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防治边坡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由于在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忽视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致使一些果园坡地裸露,斜坡移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建,公路拓宽改线,城镇的扩建,向河岸倾倒弃土弃渣,形成大面积新的侵蚀地,对防治边坡地的水土流失,从1989-1999年10年间在山地果园边坡,公路路侧边坡,河道岸坡上种植香根草篱,固土护坡,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2.
变射程喷头在坡地喷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单喷头在坡地上进行喷灌时,水量分布会发生改变。为提高坡地上喷洒均匀性,采用一种压力/流量调节装置与20型全射流喷头结合,使上坡射程增大,下坡射程减小,从而改善坡地上单喷头的水量分布。根据喷头的旋转均匀性满足行业标准要求,平地喷洒形成的射程差符合上、下坡射程差的要求,以及调节装置形成的压力损失不能太大三个约束条件,对调节装置的关键尺寸,调节片基本开孔半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半径选择3 mm合适。坡地上径向水量分布以及射程的试验数据表明,这种变射程喷头适合大约10°坡度的调节,具有改善水量分布的作用,在坡地组合喷灌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的自然概况,分析了景德镇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针对性的城市建设用地、道路广场、自然山头与开荒坡地、采石场、砖厂、采砂、城市防洪工程、山体缺口整治及绿化等思路和措施,以为景德镇市及其他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边坡潜在崩塌之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极易发生坡地灾害,加上人为的开发扰动,每每使得灾情扩大。因此在从事坡地工作时,如何能迅速而有效地评估可能发生崩塌区位,尽早予以实施调查、治理、监测与管制是有其必要性。搜集汇整数种较可行之边坡崩塌评估方法,分别就环境地质、数字地形分析、土壤与植生等观点为基准,建立边坡潜在崩塌之定量评估机制,如此将有助于未来国土防灾规划,并可提供相关资讯尔后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新送  丁方军  陈士更  洪丕征  路艳艳 《土壤》2016,48(6):1144-1150
采用自动模拟降雨系统,设置恒定降雨强度,在室内对施用普通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土槽进行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比较研究了降雨对施用两种尿素的坡地氮素空间分布及氮素流失特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在棕壤、褐土及红壤坡地上施用,均能显著减小降雨对坡地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与普通尿素相比,模拟降雨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的3种类型土壤坡地氮素残余量变异系数为普通尿素的14.08%~31.89%;且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显著缩小了降雨对3种类型土壤坡地表层与下层氮素空间分布影响间的差异;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在3种类型土壤坡地上施用均能减少降雨造成的氮素流失,与普通尿素施用相比,氮素流失分别减少了7.32%~17.35%(P0.05)、17.95%~24.24%(P0.05)、72.45%~78.84%(P0.01);同时,树脂包膜控释尿素还能减小降雨造成的坡地表层与下层氮素流失量间的差异,下层坡面氮素损失量仅比表层增加1.63%~5.02%。因此,降雨条件下,在坡地上施用树脂包膜尿素有利于控制氮素的分布失衡及流失。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限铁路边坡人工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四川盆地中部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岩石边坡为研究对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就不同年限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整体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1996年边坡2007年边坡;土壤氮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2007年边坡1996年边坡。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5mm,5~3mm,0.25mm 3个团聚体粒级。不同粒级中碳、氮和磷的含量分布都表现为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增加。4种铁路边坡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C/N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磷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差异与土壤质地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坡地喷灌水量分布实测困难的问题,该文基于弹道轨迹方程,考虑水滴运动蒸发,通过三维坐标系降维转化,计算坡地喷灌水滴空间运动轨迹,以平地实测水量分布为基础,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坡地喷灌水量分布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与模拟的水量分布、射程的相对误差小于9%和5.04%,说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坡地喷灌水量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应用于坡地喷灌系统设计。以雨鸟LF1200喷头为研究对象,应用模型重点分析地形坡度、喷头布置方式、间距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对喷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地形坡度、喷头工作压力、布置方式和间距对喷灌均匀度的影响均呈显著水平,其中喷头工作压力影响最大,布置方式和喷头间距影响次之,地形坡度影响最小,且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地形坡度对喷灌均匀度的影响远小于工作压力、喷头布置方式和间距。在坡地喷灌系统设计时,如果选用雨鸟LF1200喷头,须保证喷头在正常工作压力下运行,不宜低压作业,应优先考虑方形布置,在兼顾系统成本和喷灌质量时,建议喷头间距宜为其平地射程的0.8倍,且喷头不宜在15°以上的坡地作业。研究可为坡地喷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底值、表层土壤<2 mm样品的137Cs比活度高、137Cs空间分布变异大等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粒度粗,土层薄,137Cs吸附总量有限;(2)岩溶坡地裸石面积比例大,137Cs降尘核爆期间流失比例高;(3)土壤中碳酸盐颗粒的溶蚀,促进了吸附137Cs尘埃的洗失等.合理解释无侵蚀岩溶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低于137Cs本底值的现象,对评价137Cs法测定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适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宜用现行的137Cs示踪方法测定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9.
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建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02-303,306
首先,对工程领域重要概念边坡和边坡生态防护进行了定义,接着对边坡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边坡生态工程的野外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红壤坡地磷素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江苏省德清县排溪冲小流域为例,研究红壤坡地磷素流失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泥沙结合态磷是坡地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在径注台占总磷的66.25%-79.27%,(2)坡地壤磷的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这段时间磷的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总流失量的60%以上,(3)影响红壤坡地磷流失时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农事活动,研究坡地土壤磷流失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调整农业活动的时间和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以减少土壤磷的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试验方法,探讨暴雨作用下于不同坡度时,对坡地破坏及保护方式之研究。保护方式分为4类:地下排水、支排水、干砌卵石及浆砌卵石、试验中观测地下水之变化,量测流失之土方、排水量,以及最后破坏之断面,并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试验结果指出:(1)压实度较小、渗透性较佳之土壤,因地下水渗透,在坡脚产生瞬间坍方。(2)压实度较大,渗透笥较差之土壤,将产生地表径流冲蚀,若无排水或坡地保护措施,将发展成严重的径流冲蚀,  相似文献   

12.
浅析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因开挖、填方等工程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违背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裸露边坡。通过不断的技术探索发现,采用边坡绿化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修复边坡。植物作为边坡绿化的主体,在修复边坡过程中会考虑大量的因素来进行选择。基于此,对边坡植物的选择依据与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边坡绿化植物的种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坡度和海拔是制约山区土地利用至关重要的影响因子。基于SRTM-DEM数据对北方山区的坡度和海拔信息进行提取和分级,通过叠加分析,研究了山区各级坡地在不同海拔带下的面积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方山区坡度25°的土地面积为3 061 639.8 km2,占北方山区总面积的89.47%;坡度2°—6°的缓坡地和6°—15°的坡地分别占山区总面积的38.23%和28.69%,其中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土地分别占各自面积的79.80%和73.41%;同坡度级不同海拔带下坡地分布面积的变化表现出分阶梯起伏的规律,其中6°—15°和15°—25°的坡地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为示范监测区,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坡度、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专题图形制作、交叉分析和土壤侵蚀强度判别,进行流域自然状况及水土流失面积调查;根据坡地土壤侵蚀区分布及坡地水土保持治理情况布设坡地径流小区,观测各类型区水土流失量及污染物流失量;分析计算全流域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及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5.
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根据创立的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研究了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布规律,介绍了新方法的产生背景和示踪原子选择,示踪用量估算,示踪实施,中子活化及侵蚀结果计算技术要点,以及在红壤坡地雷竹园的部分应用结果,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泡侵蚀为主的红壤坡地是适用的,在复合坡面,随着面的陡,缓,土壤侵蚀表现强,强或沉积,反映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重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南方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介绍和运用生态恢复有关理论,对南方岩质坡地的生态恢复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适用的土壤固定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并以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为例,建立了岩质坡地生态恢复过程模型。最后分析了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宁镇地区~7Be在黄棕壤坡地中的季节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宁镇地区黄棕壤坡地7Be的季节性沉降与分布,初步分析了坡地的季节性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地区背景值剖面中的7Be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8 mm,7Be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深度呈现指数递减;背景值点研究时段前后的7Be含量分别为208.35Bq/m2和250.84 Bq/m2。坡地覆盖植物对7Be沉降的拦截吸收以干枯植物最大,人类耕种植物最小;3块坡地中撂荒地的7Be平均含量最大,时空变异却最小;对季节性侵蚀示踪的结果表明,各坡面均在凸地形发生侵蚀,凹地形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各级坡地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10万军事地形图提供的地理信息将辽宁全省坡地分为5组进行量测和计算,提出各级坡地的分布面积和分市特点,为水土保持预防与治理以及土地资源的调查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草坡地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农地退耕后不同演替阶段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苜蓿—铁杆蒿(Medicago sativa—Artemisia sacrorum)坡地为对象,分析了退耕坡地土壤酶活性与碳氮矿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坡地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不受坡位(除苜蓿—铁杆蒿坡地的全磷含量外)影响,长芒草坡地有机碳(上、中和下坡位)和全氮含量(中和下坡位)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2)随坡位的降低,长芒草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群落类型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坡位无关,对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坡位有关。(3)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在长芒草坡地显著高于苜蓿—铁杆蒿坡地,且不受坡位影响。两种群落土壤氮素矿化均由硝化作用主导,长芒草坡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硝化量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而苜蓿—铁杆蒿坡地则相反。(4)随苜蓿—铁杆蒿群落向长芒草群落演替,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增强,脲酶和淀粉酶活性空间自相关性减弱,但仍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碳氮矿化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上述结果表明:在评估退耕草坡地主要土壤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时,需要考虑草地群落类型或者群落演替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丘岗坡地水土资源保护与协调发展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阐明了丘岗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的降水径流及其导致的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变化动态与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丘岗坡地水土资源保护性持续高效利用的技术原理,提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坡地水土协调阈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只要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丘岗坡地可以大面积开垦,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