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瘤胃内氮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由瘤胃微生物来完成,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瘤胃及其内容物的特性均影响蛋白质降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对可利用能量的利用率,而瘤胃氮利用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捕获可利用氮的效率,两者互补,可全面显示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细菌细胞对氮的分配随发酵速度而变化,故以微生物氨基酸氮的质量作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或氮利用率的衡量标准可能较微生物氮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及效率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底物,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及其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瘤胃微生物合成量的具体可行的调控措施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牛的瘤胃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与瘤胃之间互生互利,对于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牛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对影响牛瘤胃中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牛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即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可被微生物降解及合成各种营养物质。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养牛实际上是在养瘤胃微生物。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奶牛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调控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瘤胃微生物及其生理学术研讨会是亚洲地区瘤胃研究领域内较具权威的学术研讨会,是由日本瘤胃究会和韩国瘤胃微生物及机能研究会发起的,会议每2年举办一次,已经相继在日本和韩国举办了4次,第5次学术研讨会将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联合主办,并将于2005年7月4日至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届时将邀请中日韩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在瘤胃研究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权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能够利用饲料中的非蛋白氮 (NPN )作为氮源 ,尿素是反刍动物重要的 NPN。在瘤胃脲酶的作用下 ,进入瘤胃的尿素快速分解 ,氨释放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利用速度的 4倍。瘤胃脲酶抑制剂的应用 ,减缓了尿素在瘤胃内的分解。土壤脲酶抑制剂种类很多 ,但能够用做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的并不多 ,文章总结了几种研究较多的瘤胃脲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尿酶抑制剂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尿酶分解尿素生成二氧化碳和氨。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为氮源,形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现已证明,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蛋白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黄牛瘤胃中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的因素,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研究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培养时间所引起的变异占NH3-N总变异的64.20%,是引起NH3-N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补充料、微生物区系和培养时间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各组分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微生物培养时间与微生物区系的互作对丙酸、异丁酸和丁酸具有显著影响(V微生物×时间分别为43.32**,1.56**和2.87**);乙酸、异戊酸、戊酸不受微生物区系、培养时间、不同补充料的影响;以膨化大豆为补充料时,NH3\|N的含量最高(19.49 mg/mL)且显著高于焙烤大豆;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三者引起的变异占硬脂酸总变异的77.76%),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9,(12):36-38
瘤胃微生物培养组学是为研究复杂、多样、未知的瘤胃微生物,以微生物培养技术、rDNA分析技术、MALDI-TOF-MS分析技术为基础而构建的研究方法。微生物培养组学的诞生,为Hungate项目的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Hungate1000计划项目促进了瘤胃微生物培养组学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为了解瘤胃微生物培养组学及Hungate1000计划项目,对两者近年来的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就小肽在瘤胃中的产生与降解,瘤胃微生物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及调控作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硫、钴对补饲尿素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空怀母山羊进行了三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硫或硫加钴均可提高瘤胃液PH,而只添加钴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硫或钴,特别是钴,促进了瘤胃中氨的利用;增强了瘤胃中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基础日粮中添加硫,降低了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添加钴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T_1相比,T_2趋向于丙酸型发酵;T_3和T_4趋向于乙酸型发酵。四种日粮条件下,丁酸百分率无显著变化(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硫或钴均可提高瘤胃细菌蛋白的含量,而对瘤胃原虫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山羊对尿素的利用方面,硫和钴对瘤胃内PH,氨氮浓度,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细菌和原虫蛋白的影响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雄性水牛去势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插管的雄性水牛3头,研究去势对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动物去势后12d,瘤胃细胞蛋白下降19.08%,TVFA下降8.07%,且丙酸比例下降;而瘤胃液中NH3-N水平增加15.24%。去势后皱胃进入十二指肠食糜流量下降33.6%,1d内进入十二指肠总N量减少32.0%,含N组分中,细菌蛋白N量,过瘤胃蛋白N量,氨态N量分别下降2.7%,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瘤胃酸中毒中瘤胃乳酸与瘤胃菌群的关系,对8只实验性过食玉米山羊瘤胃中乳酸、牛链球菌、乳酸杆茵、韦荣氏球菌以及消化链球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乳酸与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呈正相关,与韦荣氏球菌、消化链球菌呈负相关,且与此四种茵有一定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在模拟羊瘤胃内环境的条件下,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尿素,测定发酵液中原虫数量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含量,旨在探索饲料添加尿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尿素浓度在0至3%范围时,MCP和原虫数量均表现出随尿素浓度增加而增加,2%和3%尿素浓度时,MCP和原虫量均较高,显著高于1%和对照组,说明此浓度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但是,MCP和原虫数量在尿素浓度为4%和5%时均有显著下降,说明尿素浓度过高则对瘤胃微生物表现出了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ree goats fitted with cannula were used to provide rumen liquo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imiting amino acids 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vitro. The removal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s. Treatments are 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 (TEAA), His-removal, Lys-removal, Met-removal, and branch chain amino acid (BCAA)-remov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value ranged between 5.9 and 6.8, with the highest mean value for the group with BCAA-removal (6.54) in the culture. Concentration of NH3-N ranged between 10.99 to 30.51 mg 100 mL-1, with the group of TEAA recording the highest average NH3-N concentration (17.85 mg 100 mL-1). Yields of microbial protein and limiting degree on microbial growth varied with treatments (P < 0.01), and the lowest accrued in treatment with BCAA-removal (0.1389, 0.1772, and 0.3161 mg mL-1 for bacteria, protozoa, and mixed microb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group with TEAA,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mixed microbes decreased by 44.52%. As for micro-flora, protozoa to bacteria ratio was the lowe st for the group with Lys-removal (89.12%), while the h i ghe st for the group with B CAA-removal (127.60%) (P < 0.01). Furthermore, PCR-SSC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icrobial profile subjected to substrates within bacteria and protozoa groups. It wa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dietary amino acid influenced both rumen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硝态氮为惟一氮源,评价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不同区系还原硝酸盐的程度以及对甲烷产生和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Menke人工瘤胃产气法进行24h厌氧发酵,以硝酸钠、可溶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组成纯合日粮,用物理离心和化学抑制剂相结合的方法,将瘤胃液分成8种区系:全瘤胃液(WRF)、原虫(P)、细菌(B)、真菌(F)、原虫+细菌(P+B)、原虫+真菌(P+F)、细菌+真菌(B+F)和负对照(CTN),测定微生物硝酸盐降解率及发酵参数。【结果】P区系硝酸盐降解率显著高于B区系(P0.001),P+F及B+F区系硝酸盐降解率低;WRF产气量和硝酸盐降解率最高,P+B和P区系次之,这3个区系的甲烷(CH4)、总挥发酸(TVFA)含量和乙酸比例均高于其它区系(P0.001);硝酸盐的还原有利于微生物蛋白的合成,P+B区系的合成量最高。【结论】瘤胃原虫(P)和细菌(B)区系具有高还原硝酸盐(NO3-)和亚硝酸盐(NO2-)能力,原虫区系的硝态氮还原能力更强;真菌(F)区系培养于此发酵底物中,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很弱,几乎可以忽略。瘤胃原虫和细菌区系是硝态氮还原、产甲烷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主要区系。  相似文献   

17.
4头装有长久性气垫式瘤胃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插管的雄性水牛冬季舍饲,以稻草为日粮(对照),试验期每头牛添喂羟甲基尿素(FDU)80g/d和混合精料1kg/d。添喂FDU和混合精料后,水牛瘤胃液pH明显下降(P<0.001),瘤胃液稀释率提高44.269%(P<0.001),容积有所增加。氨氮(NH3-N)一昼夜平均增加83.34%(P<0.001),微生物蛋白增加62.88%(P<0.001),血清尿素氮浓度提高95.13%(P<0.001)。表明水牛冬季饲喂稻草添喂FDU和少量精料,能明显改善瘤胃氮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