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与隐性核不育系127A的不育基因为等位基因,且100S的温敏基因对127A的育性具有调控作用。继续用100S与127B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育性调查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及光温敏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质核互作雄育性由细胞质不育(S)和两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日高温雄性不育,短日低温雄性可育,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怀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pm1位于第7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477的遗传距离3.5cM,下与RG511和RZ272相距15.0cM;pm2display  相似文献   

4.
三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种质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垦585、W6154S、W7415S的光温敏不育性由核内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安农S-1光温敏不育性由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农垦58S与W6154S、W7415S、5460S之间,W6154S与安农S-1、5460S之间光温敏不育基因部分等位,农垦58S与安农S-1之间,W6154S与W7415S之间,W7415S与安农S-1、5460S之间以及安农S-1与5460S之间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完全不等位  相似文献   

5.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报道了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period-an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point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produces a smallRNA",研究者成功克隆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培矮64S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罗孝和研究员以粳稻光敏不育系农垦58S为供体、以培矮64为受体、以回交选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由于其广亲和性及良好的农艺性状,培矮64S已成为了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稻不育系亲本。培矮64和多个籼型不育系虽然由农垦58S转育而来,但它们主要表现出温敏不育特性而非光敏不育特性。这种温敏  相似文献   

7.
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过程和该组合的特征特性,表明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明紫03S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不育起点温度低、光温互作明显等特点,并提出该不育系初步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家垦5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敏偿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9.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本IR_54以及4个各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_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_2,B-1F_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突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为“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基因遗传;在其余的4个组合,却呈现育性同2对基因有关,它们的F_2世代育性分离比率为15:1,B_1F_1又以3:1验证,对育性同所研究的标记性状在_2的分离频数进行独立性测验表明,温敏不育特性同所研究的4个性状,即茎秆角度、褐色颖沟、光身以及糯性胚乳,都表现独立遗传。本文还对等基因系应用于光温敏育性遗传研究的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减轻杂稻制种过程中苗期除杂的难度,应用苯达松敏感致死材料农林8号m的衍生系93bel与温敏核不育系360S、6311S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回交,获得6F1、6F2和6BC组合,研究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93bel对苯达松除草剂表现敏感致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两个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F2群体中,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和温敏核不育性状的遗传符合9(苯达松不敏感的可育株)∶3(苯达松不敏感的温敏核不育株)∶3(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可育株)∶1(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株)的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选择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11.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应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的定位结果,指出了目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敏核不育系M901s、F151s、Hs-1,Hs-2和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5460FPs、5460s2为材料,杂交配组。通过对这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杂交组合的育性观察,研究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之间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1)Hs-1与培矮64s,Hs-2与5460FPs、M901s与5460FPs之间分别存在着一对、两对、三对基因的差异,这些组合的不育性的表达与遗传背景有很大关系;(2)5460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光温敏核不育受1~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育性表达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光敏核不育基因被不同研究者分别定位在不同染色体上;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因细胞质类型不同,控制育性的基因不同;野败型和BT型的主要恢复基因均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BT型和滇型的恢复基因具有等位效应;细胞质中线粒体DNA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而关于叶绿体DNA与育性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利用广亲和野败型不育系02428A和明恢63/02428F6、F8广亲恢选系研究了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关系。结果表明,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之间是非等位的,而且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独立的。现有的滇-1型不育系的一些粳稻恢复系同时具有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野败型不育系的籼稻恢复系也可能包含有滇-1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这两组基因可能通过基因重组结合在同一个体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系W1的育种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带有叶色白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W1”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的叶色白转绿特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W1”除了具有叶色白转绿的特性,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及其育性转换特性都与原不育系“培矮64S”相似。利用“W1”组配出的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18.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W7415S、安农S、培矮64S和4个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夜公胞质)、珍汕97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和华农A(野败胞质)为材料,通过观察各不育系成熟胚囊结构,并对异交结实率进行调查,以明确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否与胚囊育性有关.结果表明:不同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与异交结...  相似文献   

19.
再生复育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蜀光60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s为基因供体,与明恢63/CPSL017F选株杂交,分离世代在四川低温长日下选败育株,在海南陵水高温短日下选可育株的循环双向选择,选育到具有一定光敏性,败育起点温度低的蜀光601s,其民交习性好,配合力较高,并具有再生稻恢复可育的特性,是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新材料,克服了籼型低温敏不育系的繁殖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双8-2S,N_(989)为材料,以花粉育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光照长度及不同温度处理下同工酶变化与育性变化的相关性,并测定了同工酶基因与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连锁关系。试验结果表明:Adh-1和Est-3与育性有密切关系,不育时,这两位点都表现有效等位基因;可育时,这两位点都表现无效等位基因。控制光温敏核不育的两对基因中,一对与Adh-1密连锁(重组率为0);另一对与Cat-1连锁(重组率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