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自然光照下,春孵的母鸡秋季开产,经1年产蛋后,通常于来年秋季换羽、停产。自然换羽参差不齐,持续时间长,第2个产蛋期产蛋高峰来得晚,高峰也低,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并进行整群。  相似文献   

2.
换羽是鸡脱落旧羽毛长出新羽毛的自然生理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论是公鸡还是母鸡,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羽毛,一般是在秋季。自然换羽时间长达4个月,这期间因卵巢机能减退,引起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停止产蛋,换羽期的长短对母鸡全年产蛋量的影响很大。自然换羽次年产蛋高峰低,换羽时需要消耗很多营养物质以形成新羽。而强制换羽可缩短换羽时间,提高再产期的产蛋率。与自然换羽相比,人工强制换羽同步性强,使鸡只重新开产的时间比较接近,缩短换羽所需时间,鸡群较整齐的开产,使第二个产蛋周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强制换羽还可提高蛋壳质量,降低蛋的破损率,减少育成鸡费用。在养鸡生产中,为延长鸡的生产利用年限,克服自然换羽速度慢、产蛋率低、蛋壳质量差等现象。人们常通过改变饲养管理制度,使鸡群同步换羽,同步重新产蛋。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10月30日至1988年6月30日,我们在本场进行了饥饿——化学法强制换羽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目的意义换羽是鸡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鸡在换羽期间一般不产蛋,休产期达3—4个月。为了缩短自然换羽的休产期,延长产蛋时间,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鸡完成一个产蛋年后,就应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4.
秋季成年蛋鸡停产换羽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鸡在换羽期间产蛋量大大减少,且因个体换羽时间有早有晚,换羽后开产也有先有后,产蛋的高峰期来得晚,给饲养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必须人工强制换羽,促使蛋鸡同步换羽,同时开产。人工强制换羽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持鸭群产蛋平衡,争取秋冬季多产蛋,冬季有较多的肉鸭供应市场,可以将一部分产蛋鸭(种鸭)在夏季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在短期内恢复产蛋。强制换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停产,也叫“关蛋”:即在短短的几天里,使母鸭由产蛋变为不产蛋。把要进行强制换羽的鸭子关在棚舍内不放牧,  相似文献   

6.
周军 《农技服务》1996,(4):47-48
<正> 在自然条件下,母鸡产蛋一般一年左右,到第二年秋季开始换羽。从开始换羽到新羽长齐一般约需4个月左右。实行强制换羽,可缩知换羽  相似文献   

7.
蛋鸡饥饿法强制换羽成功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蛋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年左右的产蛋才发生换羽而休产,自然换羽一般经4个月左右,时间长,休产期需投入大量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养鸡场的生产实践中,鸡场工作者大多采用饥饿、加锌、加碘、低钙、无盐、药物和激素等方法对鸡实行强制换羽,以缩短换羽时间,达到鸡群均匀换羽、产蛋的目的。实践证明饥饿法强制换羽可以有效利用高产鸡的第二个产蛋周期,降低产蛋成本,经济效益明显。所以,我们有时对产蛋水平较高,健康状况良好的鸡群采取饥饿法强制换羽。但有些养殖户掌握不了强制换羽的技术要点,造成鸡只的强制换羽失败,反而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想使强制换羽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罗俊 《农家科技》2006,(9):25-25
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停止产蛋,加快换羽速度,促使鸭群整齐开产,提高产蛋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很多地方使用这一方法来提高产蛋率。产蛋鸭春季及初夏产蛋较多,到了夏至时开始换腹部羽毛。这时一边换毛一边产蛋,到立秋时身体极度疲劳,逐步换掉大毛,产蛋率也随之下降,直  相似文献   

9.
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停止产蛋,以加快换羽速度,控制产蛋季节,缩短休产时间,提高种蛋品质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提高种鸡的使用年限,解决种蛋生产的瓶颈问题,降低种蛋成本,不断提高种用效果,将经历一个产蛋阶段的蛋种母鸡,在夏末或秋季人为采取强制性给鸡群强制换羽方法。换羽后鸡群平均产蛋率比上一产蛋年降低10%-20%,但产蛋整齐,种蛋合格率高,可继续利用6-9个月。人工强制换羽是提高种鸡使用期限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种蛋生产的瓶颈时期,有预见性地实施人工强制性换羽,不但可以缓解种蛋供需矛盾,而且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推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母鸭经过春季几个月连续不断的产蛋,体内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或因日粮中营养不完善及管理不善,都会出现脱毛换羽现象,换羽期间,母鸭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所产的蛋,品质也不好,容易破损;而且自然换羽的时间较长(约4个月),  相似文献   

12.
蛋鸡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产蛋后,在秋天有一个换羽休产阶段。自然换羽的鸡群,时间前后参差不齐,换羽早的蛋鸡休产期较长;换羽迟的蛋鸡后期蛋壳较薄,蛋重减少,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降低。由于鸡群在此期间耗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许多人采用限饲、限水、限光照的办法,人工强制换羽。采取这种方法,一是对鸡的体质基础有所破坏;二是时间较长,蛋鸡50天左右才能恢复产蛋。  相似文献   

13.
产蛋鸡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鸡(商品蛋鸡、蛋用种鸡及肉用种鸡)经过一个产蛋年(一般68~72周)后,就会出现自然换羽的生理现象,换羽时间长达4个月,这期间因卵巢机能减退,引起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造成休产。饲养自然休产的母鸡是极不经济的,生产上一个产蛋年结束后,国内一般整群淘汰,而美国30%的蛋鸡、日本  相似文献   

14.
鸡自然换羽的起止时间因鸡的个体不同,早晚差异较大,以致换羽期拖得很长,一般从旧羽开始脱落到新羽长齐,要历时3~4个月。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可使鸡群换羽基本一致。换羽期相应缩短,而且换羽后产蛋比较整齐,平均蛋重增加,蛋壳质量得到改善,种蛋合格率和孵化率可分别提高20%和6%~7%,后代雏鸡的体质也有所增强。成活率可提高3%左右。  相似文献   

15.
种鹅在产蛋结束后,进入休产期,在自然条件下,母鹅从开始脱羽到新羽长齐需较长时间,换羽有早有迟,其后的产蛋也有先有后。为了缩短换羽时间,提高种鹅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种鹅通过强制换羽,可以促进生理新陈代谢,提高种鹅抗应激能力,且不会影响下个产蛋年的产蛋量,使下个产蛋年产蛋开产齐、蛋  相似文献   

16.
产蛋鸡群经过盛夏营养消耗很大,体质明显下降,大部分鸡开始停产换羽。鸡的自然换羽时间长达14~16周,甚至更长。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可缩短蛋鸡的换羽期限,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吴凡 《新农村》2010,(10):27-27
蛋鸭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短期内停止产蛋,加快换羽速度,促使鸭群整齐恢复开产,提高产蛋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在规模养鸭场已普遍使用这一方法来提高产蛋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换羽是鸡与其他禽类一样的生理现象 ,表现它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当前 ,高产蛋鸡产蛋量很高 ,若产蛋一年便淘汰 ,损失太大。因此 ,蛋鸡及种鸡场推广强制换羽是十分必要的。人工强制换羽是利用化学、激素和畜牧学方法让鸡体内器官和系统、机能发生变化 ,短期内停产、换羽、休息 ,然后恢复产蛋 ,提高蛋的质量 ,延长鸡的经济利用期。人工强制换羽对个体饲养户来说 ,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及时育雏 ,饲养后备鸡的计划落空 ,利用商品鸡延长 4 - 6个月产蛋 ,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祖代种鸡场而言 ,降低成本 ,增加收益 ,延长种鸡有效利用期也是重要饲养…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换羽时机对蛋鸭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必须把握适宜的时机。一般应在蛋鸭产蛋12个月后进行,最好在鸭群产蛋率达60%时开始。这时的鸭体质好,换羽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0.
<正>在自然条件下,母鸡经过1年左右的产蛋时间,到第二年秋季开始换羽。自然换羽的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3-4个月,且鸡群换羽很不整齐,产蛋率低,蛋壳质量也不一致,导致整个鸡群生产性能的降低,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