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是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掌握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优产高产,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铃薯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归纳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四川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晚疫病重灾区。通过综述近年来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特征、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四川省应加快适应性马铃薯抗病品种筛选;同时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和有效推广运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植保资讯     
<正>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会在陆良县召开近日,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会"在云南省陆良县召开。会上来自各省(市)的专家及领导参观了设在陆良小百户镇和芳华镇的"银法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现场,并就"银法利"产品对于防治马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会对马铃薯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效益快速降低,而晚疫病早已成为了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其还会对周围的其他作物产生影响。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有效避免马铃薯晚疫病,并提出详细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铃薯晚疫病也逐渐蔓延,给马铃薯产量带来严重影响。重点探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宁夏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从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宁夏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为了切实做好晚疫病监测预警工作,自2011年开始,该总站先后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30套,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为指导全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14年申报了外专局"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治决策系统引进项目"。为此,8月5~6日,特邀请比利时专家对中部干旱带及固原地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比利时马铃  相似文献   

7.
丁子香酚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选用适宜杀菌剂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与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陇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甲霜·锰锌、克露、硫酸铜钙、抑快净、丁子香酚、银法利、百泰和广枯灵8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高达79.67%;马铃薯库存期间,银法利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是治愈清镇市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为筛选适宜马铃薯防治的生物药剂,引进枯草芽孢子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枯草芽孢子杆菌和10%多抗霉素两个两种生物药剂不仅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施药后10d防效达85.12%和76.83%。而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对植株生长无抑制作用,马铃薯增产达19.99%和14.40%,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4年,贵州省实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示范项目,通过从比利时引进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测模型,购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建立晚疫病监测点,建成了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范围覆盖30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系统可对监测点气象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实时提供侵染曲线,并在地图上直接显示预警.通过应用表明,系统预测发病时间和田间实际相吻合,可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并按照推荐药剂和防治方法,示范区防治效果达80.7%.  相似文献   

12.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2017年数据及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人为防治因子建立了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晚疫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最低气温、4月上旬日照时数以及4月下旬风速相关性较好(P<0.05),晚疫病发病率模型自身回代及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5.9%和75.3%,2018—2019年试报准确率达到61.7%。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通过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当年发病情况可以为农技人员提前开展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综合科研基地(六枝岩脚镇,海拔1100 m)建立的2015—2018年冬种马铃薯气候试验示范工程,结合2017—2018年在贵州纳雍县、织金县、凤冈县、玉屏县、铜仁市、雷山县、都匀市、普安县、清镇市和普定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实况,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4月份,即冬种马铃薯的现蕾开花期。在冬种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天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第4天及以后,若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80%,马铃薯晚疫病始发。因此,建议以此作为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气象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天之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敏华  杨清  李丽  黄先群 《种子》2006,25(12):46-50
晚疫病是引起马铃薯产量损失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由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马铃薯晚疫病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马铃薯生产中重点防治的病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育种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环保、有效的途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促进马铃薯晚疫病的抗病育种研究,本文总结了不同育种方法在育种工作中的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基因工程育种将来在晚疫病抗性育种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有助于马铃薯晚疫病抗性未来的晚疫病抗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测定了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9.22μg/mL、335.63μg/mL和22.13μg/mL。离体叶片测试发现,浓度高于1.25mg/mL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性的抑制效果达60%以上。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明显的抗生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延庆区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公顷,由于连年连片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较高。笔者对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不同用量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及该药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产量、品质是否存在影响进行了试验,以期为该药剂的推广提供可靠依据。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魏宏 《种子世界》2021,(11):0126-0128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的病害,从而给农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进行研究,选择出几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着良好药效的药剂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马铃薯的产量,使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选用4种药剂进行组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大田防治试验,以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佳组配方案,指导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要防治3次以上,前期使用保护性药剂,后期使用治疗药剂,效果较为理想,以安泰生+银法利组配方案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是73.92%,增产率最高,比对照增产31.69%,增收261.9元/667m2.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