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气象保障。分析制约、影响鄂托克旗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准确率的主要因素,应从提高多种探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加强数值预报和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尺度研究和天气会商、强化预报员队伍建设及提高预报员整体素质和技能等多方面出发,尽可能缩小天气预测预报与实际天气状况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保证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准确预报,可以有效地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因素,通过对制约准确率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达到有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层台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东林  邓全强  贲维芬 《农技服务》2009,26(6):168-168,171
根据当前县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业务现状,分析了制约提高县级天气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从提高预报队伍的素质、完善业务流程、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强化业务管理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县级天气预报准确率进行探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4.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业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作。笔者通过对辽阳地区近10a的预报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辽阳地区平均预报质量,其年线性增长率为0.35%。按其预报技术路线,矫梅燕等建议的有利于精密化预告业务系统,即发展以定量降水预报、台风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预警为重点预报业务体系;指出专家型预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预报业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最近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提高,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有明显改善,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0%。但日常的降水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和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定量预报准确率还较低。因此:  相似文献   

6.
最近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提高,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有明显改善,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0%.但日常的降水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和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定量预报准确率还较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中央台、天气在线和日本数值3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德化县降水预报效果的检验、对比和分析,发现:数值预报产品在一般降水预报中有一定指导作用,对低压、高空槽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对副高型较低;暴雨预报效果都较差;当3种产品均预报有降水时,其出现的准确率为93.1%。  相似文献   

8.
气象预报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将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而且,作为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气象预报准确率将分析制约、影响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预报业务,应用先进科学知识和相关仪器,利用多种测探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加强精细化预报业务体系的发展,从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是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方便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乡镇天气预报降水预报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要气象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降水的气候背景、天气学角度和统计学角度进行订正来总结朝阳县乡镇天气预报降水预报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乡镇天气预报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乡镇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预报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要气象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从气温的气候学规律、统计学角度和气候角度进行订正,以总结乡镇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预报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乡镇天气预报中温度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东东 《北京农业》2012,(6):210-211
根据当前天气预报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途径。结果表明:以天气分析为本,做好基础分析工作、重视数值预报本地化适用、加强新型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引进新的天气预报方法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7月4日发生在湖州德清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尺度天气背景下,辅以精细化的数值预报产品,降水云团的移动发展可通过外推预报技术进行预报,预报员可提前1~2 h对此次短时暴雨过程作出预警,提高这类局地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通辽市地形、环境等物理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受地形影响,各天气系统越境时强度的大小变化。通辽市地形复杂,有山区,有平原,还有斜下冲积平原。分析过程从气流越山的物理量入手,详细分析气流的水平、垂直等变化,着重解释上升条件的物理因素对云雨的发展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天气系统进行逐个分析,旨在预报过程中,能较准确地把握降水量的预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袭祝香  王文跃  王晓明  纪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6-11337,11394
为了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VB6.0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Surfer8绘图技术研发了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农用数据管理、农用指标和预报方法浏览查询、农用天气预报快速制作等功能;该系统使业务人员能在一个一体化的平台上查询农用数据,浏览细化的作物发育期指标、农事活动指标及知识库、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快速制作农用预报图和农用天气预报,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集约化、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72-11173,11209
建立有效合理的预报思路是决定天气预报的成功关键,通过对Micaps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当地气候背景对短期天气预报思路的建立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建立严谨的思路。更合理、更快速地整合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各层天气要素、各类数值预报产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对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姜延浩  王少文 《北京农业》2012,(24):121-122
近年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一直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气候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单个模式往往很难提高数值模式天气预报的可用度和准确率,需要采用集合方法,对初值进行扰动后集合,开展集合预报模式.主要是对天气预报中的集合预报初值扰动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徐保华  胡剑文  陆凡 《北京农业》2012,(24):124-125
利用基层台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地区过去5年冻雨天气过程,从冻雨形成机制入手,剖析总结形成冻雨的天气形势特征,从中寻找归纳冻雨天气预报着眼点,对提高冻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具有比较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用天气预报及邯郸市对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是河北省的农业大市,而农业是对天气和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行业。因此,做好农用天气预报至关重要。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及服务现状、邯郸市气象局对农用天气预报的研究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芬 《农学学报》2013,3(4):62-67
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对国内农村对气象信息应用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用户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专业的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天气信息;(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解决偏远农村的气象信息传输问题,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和防灾减灾知识。笔者还提出了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扩大农村用户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