分析表明,8株溶血性大肠杆菌可分为两种K抗原和3种O抗原,且多数为K_(80)。血清学的分析为用免疫学方法诊断和防治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鸭源大肠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鸭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从贵州省三穗县部分规模鸭场的患鸭内脏器官中分离的大肠杆菌中随机选取15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其进行8种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方法对SHV型、CTX-M型、TEM型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15株鸭源大肠杆菌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存在严重耐药,耐药率高达100%.TEM型和CTX-M型耐药基因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46.7%和100%,而SHV型耐药基因未检出,其中有7株细菌同时带有两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测菌株序列与数据库中相应耐药基因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38株西藏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亚型流行及耐药性情况。利用药敏试验、PCR检测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研究。ESBLs检测结果显示,在初筛以及确认试验中,有21株牦牛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检测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5.3%。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38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有3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U,检出率为89.5%;13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1,检出率为34.2%;4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CTX-M-9,检出率为10.5%;30株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TEM,检出率为78.9%;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及SHV基因型。药敏检测结果显示,38株牦牛源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均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氯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2%、50.0%、86.8%、73.7%;仅对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等表现为敏感。说明目前西藏地区产ESBLs菌株的确存在,且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以CTX型为主,TEM型次之。ESBLs的产生能明显增加菌株的耐药性,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还要注意结合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 Bank中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floR基因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构建p MD-18T-floR阳性标准质粒。通过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熔解曲线的分析及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建立针对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同时对从养殖场分离的156株大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研制的试剂盒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对大肠杆菌磺胺类耐药菌株、β-内酰胺类耐药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检测均为阴性,熔解曲线分析,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为88.8~89.2℃,没有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峰出现,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为96.7%。表明研制的试剂盒适合于临床样品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流行概况,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死猪病料185份,经常规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分离到86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确定了67株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属15个血清型,主要以 O8、O9、O161、O107为主。测定了已鉴定血清型的67株大肠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对阿米卡星、黏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敏感率高的菌株较多;对环丙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达80%以上,对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比例最高,分别为88.1%、89.6%;67株菌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每种菌株至少对3种受试药物耐药,53.7%的菌株对9种以上药物耐药。表明河南地区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