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饲料调味剂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饲料博览》1995,(5):17-18
饲料调味剂的发展及应用郑伟(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动物饲料营养组成日趋科学与完美化。然而,当人们集中精力追求全价日粮的时候.却忽略了饲料的适口性及消化利用率.如果动物不能足够采食和消化吸收,无论饲料如何全价,都无济于世,因此,...  相似文献   

2.
<正> 误区一 饲料颜色黄 必定有营养 配合饲料注重其营养成分的全面与平衡,其颜色的深浅与营养价值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植物类蛋白质饲料中,豆饼(粕)的颜色浅黄,其营养价值及适口性相对较好,人们就认为饲料颜色浅黄,即是豆饼(粕)用量多,质量就好;而菜饼(粕)、棉饼(粕)的颜色相对较深,适口  相似文献   

3.
在畜牧生产中,动物营养的研究成果和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总的来说很少偏向于饲料的适口性和强化饲料中自然味道。尤其是蜂拥而上的新的保健药品、促生长添加剂、化学防腐剂和一些加工业副产品的大量应用,更使饲料适口性问题显得严重。由于动物对饲料的选择是基于味道而不是针对其营养性,而人们饲养动物的目的是将动物作为一架将饲料转变为畜产品(肉、蛋、奶)的活机器。因此,在动物能够消化、吸收和充分利用饲料的前  相似文献   

4.
颗粒饲料是根据鱼类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把多种单一饲料和添加剂按比例科学配制而成的养鱼专用饲料。对以优质鱼为主养的养殖水体,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尤其是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后浮于水面,不易散失,可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科学使用颗粒饲料,首先要正确确定投饲量。投  相似文献   

5.
饲料是肉狗养殖的关键环节,肉狗饲料应由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合理搭配而成.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狗的营养需要量及狗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应尽量选用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的饲料,同时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及狗的消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粗饲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饲料资源之一,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粗饲料的有效利用意义很大。稻草、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等粗饲料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充分利用的粗饲料资源,但因其粗纤维含量比较高,矿物质、蛋白质含量都较低,适口性差,限制了营养成分的利用,使得动物对粗饲料很难消化吸收。单胃动物一般不能利用玉米秸秆等粗饲料,而反刍动物也只能有限的利用粗饲料。目前,如何经济、方便的利用粗饲料一直是我国营养领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自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发生以后,对动物产品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动物饲料与动物产品的关系非常密切.广义地讲,动物饲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产品品质的好坏,而动物产品品质的好坏又可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动物饲料转变为供人类食用的动物产品,而产品又供人食用,即形成动物饲料→动物性产品→人类食品,这一食物链.可以讲,动物饲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为此,饲料安全就是动物产品的安全,也是人的生命安全.早在本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第327号令关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一系列有关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文件,2004年国家农业部下发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40号),对我国动物性饲料,进口动物性饲料和添加剂明确了管理办法,确立了执法主体、生产厂家、经销单位和养殖户四个方面的管理环节,使我国动物饲料产、销、用向着规模、有序的健康方向发展.但滥用饲料添加剂引发动物产品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从源头上实现动物饲料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饲料博览》2007,(3):55-55
水貂、狐狸为肉食动物,貉子为杂食动物,从而决定了他们的食物取向,多数以动物源性饲料为主,植物饲料为辅。动物源性饲料主要来源为水产品、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乳、蛋类及毛皮动物胴体。常用动物源性饲料主要营养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7,(2):55-55
水貂、狐狸为肉食动物,貉子为杂食动物,从而决定了他们的食物取向,多数以动物源性饲料为主,植物饲料为辅。动物源性饲料主要来源为水产品、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乳、蛋类及毛皮动物胴体。常用动物源性饲料主要营养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子实饲料的营养价值大都很高,为了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在饲喂前需要加工,以便充分利用子实饲料。某些子实含有抑制性物质(如抗胰蛋白酶),会影响动物对子实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全价配合饲料所谓全价配合饲料,是指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价值的饲料。它的组成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 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等.按规定的饲养标准配比而成。其特点是,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饲料系数低。便于使用机械投喂。这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此外,根据鱼用配合饲料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饲料是野兔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野兔饲料是由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合理搭配而成。野兔的饲料配方应根据野兔的营养需要量及饲养实践中野兔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饲料配合。所选择的饲料应尽量选用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的饲料,应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并考虑野兔的生  相似文献   

13.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确保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是动物的食物,而动物产品是人类的食物,所以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与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国际上相继发生了“二英”、“疯牛病”等严重事件;在国内,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红加黑”等违禁药品、抗生素药物滥用等等,造成多起中毒事件。饲料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家有关方面和百姓的重视,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批示要求农业部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饲料检测方法,加大对饲料中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确保饲料安全。农业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对违…  相似文献   

14.
自配饲料能充分利用本地的饲料资源,有效降低饲养成本。但配制饲料必须把握好六项原则,这就是营养性、消化性、安全性、适口性、经济性、保健性。1.营养性。配制的饲料必须能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产诱食剂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诱食剂亦称适口性添加剂,属于非营养性添加剂,它包括促进与刺激动物摄食的各种有益物质。它们对水产动物具有明显而积极的生物学作用,可非常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效率,降低饲养成本。由于水产动物视觉不好,而具有灵敏的嗅觉、味觉,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不仅可以促进觅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速度和摄食量,促进生长,而且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进而全面提高饲料的质量性能以及养殖效益。1香味剂1.1性能香味剂(Flavouragent)是根据动物的味觉、嗅觉生理原理,用来改善或增强饲料的天然…  相似文献   

16.
饲料经动物采食后,大部分营养物质已被消化吸收利使,剩余的残渣通过消化道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粪中尚含有一部分残存营养物质,但其含量依动物种类及其所食饲料性质不同而异。一般来讲,以采食精料为主的动物粪便合营养稍多一些。利用鸡粪喂猪、喂鱼均有不少报道,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应注意合理加工调制,防止环境污染、疫病或寄生虫传播蔓延;更应懂得饲料间的合理搭配,以便在充分保证动物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饲料防霉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制饲料霉变是饲料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平均损失的粮食和饲料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霉变所致。饲料霉变既影响饲料的品质,又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引起动物腹泻,甚至造成畜禽中毒死亡。因此,防止饲料霉变,是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饲料霉变措施很多。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是使用防霉剂。为此,本文就饲料防霉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述,仅供参考。1饲料防霉剂的品种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较强抑菌效果、使用安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等特…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8):13-13
目前在畜禽养殖上采食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是养殖户遇到的一大难题。然而,如果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食用的蔬菜及调味品——大葱加在畜禽的饲料当中,可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食用葱的茎和少量叶,大部分葱叶被弃掉,尤其是在入冬前冬葱贮藏时,废弃的大葱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把葱叶作为畜禽饲料进行开发利用,大葱叶将是一项重要的饲料来源。而且试验证明,大葱叶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葱叶,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畜禽的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加速畜禽生长,还可以起到消炎、…  相似文献   

19.
饲料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俗称哈喇味(饲料厂最常见的油脂氧化酸败).一旦饲料产生异味,势必影响饲料的销售.哈喇味也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造成动物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降低动物免疫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实饲料的营养价值大都很高,为了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在饲喂前需要加工,以便充分利用子实饲料.某些子实含有抑制性物质(如抗胰蛋白酶),会影响动物对子实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