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以辽单565(中晚熟品种)和强硕68(极晚熟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0×104株·hm-2(D3)、10.5×104株·hm-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及籽粒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提前4 d,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高0.16 g·d-1;成熟4 d后测定,辽单565的籽粒含水率迅速降到25%。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辽单565最高产量出现在7.5×104株·hm-2(D2),产量为18 597.4 kg·hm-2,强硕68最高产量出现在9.0×10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宁化县种植推广的烟后稻新品种,2022年宁化县引进华浙优223、平两优丝苗、乾两优馥香占、榕夏两优676等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品种(CK),开展品种筛选试验,考察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荃两优087产量为10 54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晶两优8612产量为10 4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明兴两优164产量为10 3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4%;荃两优1606产量为10 312.5 kg·hm-2,比对照增产11.6%;冠两优华占产量为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4%;榕夏两优676产量为9 891 kg·hm-2,比对照增产7.1%;雅5优明占产量为9 811.5 kg·hm-2,比对照增产6.2%;这7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宁化县作为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张欣欣  石磊  何刚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9):4010-4023
【目的】农户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主体,肥料资源的不合理应用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评估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方法】2018年对陕西省各县(市、区)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三大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产量水平评价农户的施肥现状、减肥潜力、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结果】农户作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平均产量为4 573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619 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 319 kg·hm-2,高低产量相差5 388 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340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893 kg·hm-2。小麦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77 kg N·hm-2、102 kg P2O5·hm-2和37 kg K2O·hm-2;玉米分别为247 kg N·hm-2、103 kg P2O5·hm-2和47 kg K2O·hm-2;水稻分别为186 kg N·hm-2、88 kg P2O5·hm-2和64 kg K2O·hm-2。3种作物产量与施肥量无显著相关。氮磷肥普遍过量施用、钾肥过量与不足并存,低产农户过量施肥问题严重。对于氮磷钾肥的减施潜力,小麦分别为41%、59%和59%;玉米分别为55%、73%和66%;水稻分别为38%、64%和58%。施用的肥料形态均表现氮以单质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磷钾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养分供应量很低。肥料结构均表现为重基施轻追施,氮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磷钾肥鲜有追施。生产1.0 t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活性氮损失量分别为6.9、3.8和3.3 kg,低产组的活性氮损失强度比高产组分别高52%、85%和74%,降低损失的潜力分别介于16%—33%、31%—50%和4%—38%。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别为4 468、9 091和20 020 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459%、128%和52%;减肥增效后总效益分别为4 919、9 905和20 543 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290%、106%和48%。【结论】基于产量水平深入剖析了陕西省农户的生产行为,低中产组为化肥减量和收益提升的重点。农户氮磷钾肥减施潜力分别为45%、65%和61%;小麦、玉米和水稻因化肥减施而降低活性氮损失的潜力分别为26%、45%和18%;提高环境经济效益的潜力分别为10%、9%和3%。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hm2,较10年前下降了近1/5,但由于单产持续增加,年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t以上。作为单产最高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兼顾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化肥减施潜力有待研究。【方法】2020年对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3个水稻主产区进行农户施肥调研,每个稻作区分别选择高、中、低产代表乡镇为调研点,每个调研点选择2—5个村,每个村选择10户进行调研,共计590份调查问卷。各稻作区氮肥推荐用量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确定。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基于此分析辽宁省水稻化肥减肥潜力。【结果】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稻区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10.4、7.7和8.7 t·hm-2,差异较大,同一稻作区高低相差约4 t·hm-2,不同稻作区间高低相差约2.7 t·hm-2。辽宁省稻田N、P2O5和K2O平均习惯用量分别为229.4、102.8 和91.1 kg·hm-2,氮肥用量较2004—2017年降低了12%—32%,磷钾肥用量有所增加,氮磷钾肥比例约为2.2﹕1﹕1;3个稻作区农户习惯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变异较大,纯氮和P2O5平均用量高低相差分别为79.5 kg·hm-2和35.4 kg·hm-2;农户纯氮施用量高低相差约4倍,有2.5%农户不施钾肥,个别农户不施磷肥,P2O5和K2O最高用量分别为294.5和225.0 kg·hm-2,盲目施肥现象依然存在。以各稻作区近3年平均产量增产5%为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辽河三角洲稻作区目标产量为10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34、111和101 kg·hm-2,有82.1% 的农户氮肥效率较低,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其中有21.7% 的农户具有较大减氮潜力,可节约氮肥13.7%;9.6%的农户具有较大磷肥减施潜力,可节约磷肥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目标产量为7 5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79、83和76 kg·hm-2,68.0% 的农户磷肥效率较低,过量施磷现象普遍,其中有28.0% 的农户具有较大节磷潜力,可降低18.6%的投入量;约20% 的农户处于氮、钾肥低产低效水平,能减施7%左右。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目标产量为9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10、80和91 kg·hm-2;约有30%的农户氮、磷、钾肥具有较大减施潜力,其中氮、磷肥可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结论】辽河三角洲稻作区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有21.7%的农户可减施氮肥13.7%;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磷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有28.0%的农户可降低18.6%的投入量;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约有30%的农户具有化肥减施潜力,氮、磷肥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利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安徽省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估算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利用潜力,可为全省秸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安徽省各市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4种作物秸秆产量、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及其在还田条件下的化肥替代潜力进行评估。【结果】2016—2018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1 758万t、2 251万t、712万t和275万t,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和江淮区域,分别占全省4种作物秸秆总量的47.0%和33.6%。全省4种作物秸秆氮(N)、磷(P2O5)和钾(K2O)养分年均产量分别为40万t、13万t和85万t,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养分资源量分别占4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44.6%、34.4%、13.9%和7.1%。在全省作物主要种植地区,单位播种面积水稻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9.5—35.0 kg·hm-2、P2O5 13.6—16.2 kg·hm-2和K2O 132.9—157.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1—33.5 kg·hm-2、P2O5 8.4—11.7 kg·hm-2和K2O 83.5—115.8 kg·hm-2;玉米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7—32.7 kg·hm-2、P2O5 12.5—16.5 kg·hm-2和K2O 59.7—79.0 kg·hm-2;油菜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1—34.0 kg·hm-2、P2O5 11.2—15.8 kg·hm-2和K2O 101.3—142.7 kg·hm-2。【结论】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还田可基本满足下季作物的钾素需求,同时可部分替代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实现农田化肥减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盈江县872户甘蔗种植户进行施肥调查,从产量、养分投入和化肥施肥现状进行了合理性评价,并探讨了化肥施肥量与偏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盈江县甘蔗施氮量主要集中在300~450 kg·hm-2和450~600 kg·hm-2,分别占调查农户的51.95%和32.45%,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N452.47 kg·hm-2、P2O5 69.60 kg·hm-2和K2O 77.75 kg·hm-2,N∶P2O5∶K2O为1.00∶0.15∶0.17。甘蔗氮、磷、钾和总化肥PEP分别为212.85 kg·kg-1、1746.53 kg·kg-1、1221.40 kg·kg-1和144.81 kg·kg-1。氮、磷、钾和化肥总量与氮、磷、钾和总化肥PEP之间均呈负幂函数...  相似文献   

7.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为裂区,3个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为再裂区,即150 kg·hm-2(N1,生产施肥常量),112.5 kg·hm-2(N2,减少25%施肥量),75 kg·hm-2(N3,减少50%施肥量),研究增密减肥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植株倒伏率、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30万株·hm-2条件下,耐密植品种L14的节间数、LAI、SPAD和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L11。施肥量在112.5 kg·hm-2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的产量、节间数、SPAD均增加,且在R5时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植株倒伏率显著低于普通品种L11。耐密植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  相似文献   

8.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 -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 -2,P2O5 123 kg·hm -2,K2O 124 kg·hm -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 -2,P2O5 50 kg·hm -2,K2O 200 kg·hm -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 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 -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鸡粪),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利用CRITIC法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试验连续进行3 a,其中第二年倒茬种植豆角。每年测定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F100(鸡粪54 000 kg·hm-2+常规化肥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225 kg·hm-2)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施肥处理中,化肥减量25%可增加产量。在化肥减少25%的基础上,增加50%有机肥,减少50%化肥的处理ZJJH(81 000 kg·hm-2鸡粪+N 56.25 kg·hm-2、P2O5 28.13 kg·hm-2、K2O ...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南疆地区玉米施肥现状及掌握最适宜配方施肥量,以正播“新玉31号”为供试材料,采取多点重复对比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配方施肥处理(OPT),N 225kg·hm-2,P2O5 172.5kg·hm-2,K2O 90kg·hm-2;配方施肥无氮处理(OPT-N),N 0kg·hm-2,P2O5172.5kg·hm-2,K2O 90kg·hm-2;配方施肥无磷处理(OPT-P),N 225kg·hm-2,P2O5 0kg·hm-2,K2O 90kg·hm-2;配方施肥无钾处理(OPT-P),N 225kg·hm-2,P2O5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N 27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75 kg·hm-2)、减量施肥下限(RF1,N 180 kg·hm-2、P2O5 45 kg·hm-2、K2O 30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33.3%、减P2O5 70.0%、减K2O 60.0%)、减量施肥上限(RF2,N 225 kg·hm-2、P2O5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中国橡胶种植区橡胶产胶能力的差异,基于2000-2015年MODIS NPP数据,通过橡胶产胶能力模型得到了橡胶主产区全年橡胶产胶能力,并结合影响橡胶产量的气象灾害(风害、寒害)、气候适宜性等因子,分析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橡胶主产区云南、海南、广东的橡胶产胶能力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橡胶的年平均产胶能力最高,海南次之,广东最低;橡胶产胶能力多年平均值为云南124.59×104 g·hm-2,海南93.28×104 g·hm-2,广东63.07×104 g·hm-2。从时间看,整个橡胶主产区橡胶产胶能力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分区域看,海南和广东年产胶能力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24×104、0.3×104 g·hm-2,而云南年产胶能力有微弱下降趋势,年线性减少率为0.07×104 g·hm-2。气候差异以及风害、寒害等的影响是导致橡胶产胶能力分布产生差异的主因,其中海南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变化受风害影响为主;广东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受风害和寒害共同影响,同时气候适宜性也限制其种植范围的北扩;云南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受寒害影响,气候适宜性限制橡胶种植区域的范围。该研究结果对橡胶生产决策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极早熟地区高粱生产提质增效,以常规磷酸氢二铵+大粒尿素、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作为对照,其他处理施肥量均为纯氮150 kg·hm-2,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长效缓释肥和复合肥,与常规施肥差异显著。常规减氮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5.41%,但差异不显著。目前生产中氮肥用量偏多,纯氮用量在150 kg·hm-2即可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转饲”和种植业结构调改的背景下,研究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3种栽培牧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牧草生产潜力和制定牧草高产高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以“苜蓿产量 施肥”、“黑麦草产量 施肥”、“燕麦草产量 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176篇,其中关于中国苜蓿的文章101篇、黑麦草的文章51篇和燕麦的文章24篇。总结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阐明影响牧草产量差的因素及消减途径。【结果】当前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氮磷肥的施用、播种和灌溉可以显著地影响牧草产量,苜蓿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2 kg·hm-2,磷肥(P2O5)141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20 kg·hm-2,最佳灌水量约为5 737 m3·hm-2;黑麦草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85 kg·hm-2,磷肥(P2O5)46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30 kg·hm-2;燕麦草的产量最佳施氮量尚没有明确的结果,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其产量最佳施磷(P2O5)量约为128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180 kg·hm-2。【结论】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增产潜力分别为17、10和13 t·hm-2。合理的施肥、播种和灌溉可以缩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麦田产量形成特征,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基于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法,选择10 500 kg·hm-2(S)、9 000 kg·hm-2(H)和7 500 kg·hm-2(M)3个产量水平麦田,比较分析不同产量水平麦田小麦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S麦田开花后21 d,旗叶SPAD值达52.6,比H、M麦田分别高12.15%和27.98%;旗叶净光合速率达18.8μmol·m-2·s-1,比H、M麦田分别高14.63%和37.23%;旗叶功能期延长,有利于成熟期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和转运,在籽粒中的分配量达338.97 g·hm-2,比H、M麦田分别高7.22%和23.67%。S麦田在籽粒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成熟期千粒重达48.83 g,比H、M麦田分别高6.73%和10.68%,获得11 280.54 kg·...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晋荞麦2号在晋北地区种植的最适施氮量,以苦荞品种晋荞麦2号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即0 kg·hm-2(N 0)、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和270 kg·hm-2(N270),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晋荞麦2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2号的生育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2号的产量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21.36 kg·(666.7 m2)-1,比不施氮肥的对照增产36.56%;随施氮量的增加,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因此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提升玉米产量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夏玉米是临邑县主要经济农作物,为确保夏玉米产量应采取增加栽培密度,并做好配套田间管理措施。本文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山东省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倒伏的影响,得出了密植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提升机制,即在6.00~8.2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增加穗数增多而增加了夏玉米产量,而且夏玉米未发生倒伏。提出在临邑县从事夏玉米生产时,推荐密度为8.25×104株·hm-2,施氮量为360kg·hm-2。通过合理密植、配施化肥、化控等农艺措施能够实现夏玉米高产,为相关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菊芋块茎产量、植株光能截获及养分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为菊芋优化栽培种植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分别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南阳市布置菊芋密度效应田间试验。以“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1.80×104株·hm-2)、D2(2.25×104株·hm-2)、D3(2.70×104株·hm-2)、D4(3.15×104株·hm-2)和D5(3.60×104株·hm-2)。于菊芋成熟期(mature period, MP)测试块茎产量,并分别于营养生长中期(medium the vegetative period, MVP)、营养生长末期(late the vegetative period, LVP)和开花期(flowering period, FP)测试地上部植株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 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 株·hm-2、7.5×106 株·hm-2、9.0×106 株·hm-2分别记作D1、D2、D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钾和密度对胡麻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推进,PAL、TAL活性迅速增加,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青果期,各钾肥水平PAL、TAL活性较K0水平显著升高2.90%~16.78%、12.39%~33.72%,中密度D2水平下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密度水平显著增加1.32%~14.01%,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密度水平差异显著;密度/钾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合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机械采收加工番茄的施肥规律,研究不同氮肥(N)、钾肥(K)及交互作用(N×K)对机械采收加工番茄果实成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N、K用量及其互作对加工番茄果实物质积累量、单果质量、果实红熟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影响显著,对果实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L值影响不显著。N2K2、N2K3、N3K2条件下加工番茄产量≥16.12×104kg·hm-2、成熟度≥93.29%、果实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21.38mg·hg-1,可满足机械采收对加工番茄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施肥量为N 152.1 kg·hm-2,K2O 118.2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