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在保山春季种植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宜保山春季种植且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的马铃薯新品种会薯26号,以及特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迪薯1号,同时为马铃薯新品种登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从而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结果表明: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11号、庄薯3号4个品种,可以作为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陇薯3号,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型补充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筛选各生态区域适宜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新品种意义重大。因此,2015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定西以陇薯3号为对照,引进了18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适宜马铃薯主粮化品种的筛选试验,通过对各个品种(系)的生物学性状和品质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适宜主粮化的7个新品种陇薯14号、陇薯11号、陇薯10号、陇薯9号、陇薯7号、青薯9号、中薯19号和2个品系L0527-2、LY08104-12,宜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主粮化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万州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从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州等地的农科院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试验,对品种物候期、生物性状、晚疫病抗性、块茎结薯习性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4号、鄂薯16号的丰产性较好且抗病性强尤其是晚疫病抗性强,可进行大面积示范;丽薯6号、合23M-2的产量较高,但中度感晚疫病,推广应用时要注重晚疫病防控;渝薯3号和渝薯6号产量、抗病性等表现较优但有空心等生理缺陷,可续试,其余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5.
红河州石屏县冬季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红河州石屏县进行冬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旨在为冬播区引进筛选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宣薯2号相比,丽薯6号的单株结薯数、单株商品薯重量分别增加3个和546g,商品薯率与宣薯2号近似,产量增加293kg/667m~2,增幅8.3%;说明丽薯6号适宜在石屏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脱毒甘薯品种间产量与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在玉溪市引进8个优良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较高,达3.61t/667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7.
郑旋 《种子》2004,23(7):82-83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新品种坝薯10号的引进过程,通过多年的试验,系统研究了坝薯10号的生物学特征及生育特性,总结提出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薯良种苏薯8号的引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2月在玉溪农职院科技园引进8个省外优良脱毒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较高,迭3.61t/667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有较大的引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渝马铃薯3号原原种的不同种薯大小对其植株性状和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原种薯大小对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的主要性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有明显影响,表现出随原原种薯大小的增大,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增加,单株薯重提高;而商品薯数量占比和商品薯重量占比与原原种薯大小无关。本研究表明,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应选择5g及以上的原原种作种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松桃县马铃薯中早熟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宜于松桃稻薯轮作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鄂薯5号产量最高,生育期适宜,抗晚疫病,是适宜松桃稻薯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的美称。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试验选用20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7号’为对照,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省榆中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6 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从商品性与口感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陇薯12号’,并进一步在当地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徐薯18”减产28.2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8.50%,含淀粉19.27%、Vc10.70mg/100g、β—胡萝卜素19.88u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70%、氨基酸3.23%、可溶性糖11.10%。“渝薯34”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  相似文献   

13.
张农薯 1 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培育,以国外品种 Burbank-56 为母体,利用系统选育技术培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于 2022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马铃薯( 2022 ) 130062 。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宜在河北张家口、承德等相似生态地区推广种植。对张农薯 1 号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全面介绍,以期为河北省鲜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毕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转化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毕节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马铃薯毕薯2号、毕薯3号、毕薯4号新品种为核心进行转化与应用。通过2011-2013年实施,生产脱毒苗1540.5万株、原原种2114.57万粒、建良种基地3510.32hm2、共示范应用毕薯系列马铃薯80742.59hm2,带动农民增加收入80342.11万元。  相似文献   

15.
马麟 《中国种业》2016,(9):63-65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17.
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是利用其亲本绵粉1号中产、高干、食味好的特性,为使其提高鲜产,保持其亲本优异特性,2002年将绵粉1号授粉获得杂交种子,2003年进行实生苗选择,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符合国家淀粉型鉴定标准的甘薯新品系商025-6.2009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0905,并定名为商薯6号.  相似文献   

18.
苏渝 30 3(渝苏 30 3)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于 1991年从宁 B5 8- 5×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优良淀粉加工及饲用甘薯新品种。 1997年以来分别通过了四川省、重庆市、江苏省和江西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主要特征特性 顶叶绿边缘带褐色 ,叶片心脏形 ,叶柄绿带紫色 ,蔓绿带紫色 ,长蔓型 ;单株分枝数7~ 8个 ,单株结薯数 3~ 4个 ,薯型下膨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淡黄色 ,结薯整齐 ,商品薯率高。育苗试验表明 ,该品种萌芽性好 ,出苗量较多 ,薯苗粗壮 ,百株苗重为 831g,比徐薯 18高 10 .1% ;栽后发根还苗快…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马铃薯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并以酶带图谱作为鉴定依据,从而实现对马铃薯品种的鉴定。本文以14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对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进而确定不同品种的差异及其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