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丰产、优质、中早熟紫苏新品种陇苏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5年连续提纯系统选育而成的油用常规种。该品系生育期167 d,株高167.5 cm,叶色全绿,籽粒黑褐色,千粒重4.30 g,单株产量77.18 g;多点区域试验产量2 500.80 kg/hm2,区域生产试验产量2 141.70 kg/hm2,较对照增产18.57%,丰产性、稳产性好;α-亚麻酸含量66.44%,含油量34.28%,饱和脂肪酸含量23.6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4.63%,品质较优,抗病性好;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条件对紫苏芽苗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以及采收时间对紫苏芽苗菜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种子浸种处理18 h发芽率达到73.67%,相对吸水量为62.75%;播种密度为0.6 kg/m2时,紫苏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均最高;第15天采收的紫苏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苗高分别为3.81 kg/m2和9.27 cm,且品质较好。因此,确定紫苏芽苗菜的最佳栽培条件为浸种18 h,密度播种0.6 kg/m2,最适采收时间为播种后第15天。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银豆4号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豆31为母本、晋豆11×12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年11点(次)每hm~2平均折合产量2830.65kg,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1.50%;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821.05kg,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1%。该品种株高86.0cm,单株结荚数44个,单株粒重32.0g,百粒重22.5g,生育期140d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7.0g/kg,粗脂肪含量184.0g/k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欧蒂是高产粮饲兼用型皮燕麦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8d左右,平均株高98.2 cm,千粒重33.80 g,粗蛋白含量14.88%,粗脂肪含量4.29%,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籽实产量4418.73 kg,最高产量达到9225 kg,比对照增产16.5%;平均干秸草产量5304.87 kg,比对照增产11.93%。欧蒂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高产稳产,抗倒性强,增产潜力大,成熟一致,落黄好,适宜机械化操作,适应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及其他同类型生态区的生产潜力4500 kg/hm2以上的平滩地、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2018年8月通过专家会议评价,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完成登记,登记号:20182223。  相似文献   

5.
李龙 《中国种业》2018,(9):88-89
临蚕12号是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中农2354选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大粒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如下特性:生育期120d(天)左右,株高136.5cm左右,有效分枝1-2个,单株结荚数10.2个,株粒数21.3个,百粒重176.0g;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干籽粒粗蛋白含量31.24%,粗脂肪0.95%,淀粉51.97%,赖氨酸1.65%;抗病性好,田间根腐病自然发病率4.40%,病情指数1.99,高抗褐斑病、赤斑病.2012-2013参加甘肃省多点试验,两年12点次上,平均产量370.5kg/667m 2,较对照临蚕5号增产11.5%,适宜在甘肃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圣光402是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它是以206A作母本,以p6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圣光402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年甘肃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677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8.07%;圣光402种子芥酸含量0.042%,硫苷含量11.7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8.59%,属高含油量品种。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油2010005),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量达2.8万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春油菜因  相似文献   

7.
开农82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豫花9331为母本、0117-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高脂肪多抗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5542.05kg/hm2,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1.77%,高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9287.85kg/hm2;两年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平均脂肪含量55.55%,为高脂肪品种;病害鉴定显示,该品种中抗叶斑病、青枯病和颈腐病,为多抗品种;经高稳系数及GGE模型分析,开农82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环境适应好。其高产高脂肪多抗特性,在优质花生专用型种植及油料加工行业具有较大利用潜力,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广西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Q901为母本,以P1107为父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兆玉215’。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8 030 kg/hm2,较对照品种‘桂单162’增产4.0%;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7 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55 42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9%;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49 58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4%。‘兆玉215’籽粒品质容重为795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5.1%,粗淀粉含量72.40%,赖氨酸含量0.21%;全株品质粗蛋白含量7.18%,淀粉含量36.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3%,干物质含量30.4...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双惠8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原平市双惠种业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双惠87耐密性、丰产性好,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57.6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夏播生育期101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3d。籽粒黄色、马齿型,商品性好。品质优良,籽粒容重745g/L,粗蛋白含量9.6%,粗脂肪含量3.4%,粗淀粉含量74%,赖氨酸含量0.3%。  相似文献   

10.
种衣剂包衣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和抗病虫害提供科学方法,通过自制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包衣紫苏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调查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病虫害情况,分析种衣剂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种子包衣产生药害显著降低紫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适宜剂量的种子包衣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种衣剂包衣可使紫苏生育期提前,单株生物产量提高,显著增强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但对苏籽产量、苏籽出油率和叶挥发油产量影响不明显。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100包衣紫苏种子,可显著提高紫苏生物产量和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11.
谷子新品种陇谷1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抗拿扑净种质DSB98-6做父本、自育品系材料8519-3-2做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1003),201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陇谷11号在甘肃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281.5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9.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3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10.03%;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早熟组)中两年平均产量332.8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增产1.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8.1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 增产5.25%。陇谷11号含粗蛋白160.9g/kg,粗脂肪46.4g/kg,赖氨酸3.56g/kg,粗淀粉740.3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6.56%,高抗谷子黑穗病;抗除草剂拿扑净;适宜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和甘肃省中部、河西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2.
开农99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开农61为母本、潍花15号为父本,采用套龙骨瓣杂交技术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脂肪花生新品种。2018-2019年开农99参加河南省花生联合体麦套花生区域试验,2年产量分别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第1位,平均荚果、平均籽仁产量分别为6027.60 kg/hm2、4151.25 kg/hm2,2年16个试点中15点增产;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显示,2年平均脂肪含量55.36%,为高脂肪花生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显示,开农99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具有很高的生产应用及推广价值,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 33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9,(4)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 338是以雄性不育系TA 002为母本、恢复系R 08-4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SH 338具有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好、耐旱耐盐碱、抗病性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3 761.4 kg·hm~(-2),比对照X 3939平均增产10.7%。2013—2014年甘肃省向日葵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 934.5 kg·hm~(-2),比对照LD 5009增产7.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054.5 kg·hm~(-2),较对照LD 5009增产率为8.5%。201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葵2015010),适宜在甘肃酒泉、民勤、白银、天水、环县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临蚕12号是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中农2354选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大粒品种,具有生育期120d,株高136.5cm,有效分枝数1~2个,单株结荚数10.2个,株粒数21.3粒,百粒重176.0g;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干子粒粗蛋白含量31.24%,粗脂肪0.95%,淀粉51.97%,赖氨酸1.65%;抗病性好,田间根腐病自然发病率4.40%,病情指数1.99,高抗褐斑病、赤斑病。2012-2013年参加甘肃省多点试验,2年12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370.5kg,较对照临蚕5号增产11.5%,适宜在甘肃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豫农803是以高产、稳产、广适的周麦18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新旱1号为父本,采用水旱一体、“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0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6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310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3 %。品质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干基)含量12.5 %、16.0 %,湿面筋含量26.8 %、32.4 %,稳定时间1.6 min、2.9 min。该品种抗倒伏性强,抗旱抗寒性好,籽粒饱满度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或早中茬无灌溉条件及年降水量在500-650 mm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万新建  关峰 《中国种业》2021,(12):129-131
产量是冬瓜育种永恒的研究目标,也是判别冬瓜种质资源优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一调查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许湾镇下陈村发现了一份大果型冬瓜种质资源,命名为下陈冬瓜,编号为P361027042。下陈冬瓜瓜形长圆筒形,蜡粉厚,微棱,肉质致密,品质优良;瓜纵径约为151.25 cm,瓜横径为39.17 cm,瓜肉厚为12.5 cm,单瓜重可达80~100 kg左右;维生素C含量为311.7 mg/k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11.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7 mg/g,粗纤维含量为1.4%,干物质含量为4.05%,钾含量为1.78 mg/kg,钠含量为5.34 mg/kg,果肉硬度5.22 kg/cm2,每667 m2产量9500~12000 kg,下陈冬瓜的发现可为创制高产冬瓜新品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强优势杂交油菜油研924系贵州省油菜所选育,于2011-2013年度参加全国冬油菜品种长江中游组区域试验,在长江中游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9.73kg/667m2和84.29kg/667m2,比同组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ck1)(下同)分别增产5.22%和13.4%,比中油杂2号(ck2)(下同)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10.06%和23.68%。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63%,生产试验含油量达49.2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20.27μmol/g·饼。国家区试汇总资料总体评价为产油量高,丰产性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相似文献   

18.
益农2020玉米新品种是以自选GA27为母本、GB926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2016—2017年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3 89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1%。经检验,含粗蛋白86.7 g/kg、粗脂肪42.2 g/kg、粗淀粉724 g/kg、赖氨酸2.4 g/kg,容重788 g/L,属优质玉米,抗茎腐病、穗腐病。可在甘肃春玉米区及全国同一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以六叶期紫苏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个尿素浓度(0,1,2,4和8g/L)和5个阔世玛浓度(0,0.125,0.25,0.5和1.OmL/L)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子粒产量和紫苏田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阔世玛显著降低了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升高,说明阔世玛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性能,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而1~4g/L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阔世玛先后处理,比单用阔世玛处理效果好,先施4g/L的尿素,后施0.5mL/L阔世玛,能显著缓解阔世玛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和产量。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技术和安全高产的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江藜1号是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具有中早熟、矮秆抗倒、高产、千粒重高、结实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等特点。2019-2020 年连续 2 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2 年 6 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 231.7kg/667m2,比对照增产 18.4% ;同步 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75.5kg/667m2,比对照增产 5.9%,适宜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灌区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