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巨  李长喜 《食用菌》2008,30(4):44-45
20世纪90年代发现天麻种子萌发菌,形成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栽培法,即培育箭麻抽茎开花,作人工授粉,得种子与萌发菌混合播种,萌发成苗,经两年长成商品箭麻。这一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栽培天麻的三个问题:一是产种量大,提高了用种繁殖系数;二是通过有性过程,复壮了天麻种性,生活力强;三是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天麻优良品种。为加快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法的推广应用进程,笔者特对天麻开花习性及繁种技术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天麻治病、保健功效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剧增,人工栽培量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人工栽培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生产中产量两极分化,高产典型不断涌现,空穴率也不断上升,限制着天麻产业的发展。1栽培中存在误区 ①箭麻越大越好。作为有性繁殖的箭麻,认为箭麻越大,结的蒴果越多,效益越好。②有性繁殖播  相似文献   

3.
李刚 《食用菌》1994,16(6):10-11
天麻属兰科真菌营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的中药材。为了解决天麻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的种子萌发问题,笔者从1991~1993年在郴州东部山区进行了天麻种子萌发菌株的筛选试验。经三年试验,从野生菌中分离筛选出GM-88、GM-885两个优良菌株,天麻种子萌发率分别为50.12%和39.20%,播种后18个月收获,鲜麻单产分别为12.64kg/m~2和11.26kg/m~2。  相似文献   

4.
(一)天麻的收获 冬季栽培的天麻,以次年11月份收获为好,春季栽培的天麻,应在次年3~4月份收获。天麻初冬进入休眠期后,或者早春未萌动前,体内养分积累最为丰富,制干率也高。采挖天麻一般都是收、种、藏相结合,就是把小的白麻、米麻进行移栽或当种麻出售,大的箭麻加工入药或贮藏,来年作为有性繁殖的种麻。收获时要精心采挖,保持麻体完整。  相似文献   

5.
天麻萌发菌紫萁小菇 (810 4 ) ,及近来发现的石斛小菇、兰萁小菇等是天麻科研工作者从自然条件下萌发成的原球茎中分离、筛选的优良拌生菌株 ,其极大地解决了有性繁殖中天麻自然萌芽率低的难题 ,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在天麻进行有性繁殖前必须制出优良的萌发拌生菌。关于萌发菌的制作各地方法不尽一致 ,有关介绍不很详细。因该菌培养基及生长的特点 ,目前在制种中普遍存在着污染率高 ,成品菌存放中易软化霉烂 ,发菌期长 ,含水量不易掌握等问题 ,拌种萌动迟 ,麻籽萌芽率低 ,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笔者依据我中心近年来萌发菌制作的实践 ,就萌…  相似文献   

6.
利用蜜环菌菌枝拌萌发菌直接播种,是天麻有性繁殖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先培养蜜环菌床,省工、省时,减少杂菌感染机会,且因使用新鲜木段伴播,营养丰富,原球茎接菌快,接菌率高,缓解了蜜环菌对天麻种子萌发的抑制,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天麻是一种较贵重的中药,历来靠挖野生天麻供药用,人工栽培还是近十年来的事,一般多是采用室外无性繁殖。由于无性繁殖系数较低,室外栽培又常受旱、涝、风、虫等影响,种麻产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多年室内有性繁殖天麻的探索。现将一些做法介绍于下。一、蜜环菌的培养有性繁殖的关键,在于蜜环菌的纯度,菌丝、菌索生长的密度。蜜环菌的菌丝和菌索健壮旺盛、稠密,易于促进天麻种子  相似文献   

8.
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是以天麻的小球茎作种麻的一种栽培繁殖法。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简单易掌握,栽培过程中如温、湿度适宜,蜜环菌长势旺盛,白麻(长2~11cm以内的称之白麻)甚至有一部分米麻(2cm以下的称之米麻),当年即可长成箭麻(即商品天麻)或白麻,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采用这种方法栽培。 (一)场地的选择及栽培季节 天麻自然繁殖,大多生长在海拔1000~2800m的高山地带。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工栽培天麻获得成功,不论任何地区,只要创造一个适宜天麻生长的生态环境,都能进行栽培。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可在野外栽培,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可利用空闲的平房、窑洞、地下室、防空洞等场地进行栽培。野外栽培,要选择沙质壤土,具有一定坡度,有一定遮阳的地带;室内栽培,池内填充料是沙质壤土或配有腐质土的细沙。 天麻一般都在初冬和初春进行栽培,但以冬栽为宜。冬栽的天麻,因处在休眠状态,在来年天麻萌动前蜜环菌已开始生长,这样可提高接菌率,使蜜环菌与天麻尽快结合。如果到4、5月份进行栽培,正值天麻生长旺盛期,不仅容易损伤天麻的萌芽,而且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木棒之间已经建立的生态群落,栽种后一般都不会高产。  相似文献   

9.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是天麻生产的重要课题。1 天麻有性繁殖的用途1 1 抗品种退化 天麻与其它植物一样 ,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 ,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都存在着品种退化的问题。在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还未普及的情况下 ,天麻无性繁殖的沿用是导制天麻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品种退化的天麻个体细长 ,失去商品价值 ,到后来 ,年复一年 ,长出的全是米麻 ,直至米麻结团 ,再也长不出箭麻而失去栽培意义。1 2 培育优良品种 按照生产的需要 ,选用不同品系的天麻 ,运用不同组合方式进行杂交 ,培育出优质、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天麻优良品种 ,是天麻…  相似文献   

10.
栽培与野生天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毅 《中国食用菌》1990,9(5):11-12
长期来对栽培与野生天麻的品质有不同看法,而大多只能从理论上推断或者仅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某个方面进行实验比较。我们采用云南昭通小草坝地区所产一等野生天麻和江苏引种栽培的天麻(以下简称二种天麻)从形态组织,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取得可靠结论。为在药理与临床试验中节省药材并提高效果,研制了天麻注射液作为试验剂型。试验结果一、形态组织材料:二种天麻新鲜球茎。二种天麻的有性繁殖器官,球茎(白麻,米麻)间无明显区别,栽培品箭麻表皮色泽较浅,环节略紧密,鳞片明显,受高温影响的生长部位较细,表面常有蜜环菌菌索贴伏,此外无其它明显差别。石腊组织切片镜检二种天麻球茎组织结构相同,栽培品薄壁细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河南省西峡县发展有性繁殖天麻 2 0 0万穴 ,规模空前 ,产量也创出新纪录。米坪镇东大街周香存 2 0 0 1年 5月播种 15个平方米 ,每平方米用萌发菌 3袋 ,蜜环菌 5瓶 ,天麻果 2 5只。 2 0 0 2年 3月 8日收获麻种 139kg ,穴单产平均 4 5kg ,其中单体鲜麻最大的重达 38  相似文献   

12.
张德春 《食用菌》2002,24(2):35-35
天麻人工栽培历史不长 ,近年又推广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在栽培过程中 ,由于各地培育菌床和播种的时间、环境条件及栽培方法不同 ,获得的收成和效益相差甚大。为此 ,笔者近两年开展了天麻有性繁殖多项栽培试验 ,摸索和总结了一套天麻有性繁殖栽培的最佳时间、最佳环境条件和最佳方法。1 蜜环菌菌床培育的最佳时间为 2月中旬至 3月初。提前一个月准备好菌材 ,使菌材脱去一定水分备用。 2~ 3月培育菌床 ,在海拔 15 0 0 m以下地区 ,气温解冻 ,温度升至 8~ 12℃以上。蜜环菌适应偏低温条件下生长 ,这期间培育菌材 ,杂菌传播繁殖率很低 ,…  相似文献   

13.
王国安 《食用菌》1995,17(3):11-12
天麻人工栽培大都采用无性世代种植法,所用的米麻、白麻种子因严重退化而导致栽培者经济效益不高。人们为了解决天麻种子的退化,力求通过用天麻生殖生长结出的蒴果种子来繁殖得到纯种。实验证明,天麻纯种确有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繁殖系数高、抗退化等特点。据我室实验的数据表明,蒴果内的种子每粒重约0.00001g,种子播下后如能及时萌发并与蜜环菌结合,当年就可采到重0.5~5g的米麻或白麻,其繁殖倍  相似文献   

14.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良洲 《食用菌》2001,23(6):11-12
天麻由野生至人工种植是一大进步 ,但野生麻种栽培两年后 ,种性就开始退化 ,而解决麻种退化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有性繁殖。笔者结合几年推广天麻有性繁殖工作实践 ,认为要提高天麻有性繁殖成功率 ,应注意以下几点。1 授粉时间与方法 授粉时间以花刚开时为佳 ,花粉成块状与沾盘接触点小。但如超过 2 4小时沾盘的沾液干后 ,花粉易脱落 ,授粉不易成功。授粉时挑开柱头上的花粉帽花粉很易沾在授粉针上 ,花粉成团状 ,放在沾盘上再轻轻一压使其充分接触 ,这样长出的天麻果个大饱满、麻籽数量也多。2 播种时间 有的种植户以延长生长期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天麻种子萌发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是一种高度退化的兰科植物,种子必须在紫萁小菇等小菇属真菌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萌发。紫萁小菇等天麻种子萌发菌的发现及应用,是近年来天麻科研工作的一项新突破,目前国内外对该菌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摸清天麻种子萌发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找到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筛选出各天麻主产区的适宜萌发菌菌株,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也为了充分利用萌发菌,开拓萌发菌后熟产品,缓解市场对野生天麻的巨大需求,更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萌发菌,该文章综述了天麻萌发菌的发现进程、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及提纯复壮技术、培养条件及菌株制作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以期为萌发菌的充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麻有性繁殖箱栽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克俭 《食用菌》1996,18(3):16-17
天麻经多代无性繁殖后,会出现退化等不良现象,其原因归纳为“三老”,即采用了老麻种、老蜜环菌和老窝子进行栽培。实践证明,天麻有性繁殖是防止退化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箱栽有性繁殖技术。经过大量瓶栽播种观察和箱栽播种实验,总结出的天麻有性繁殖箱栽播种技术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程稳龙 《食用菌》2002,24(1):17-17
天麻有性袋栽快速育种 ,为我所近年来在天麻有性繁殖栽培中 ,探索出来的一套新工艺。3年来的大规模试验表明 :较之传统的穴栽育种技术 ,具有周期短、繁殖系数高等特点 ,而深受广大天麻栽培者及育种户的欢迎。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1 菌枝的制作  1选材 :选用直径 0 .5~ 1.5 cm的青冈、榆树等阔叶木枝条 ,截成 2 cm长的小树枝 ,砍材过程中 ,注意把菌枝砍成斜面 ,以增加蜜环菌的侵染机会。 2选穴 :穴要挖在坡度平缓、排水方便的地方 ,深 40~ 60 cm、宽 60~ 10 0 cm、长 10 0~ 15 0 cm。每穴培两层菌枝 2 75~ 3 0 0 kg,需蜜环菌栽培…  相似文献   

18.
刘红  黄庆林 《食用菌》2007,29(4):36-36
天麻有性繁殖共生萌发菌拌播技术,是目前天麻生产上的最佳方法,总结了该技术在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陕蜜2009”是通过对在秦巴山区收集的18个蜜环菌菌株特征特性进行鉴定评价,并对其在天麻有性繁殖及商品麻栽培中对天麻产量影响进行比较研究,选育出的蜜环菌新品种。其菌丝体生长旺盛,生活力强,伴生栽培天麻产量高。2年6点次区域比较试验,伴栽天麻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5.24%,生产试验中伴栽天麻产量较对照蜜环菌品种增产28.39%,有性繁殖天麻增产29.18%。“陕蜜2009”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可在秦巴山区天麻栽培中作为伴生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智明 《食用菌》2004,26(1):24-24
天麻的有性繁殖,麻农工作做了不少,但往往种子发芽率并不高,有的种植户,几乎整块的没有麻籽。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