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家猫长期感染多种吸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剖检发现,胆管扩张成圆柱形状,胆汁滞积,胆管内壁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浊肿.小肠中下段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和出血点,整段肠道充血、水肿、绒毛和粘膜脱落,其中可见密集成堆的虫体和虫卵.认为猫的上述病变,与长期营养不良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1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是寄生在动物胆管和胆囊内的吸虫。本病是人兽共患病。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淡水虾。因虫体对胆管的机械性损伤和阻塞作用.虫体分泌物刺激作用下,引起胆管及周围组织炎症,导致肝萎缩,肝硬变,肝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肝癌和胰腺炎。由于虫体堵塞胆管和胆管炎症,可导致胆汁排出的障碍,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2猪囊尾蚴病猪囊尾蚴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片吸虫是羊比较常患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虫体长期寄生在肝和胆管中,不但可机械性刺激胆囊发炎,又可引起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对养羊业的危害很大。 199年12月,廊坊市安次区周某家所养山羊43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分布.本文主要针对其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正确认识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其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1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道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是寄生在动物胆管和胆囊内的吸虫。本病是人畜共患病。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淡水虾。因虫体对胆管的机械性损伤和阻塞作用,虫体分泌物刺激作用下引起胆管及周围组织炎症,导致肝萎缩、肝硬变,肝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肝癌和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鹿只长期喝了被肝片吸虫所污染的水,使鹿感染了肝片吸虫。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鹿占30%,死亡率占10%强,在死亡鹿的胆管内检出的虫体少的十几条,多则几十条,甚至堵塞了整个胆管。在治疗上曾用过四氯化碳驱虫,因毒性反应较大,后改用硝氯酚驱虫。  相似文献   

8.
牦牛肝片吸虫病患牛由于虫体在肝脏移行破坏肝组织,成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夺取营养并排泄毒素,致使发生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使患牛体质下降,严重者引发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鸭的东方次睾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拉白色稀粪,生长受阻。有的鸭不停翻身,消瘦,衰竭死亡。2 剖解病变 肝脏呈橙黄色,胆囊肿大,胆壁增厚,剪开胆囊可见胆汁色淡,胆汁中有较小的叶状虫体,用放大镜计数,胆囊内有96条、胆管内有35条虫体。3 虫体鉴定 取一虫体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虫体长2.4~4.7mm,宽0.5~1.2mm,体表有棘,圆形,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4处的中央,两个分叶睾丸、较大,位于虫体1/4处,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的直前方,卵巢在睾丸的前方。该虫为东方次睾吸虫。4 防治体会 用硫双二…  相似文献   

10.
<正>1后睾吸虫病寄生在鸭胆管和胆囊的后睾科吸虫很多,感染强度可多达数百条,有的鸭胆管可被虫体充满。本病1月龄以上雏鸭感染率最高,对鸭危害较大。鸭对体吸虫,是鸭肝脏寄生虫的大型虫体。病鸭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病鸭表现贫血、消瘦等  相似文献   

11.
商品乌龟中检出斯坦卡德属吸虫吴育新,彭丽萍(黄埔动植物检疫局,广州510700)作者在对商品乌龟的剖检过程中,发现龟的直肠内有斯坦卡德属吸虫(Stunkardiasp.)寄生,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龟的肝小叶间胆管、胆管腔内及直肠粘膜内都有虫体存在。报道...  相似文献   

12.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肝片吸虫体扁平,长2~3cm,宽约1cm,虫体呈淡红色,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中。  相似文献   

13.
1危害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目前危害牛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虫体多寄生于黄牛、奶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亦可见于猪、马属动物和家兔及一些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1后睾吸虫病寄生在鸭胆管和胆囊的后睾科吸虫很多,感染强度可多达数百条,有的鸭胆管可被虫体充满。本病1月龄以上雏鸭感染率最高,对鸭危害较大。鸭对体吸虫,是鸭肝脏寄生虫的大型虫体。病鸭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质或消失。病鸭表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严重时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5.
正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是由肝片吸虫寄生羊的肝脏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属吸虫纲片形科片形属,虫体扁平呈叶片状,新鲜的虫体呈棕红色,透明,多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在临床上可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还可伴有全身性的隐形症状或者中毒症状、营养障碍和消化功能紊乱,致使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受到影响。该病在国内各  相似文献   

16.
<正>羊肝片吸虫病又称为肝蛭病,是由于肝片吸虫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该病是危害我国牛羊养殖产业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对畜牧业可以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属于吸虫纲片形科片形属,虫体外观扁平呈叶片状,新鲜的虫体呈现棕红色、透明,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在临床上可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还可以  相似文献   

17.
牛肝片吸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肝片形吸虫病(又名牛肝蛭或柳叶虫),是牛的一种慢性寄生虫侵袭病。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致。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幼畜常因此病导致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畜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损失。1病原属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肝片吸虫,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mm,宽10~13mm,前部突出呈锥形,口吸盘位于锥形前端;锥形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的肩水平位置,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两根高度分支的肠管沿虫体两侧分布,与褐色的卯黄腺相重叠。睾丸高度分支,  相似文献   

19.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病原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mm、宽5~13mm。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20.
牛肝片吸虫的成虫体表有环行排列的、呈“牛舌状”的棘,其顶部有?数个齿;迷走幼虫体表无体棘,仅有环状排列的、粗细不一的皱纹,其头锥较长,约为虫体的1/2,口腹吸盘是圆形,上有细皱纹和数个乳突。受损职管的大部分功能消失殆尽。而增生小胆管则功能旺盛。浸润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功能较活跃。浸润的细胞中未见巨噬细胞。探讨了虫体与胆管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