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让经济能力相对有限的老人通过选择互助养老模式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农村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分析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受助意愿的成本构成,对成本控制较为成功的地区开展实证研究,从协同配合、多元并举控制物质成本及非物质成本的双重视角开展成本控制视域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并使该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力争推进社会养老工作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工具,运用于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可以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农村地区养老民生保障。目前,PPP养老项目在我国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推进PPP模式在我国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中的运用,必须建立清晰健全的PPP模式制度体系,提高应用PPP建设运营农村养老机构的认识,培养专业人才破解人才短缺制约瓶颈,提高应用PPP建设运营农村养老机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问题是普通老百姓评价民生工程时所遵循的衡量标准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村养老具有历史的特性,养老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规模的缩小,养老逐渐打破了家庭的框架,成为新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尤其是在保持原有农村养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现有养老模式,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对实现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1,(3):56
重庆市强化"三个结合",促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国办养老机构为示范,民办养老机构为引导,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五位一体,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志华 《核农学报》2022,(6):1295-1296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养老压力,而我国目前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投入与建设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现实养老需求,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改善养老服务问题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为缓解农村家庭养老压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的构建工作极为关键。本文将结合《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一书的理论研究概述,对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详细解读,由此进一步探究构建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的创新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6.
左孝涛 《南方农业》2012,(10):70-73
农村社会变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的,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以土地流转作为媒介的资本下乡运动,是对农业、农村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阐述了传统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以"湖北孝感春晖模式"为范例,论述资本下乡对农村养老保障产生的影响,为探索今后农村社会与养老保障的发展方向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7.
谢启文  王丹  康雅馨 《南方农业》2012,(2):62-65,74
养老机构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加快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以河南省荥阳市五保供养幸福园为例,结合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增权视角出发,分析增权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问题解决中的有效应用和实施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养老机构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加快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以河南省荥阳市五保供养幸福园为例,结合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增权视角出发,分析增权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问题解决中的有效应用和实施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乡村基本养老服务可解决老年人基于年老导致生理机能下降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服务需要、基本健康服务需要、精神慰藉需要等。乡村失能老人仅靠一方照料是很难的,需要家庭、社区、志愿者、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协同供给养老服务。基于此,探讨如何引导照料者特别是家庭照料者认识到失能老人的康复是有希望的,如何引导照料者认识到失能老人也有精神慰藉需要。建议政府部门购买对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志愿照料者等的培训服务,包括失能老人的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培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切实方法。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依据,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水利合作社是广大农民以修建水利工程为纽带,自主自愿组织起来互助互利的初级农村经济组织,具有自发性、主动性、社会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水利建设体制上的创新。实践证明,农村水利合作社是社会水利工程建设的生力军,政府只要政策上正确引导、技术上积极帮助、资金上热心支持,农村水利合作社一定会完善其运行机制,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切实方法。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依据,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代农民工是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的特殊群体,现已大量进入退休养老阶段,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与整理发现,我国学者在观察和理解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理性的基础上,对高龄农民工返乡后的养老需求和偏好、养老现状、养老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当前农村家庭经济核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单式和复式两种记帐核算模式,以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聊城地区7个村庄的农民口述为中心,以时代变迁下农村家庭、农村社会发展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实原因,空村隐患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破除农村发展疲软状态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下,当前农村地区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大量劳动力转移现象。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一种单向流动模式,极易滋生空村隐患。因此,因村制宜,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解决空村隐患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典型县入户调查的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中国8大经济区的典型县的1 440个家庭进行了派员式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有很大差异,8县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26.7 GJ,最低10.4 GJ(上杭县),最高86.6 GJ(舒兰县)。在能源消费中秸秆、沼气、薪柴、电力所占比例8县平均分别为44.33%、23.13%、12.79%、9.61%。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使用着更多的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较少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从总体上,传统生物质能仍然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能源。该研究为掌握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新了小流域治理模式,运作方式独特,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已带动了当地蔬菜、林业、畜牧等行业的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仙洪试验区成立以来,一直因其强大的发展势头,取得的喜人成果而吸引着众多关注.该试验区是湖北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试点,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样本,因而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是社会保障机制,其经验值得推广与借鉴.本文将阐述仙洪试验区养老机制的创新之处,为新农村养老制度面临的困境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的居民养老是社会养老的重要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养老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界定社区养老工作队伍为研究起点,调研了湖南省娄底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显示存在:社区养老工作队伍结构不科学,服务能力不足;养老队伍人才稀缺,工作者学历水平偏低,不善于服务;专业能力不足且缺乏技能培训,养老服务做不到位;社区待遇较差,养老工作队伍极不稳定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待遇;建立健全社区养老工作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