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 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  相似文献   

2.
初沉单元中净化材料的筛选及运行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沉淀单元净化能力进行优化,以净化前后养殖尾水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检测指标,对除磷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P)、除氮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N)、陶粒砂、细菌屋、火山石、吸氨石和活性炭等7种净化材料进行筛选,以研究其最佳添加量和最佳分布方式。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Al@TCAP-N对TN去除,火山石对TP、CODMn去除效果较好。Al@TCAP-N可在正常沉淀基础上提升36% TN去除率,平铺时去除效果最佳;火山石可提升34%的TP去除率和15%的CODMn去除率,堆积时净化效果最佳。Al@TCAP-N和火山石有利于提升沉淀单元净化效能,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24 g·L-1和5.02 g·L-1。  相似文献   

3.
火山石和改性凹凸棒土对初沉单元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沉淀单元净化能力进行优化,以改性凹凸棒土(Al@TCAP-N)和火山石作为研究材料,利用显微观察和比表面积测定研究其净化机理,以TN、TP、CODMn的浓度和去除率为检测指标,研究初沉单元中两材料的净化模式、运行参数和回收利用能力。结果显示,Al@TCAP-N具备较大比表面积(28.58 m2·g-1),微生物难以附着;火山石比表面积较小(10.9 m2· g-1),适宜微生物附着。将两者复合使用并添加外源微生物,0~48 h水质净化效果最佳,此模式对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1.25%、45.31%和54.97%。深入研究该模式的运行参数,结果显示两种材料最适合的复配质量比为1∶1,复配时最适添加量为1 g·L-1,且微生物直接投加于水体中的净化效果好于固载于材料上。对使用后的净化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净化材料能够通过简单的冲洗、烘干重复利用,并且每克材料最多可富集201.73 μg氮和34.98 μg磷,具有潜在的资源化利用价值。研究表明,将净化材料与外源微生物联用,能够有效、实用地增强养殖尾水沉淀单元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红树林人工湿地对海水池塘尾水中氮(N)、磷(P)元素的净化作用,选择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3种红树植物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在试验进行的一个月内,以海水池塘养殖尾水中的N、P为参考,浇灌5、10、15倍和25倍N、P浓度的人工海水,序时收集出水口水样,分别测定不同形态的N、P营养盐含量。研究显示,在N、P浓度升高时,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态氮(NH4+-N)的去除率下降,15倍浓度处理下秋茄对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红海榄和桐花树(P<0.05),红树植物处理组能使系统中硝态氮(NO3--N)浓度保持稳定,同时对水体中的亚硝态氮(NO2--N)始终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试验开始后的0~3 d,系统中磷酸盐(PO43--P)浓度显著下降,表现出对PO43--P良好的去除效果。综合来看,红树林人工湿地对海水池塘养殖尾水中N、P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修复技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高纬度地区鱼菜共生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浮床不种植物为CK,6-9月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水体中不同TN(总氮)、总磷(TP)负荷的长方体塑料水箱浮床覆盖率为50%的空心菜种植试验。【结果】空心菜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营养条件,在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状况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平均为0.116/d;相同覆盖率的空心菜浮床对不同TN、TP负荷的池塘养殖水体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良好,能促进养殖池塘水体水质净化,有效降低水体中NH_4~+-N、NO_2~--N、NO_3~--N、TN、TP、COD_(Mn)等污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在三峡库区一个农户家构建了一套处理单个农户灰水的生态滤池工艺,研究了水力负荷和气温对工艺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0.4 m3·m-2·d-1的变化范围内,随着水力负荷的逐渐升高,工艺系统对CODCr、NH4+-N、TN、浊度(T)的去除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整体变化趋势,而TP的去除率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数据分析表明,生态滤池工艺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约为0.2 m3·m-2·d-1,在该水力负荷条件下,工艺系统对农户灰水中CODCr、TN、NH4+-N、TP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58%、72%、50%、80%.工艺系统对灰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平均值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且其在冬季对各项指标的去除率仍然较高.在所监测的各项指标中,气温对CODCr指标的系统去除率影响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过滤材料用于池塘圈养尾水的处理效果,采用火山岩、活性炭及沸石作为过滤材料,以滤料种类、滤料粒径和滤料厚度为试验因素,以总固体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去除率、氨氮(NH4+-N)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为试验指标,开展池塘圈养尾水处理试验。结果显示,3种滤料均能去除池塘圈养尾水中的TSS和COD,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池塘圈养尾水中的NH4+-N浓度,活性炭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2种滤料,且活性炭粒径越小或厚度越大时对池塘圈养尾水处理效果越好。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活性炭滤料、粒径为0.5~2 mm、滤料厚度为80 cm时,过滤装置对池塘圈养尾水具有最佳的综合处理效果,在该条件下对池塘圈养尾水的TSS、COD、NH4+-N去除率分别为83.86%、49.78%、29.89%。  相似文献   

8.
淡水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密度和常规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估高密度养殖刀鲚幼鱼是否存在环境拥挤胁迫。【方法】采用池塘高密度(108 240 尾/hm2)和常规密度(62 505 尾/hm2)模式养殖刀鲚0+龄幼鱼,测定鱼体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干样中常见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及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等评价幼鱼肌肉的营养品质。【结果】高密度模式养殖刀鲚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4.07%和2.50%)均较常规密度养殖模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16%和3.97%)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精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在两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刀鲚幼鱼干样中常见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EAA/TAA、EAA/NEAA和DAA/TAA在两模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养殖密度模式下刀鲚幼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F值均非常接近。在检测到的28种脂肪酸中,有22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两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脂肪酸中,高密度养殖模式的C18:1n9c、C16:1、C18:3n3、C20:2和C20:5n3(EPA)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C18:0、C22:2、C20:4n6、C22:5n3(DPA)和C22:6n3(DHA)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结论】池塘高密度养殖不会造成刀鲚幼鱼鱼体蛋白质品质的下降,但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MUFA显著下降,PUFA和n3PUFA/n6PUFA显著升高,说明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已经受到环境拥挤胁迫,因此刀鲚幼鱼的池塘养殖密度以不超过108 240 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软性纤维生物绳(聚烯烃聚酰胺复合材料)、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细叶莎草(Cyperus rotundus L.)3种载体,分别构建了载体型菌藻共生系统,研究其净化低碳高氮农田排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纤维绳为载体,填充密度在10%~30%范围时,系统内藻类浓度随填充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提升明显。其中,30%纤维绳系统效果最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 2 d,平均气温25℃,进水化学需氧量(COD)、TN、TP、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73.69、15.45、0.73、6.32 mg·L-1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9.17、1.76、0.14、1.48 mg·L-1,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标准。细叶莎草系统对COD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77%,苦草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一般。此外,系统中叶绿素浓度与出水NH+4-N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载体的引入会使系统内世代周期长的硝化细菌增殖。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绳为载体,填充密度30%时,最有利于提升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农田排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85年至2004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分品种、分产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养殖水产品供给呈现以下特点:(1)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2)海水养殖占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逐渐上升;(3)养殖品种趋同性问题仍未根本改善;(4)特种水产品产量提高较快;(5)沿海地区、长江和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仍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文章最后对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养殖水产品供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5年至2004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分品种、分产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养殖水产品供给呈现以下特点:(1)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2)海水养殖占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逐渐上升;(3)养殖品种趋同性问题仍未根本改善;(4)特种水产品产量提高较快;(5)沿海地区、长江和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仍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文章最后对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水养殖空间拓展和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该文阐述了中国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列举了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主要深远海养殖模式的技术进展以及典型设施。对应深远海养殖生产体系构建的技术要求,分析阐明了国内外在品种培育、苗种生产、养殖设施、生产管理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围绕中国深远海养殖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剖析阐明了目前主要存在良种缺乏、学科融合不足、设施设备技术成熟度不够、设计建造缺少规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深远海养殖要实现安全、养多、养好以及走深走远,未来在品种、设施、设备、产业链等方面,需要突破的技术关键点。旨在为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养殖业的基础物资饲料方面是影响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水产品饲料行业的动态,认真到一线市场进行调研,把握水产养殖行业的科学内涵,使北京的水产饲料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冉永明 《北京农业》2011,(3):148-149
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药品的使用一直是一个难点,探讨了施实无公害化养殖势中的用药问题。在市场上绿色环保产品正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无公害水产品正是适应绿色环保产品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别论述池塘、湖库、海水等不同养殖系统对自身养殖水体及周围水域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结合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发展有机健康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理论研究及法律法规支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别论述池塘、湖库、海水等不同养殖系统对自身养殖水体及周围水域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结合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发展有机健康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理论研究及法律法规支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养殖和智能化管理,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善型绿色发展理念,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循环水养殖池是养殖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掌握其水动力特性既是提高空间利用率、注水能量利用率和集排污效能的关键,也是保持溶解氧均匀混合、促进水生物健康生长的前提。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动力特性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养殖池的池型结构、水循环驱动方式以及集排污装置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构建“节能、减排、生态、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创新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Nigeria is the most populous black nation in the world,with an estimated population about 150 million people.Its citizens as at the end of 2012 have a projected fish demand of 2.66 million tonnes offish.Fish supply within the said period was 1.32 million tonnes.This figure was made up of 0.7 million tonnes from importation and 0.62 million tonnes from both artisanal and aquaculture.Of the local production aquaculture contributes only 200 000 tonne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sh catch from the wild has reached its maximum production limit and production from this area is currently on the decline.Nigeria has about 1.75 hm2 of suitable sites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Aquaculture production for 2012 was a meager 200 000 tormes.Aquaculture though a veritable means is faced with a lot of constraints ranging from government's wrong focus on industrial fisheries instead of aquaculture,poor policy formulation and non-implementation fisherie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mong others.In spite of these constraints,there were also the following aquacultur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such as production of fishing equipment,establishment of modem fish farms,shrimp fishing,fingerling production,table size fish production,brood stock production,fish feed production,ornamental fish farming,production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capacity building in project management,packaging and branding.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用水可重复利用性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增强使水产养殖用水重复利用的迫切性增加。如何正确评估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水是否能够再次用于养殖是避免处理不足或过量、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未见关于如何评估养殖水的可重复利用性的相关报道。养殖水的重复利用性评估可以借鉴养殖源水的评估标准,但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水产养殖活动对水体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养殖用水重复利用性的评估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性质,提出了设定固定标准和变动标准两种标准类型的设想。对于既定的生产系统和养殖对象,开展现有生产行为的记录和分析是获得对实际养殖活动有指导作用的信息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