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数控技术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合理制定数控技术课程大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融合,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了本专业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适应了新形势下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要求,笔者分析了机器人工程这一新工科专业中"嵌入式系统"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实践及考核方式等维度上研究改革目的及对应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兼具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3.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理念,课题组对"机器人竞赛与实训"进行了课程建设,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工程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发该课程的工程项目载体,构建该课程的过程化考核与评价方法。实施结果表明:学生综合平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详细阐述了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要求,给出了专业能力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途径,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工程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温成卓  刘红  郑虎  赵艳妮 《南方农机》2023,(14):166-169
【目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双高”建设深度融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课程内在素养要求,合理设计和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基于项目化教学思路,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点设计了包含6个教学项目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并以项目五“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为例,设计以“中国太空站灵活的机器人手臂展科技实力”为主题的课程教学,通过课前咨询预习、课中导学汇报、课后巩固拓展等环节全方位展示了教学实施过程。【结果】“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切实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治学严谨、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是数控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其内容繁琐、抽象、难学。为了适应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实施"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针对高职学生《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实践表明,该做法可以有效提高《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7.
韩振华  魏群  李文娟  单文桃  巢渊  丁力  黄明 《南方农机》2023,(14):159-162+165
【目的】改变传统机器人实践类课程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状。【方法】课题组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机器人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分析了国内机器人实践类课程教学现状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机器人实践类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案。首先,分析了创新教学内容的总体导向,基于现有教学硬件资源,将新工科、课程需求与虚拟仿真技术所构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相结合;其次,以机械手臂涉及的相关虚拟仿真为例,确立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合点;最后,以机器人RV精密减速器结构建模与装配虚拟仿真为教学实践案例,建立机器人实践类课程创新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形式。【结果】机器人实践类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机器人应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机器人创新人才的需求。【结论】创新教学为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相关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星 《南方农机》2023,(1):170-172
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创新内容,将教材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形态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笔者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为例,阐述了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形态教材的特征,并提出了新形态教材从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开展调研、设计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到配套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路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结合笔者10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教、学、做"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动线装调实训"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学习领域,以大赛设备(YL-335B)为载体,结合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设计实训教学项目,融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文章通过分析"自动线装调实训"课程的现状,提出赛教融合优化教学模式、外引内育打造师资团队、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条件及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措施,以期实现职业院校的赛教融合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工程制图是理工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人员之间交流设计的技术语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需要培养工程专业人员的工程图形表达能力、图形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图样绘制能力,其中三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渗透,决定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将三维思维培养深入融合到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提升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在于"新"和"应用",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分析了《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着重加强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兴趣学、应用学的学习理念,提高了学生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为其他工科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需要推动着高校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基于对信息化教学与"专创融合"的概念界定,文章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出发,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并予以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育人成效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秀婷 《贵州农机化》2019,(2):48-49,57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本科生《有限元分析与应用》课程实施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针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培养需求的现状,采用讲、练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改革思路。根据《有限元分析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重点,提出改进课程教学思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最终达到知道基本理论,熟练操作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两年《有限元分析与应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机械类课程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月爱 《南方农机》2022,(4):176-178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调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将学生引入市场、企业、公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本专业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开拓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是高职大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它在课程群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问题,譬如,案例不典型等造成课程质量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有效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精品课建设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整合和选取。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工程导论是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内容丰富而且很全面的一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和热爱自己的专业。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融入"Seminar+新三中心"教学理念,将其应用于机器人工程导论课的教学过程。实践结果表明,不但提升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Seminar+新三中心"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提倡的"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方针政策,有效解决了单向模式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智能制造专业学生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归纳总结与创新能力两项重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以"基于‘精细农业’的智慧农机研发前期输入量从相关标准中的梳理归纳"实际拓展课程训练为例,呈现了信息处理与应用的一般过程,分析了具体输入参数信息的特点及检测特性。在当前"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丰富了学校智能制造大专业中智能控制专业拓展课程设计的同时,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也为工程实际中农业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教育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创新性机械电子工程科技人才,我国提出多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计划,为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视角。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综合现代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欠缺、课程体系交叉融合不足和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本研究以目前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状况为基础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实训课程教学为研究目标,建设综合性的实训课程教学类别。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