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对29个地被菊品种、2个菊属近缘种、7个杂交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比较,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形态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大小平均在18.726 μm×16.543 μm~36.089 μm×24.522 μm,基本属中型花粉,具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刺状突起,刺间纹饰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花粉形态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为刺宽、刺长、穿孔直径、极赤比、刺间距、花粉形状、极轴长、穿孔密度、体积和赤道轴长.聚类结果表明:除‘粉黛’、‘铺地淡粉,、‘金不换’及‘重瓣早黄’外,地被菊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近,种间亲缘关系近;与2种菊属近缘种及杂交种太行菊×甘菊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新疆杏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扫描电镜对杏属4个种、36个品种(系)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和品种花粉的大小、形状、外表纹饰排列及孔频等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种间花粉大小,以新疆野杏最大,紫杏最小,其它2个种介于二者之间.花粉形状在种间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栽培品种的某些群体亦较稳定.花粉外壁纹饰种间虽有相似排列,但纹饰粗细、孔频多少各具特色,新疆野杏和辽杏纹饰浅,西伯利亚杏次之,紫杏较复杂,近似李子,普通杏的栽培品种无论花粉大小和表面结构都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在自然实生下以花粉形态做品种鉴定意义不大,而在种间分类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4种杏属植物种仁的主要营养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溶剂法测定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仁用杏(Kernel-using apricots)、紫杏(Armeniaca dasycarpa(Ehrh.)Borkh.)种仁的粗脂肪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总蛋白含量,使用马弗炉测定其灰分含量,使用GC-MS测定其脂肪酸种类及比例,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4种杏属植物的粗脂肪含量为474.4~523.4g/kg,仁用杏最高;总蛋白含量为278.4~346.2g/kg,紫杏最高;灰分含量为24.4~37.9g/kg,紫杏最高。共分离出6种主要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3.85%~7.68%,普通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1.33%~95.85%,西伯利亚杏最高;油酸的相对含量为62.58%~74.67%,仁用杏最高;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19.50%~29.90%,西伯利亚杏最高。4种杏种仁均测定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72.5~325.2g/kg,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其总含量为72.7~84.1g/kg,组氨酸含量为7.1~8.5g/kg。【结论】4种杏属植物种仁含油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优质的油料;蛋白质含量高,均含18中氨基酸,是优质的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种水东哥属(猕猴桃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5种水东哥的花粉均为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形态小,属小型花粉粒。花粉形态在种间变异较大,可作为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如萌发沟为三孔沟型或三拟孔沟型;矩形内孔有或无;花粉外壁纹饰多样,有细孔、粗网孔或穴状穿孔的皱波状纹饰。水东哥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在猕猴桃科中及其近缘类群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对13种(包括3品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进行了观察,根据花粉形态、纹饰、孔穴等级等特征用类平均法(UPGMA)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亲缘关系及类群。结果表明:玉兰、武当木兰、‘玉灯’玉兰的花粉外形、大小较为接近,花粉表面较光滑,呈现沟状纹饰,且孔深孔径相近;紫玉兰、日本辛夷、‘黄鸟’玉兰的花粉表面纹饰存在较大的差异。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距离6.13水平上,根据花粉大小和形状将13个种(品种)聚类为两大类群,在相似距离7.76水平上,依据花粉表面纹饰和孔穴特征聚类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木兰科4属7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花粉均为长球形,为远极单沟花粉,两侧对称,均有穿孔或疣状突起。4属有明显的属间差异,鹅掌楸属穿孔大而显著为典型的穴-网状纹饰,含笑属具穿孔或小穴拟网状纹饰,木兰属外壁平滑具稀疏的小孔或疣状突起,木莲属具不同程度的网格状的纹饰。根据花粉的极轴长度(P)、P/E值的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类型,证实木兰属和含笑属较进化,木莲属和鹅掌楸属较原始,和花粉形态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樟科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4属5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樟、浙江楠和月桂的花粉均为近球形,直径约20~32μm,表面遍布刺突纹饰,其中月桂花粉表面可观察到成对的小穿孔;山胡椒和香叶树的花粉极面观为三裂椭圆形,具有3个较深的萌发沟,沟长达两极,花粉大小分别为50×40和55×42μm,花粉表面密布明显的小孔穴。[结论]该研究可为樟科植物花粉的研究提供更多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辣椒杏’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辣椒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特点,为‘辣椒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辣椒杏’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特征,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分析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分析其特异性.[结果]‘辣椒杏’初花期为4月初,花期持续8d;花5瓣,花瓣卵圆形淡粉色,花粉黄色,雌蕊1枚,雄蕊31枚左右,子房上位花;雌蕊败育花比率为为23;,雌蕊退化花比率为7;;花粉萌发率为45.49;;柱头从花d至花后5d均有可授性,花后1d可授性达到最强.[结论]‘辣椒杏’与对照杏品种花期一致;花器官存在一定比例的雌蕊败育和雌蕊退化,败育率较低;花粉活力属中等水平,花后1d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是‘辣椒杏’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山茶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孢粉学资料,验证花粉形态在植物识别与鉴定应用中的可行性,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茶科山茶属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山茶属植物花粉在形状、大小、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花粉外壁纹饰分属不同的类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网状,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近脑纹状(近蠕虫状纹饰),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皱波状,贵州连蕊茶(Camellia costi)皱网状,其中,贵州连蕊茶的网脊上密布疣点(疣状突起),可能是一个进化特征;4种植物的P/E值和P值呈明显的正相关(r2=0.827 2),具有较大的P/E值和P值的两种连蕊茶组植物处于较高的进化地位,山茶属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P/E值反映了物种间的差异,也反映出近缘物种间一定的进化和亲缘关系,可为组间分类及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菊属植物自交亲和性及自交后代部分性状表现,为菊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中间材料。[方法]采用花药离体萌发、花药活体萌发的方法对22份菊属材料进行测定。通过对自交结实材料种子结实率和亲和指数的测定来判定菊属植物的自交亲和性。采用SPSS 20.0软件对自交后代与亲本进行性状差异分析。[结果]泉水野菊、成都野菊、狼山野菊、‘钟山金山’‘钟山金桂’‘钟山紫荷’‘钟山醉容’自交结实,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39%、0.58%、1.07%、0.28%、0.68%、3.30%、0.21%,而‘Qx-017’、小红菊、‘贡菊’‘钟山丹桂’等14份菊属植物自交不亲和。自交种子具有低萌发率、低成苗率的特点。多数自交后代的花心直径、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低于亲本。[结论]菊属植物普遍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多数自交后代生殖器官特性发生了衰退。  相似文献   

12.
蔡萍  宛涛  伊卫东  张晓明  张辰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85-10687
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5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掌握了5种锦鸡儿属植物花粉粒在扫描电镜水平上的形状、结构、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的类型及数量等形态特征。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植物分类及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孢粉学参考,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山楂属植物种类繁多,其花粉形态,国内外观察研究较少。1976年Byatt曾对本属分布在欧洲一些种的花粉进行过观察研究,在我国对山楂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甚微,除了1966年《中国植物花粉形态》一书仅描述了我国1种(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在显微  相似文献   

16.
以大叶种胡椒(Type Lampong)为对照,对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质资源‘芦子’(Piper betle L.)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状(抗寒、抗病)等主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近缘种质‘芦子’长势强,冠幅大,果穗长,座果率高,抗寒、抗病能力较强,农艺性状及抗性明显优异大叶种胡椒;通过对‘芦子’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品种改良技术进行探究,说明‘芦子’野生近缘种质资源是胡椒品种改良较好的中间材料,将为胡椒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胡椒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17.
蝎子草属(Girardinia)3种2亚种植物花粉微形态光学显微,电镜扫描结果显示:3种2亚种植物花粉在形状,大小,外壁厚度及雕纹特征等方面差异明显,可以作为种及亚种的划分依据,亦可作为生药鉴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4种忍冬属(Lonicera)植物花粉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忍冬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发现其花粉长圆球形至圆球形,金银忍冬的花粉最小,台儿曼忍冬的花粉最大。4种植物的花粉均为三环沟型,萌发沟为子午向,金花忍冬的花粉萌发沟最长,几乎到达两极。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均具刺,有细小穿孔,台儿曼忍冬花粉表面的刺小,等大,且有规则的脊与凹坑,其他3种花粉表面的刺大小不等;忍冬的花粉表面除具细小穿孔外,还有不规则条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 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 h~4 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h~4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