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插式直齿双控制分插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水稻高速插秧机前插式直齿双控制分插机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使用ADAMS软件对该机构的运动进行了优化和仿真,获得了分插机构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实现插秧时秧爪所需的主要运动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辣椒去核机输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间歇式辣椒去核机输送机构的设计。根据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利用RecurDyn软件对该输送机构的链轮和链条进行建模、装配,并对其间歇式运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根据仿真得到的运动学曲线,对该机构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链轮链条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干涉,其运动为周期性的间歇式运动,检验了该输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间歇式运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旋转式分插机构的运动干涉检查是在机构满足插秧作业的运动学和机构的动力学参数优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最优参数的设计步骤.为此,根据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旋转式分插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栽植臂机构运动干涉点的位移模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干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旋转式分插机构运动干涉的5个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该机构的优化设计及其运动干涉检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大蒜种植的农艺要求,对大蒜种植机的分插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蒜爪运动的设计轨迹与理论轨迹最近为目标函数,建立分插机构最优化设计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最优化求解,求出分插机构的各个参数。然后利用优化参数在Adams中建立分插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分插机构的轨迹、速度、加速度满足了大蒜的种植要求,为大蒜种植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鸭嘴移栽机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过程,建立了七杆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借助 MATLAB 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主要参数的最佳组合,并模拟出栽植点的作业轨迹曲线,对栽植点运动轨迹特点进行了研究,从而直观地分析其作业性能。研究表明,所设计的七杆栽植机构具有良好的移栽性能,能满足移栽作业的农艺要求,为移栽机设计中栽植机构的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合理设计一种移栽机构作为旱地移栽机的栽植机构,使移栽机能够稳定作业,有效降低移栽过程中出现的噪声大、秧苗存活率低的问题。利用ADAMS建立运动学模型,得到鸭嘴的运动轨迹并进行分析。利用CREO绘制各零件部的模型并进行装配,进一步验证机构运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微型三轮高地隙喷药机田间施药时运行不稳定、安全性能差及施药不准确等问题,对传统的十字轴万向节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了微型高地隙喷药机。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喷药机的万向节动力转向机构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了十字轴万向节运动约束方程和数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观察模型运动规律,并对物理样机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旨在为新型高地隙喷药机的结构再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设计适于高速运行的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目标,对机构的正向运动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了机构速度及加速度特性。在给定主动件的运动以后,求得了机构的所有位置正解构型,根据运动连续性的条件,规划出动平台的最佳运动轨迹,揭示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特性。将机构划分成杆单元和平面三角形单元,建立了机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运动学分析,使动平台沿着预先规划的轨迹运动,分析了机构的模态频率和主振型随机构位姿的变化情况。研究机构在主动力和惯性力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得到机构弹性位移误差和动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
蔬菜钵苗取苗机构运动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吊篮式半自动蔬菜移栽机手工喂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双曲柄齿轮—五杆式钵苗取苗机构的蔬菜自动移栽机。同时,建立了该机取苗机构的运动数学模型,并对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取苗机构主要参数对取苗臂尖点轨迹和速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蔬菜移栽自动取苗的设计优化目标,利用MATLAB优化软件,优选出了取苗机构的一组最佳参数组合。在此组合下,取苗机构取苗、拔苗段的运动轨迹几乎是直线且与钵苗的垂直度较高,取投苗点速度较低,满足蔬菜自动移栽机的取苗、喂苗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平面柔性并联机构弹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设计适于高速运行的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目标,对机构的正向运动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了机构速度及加速度特性.在给定主动件的运动以后,求得了机构的所有位置正解构型,根据运动连续性的条件,规划出动平台的最佳运动轨迹,揭示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特性.将机构划分成杆单元和平面三角形单元,建立了机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运动学分析,使动平台沿着预先规划的轨迹运动,分析了机构的模态频率和主振型随机构位姿的变化情况.研究机构在主动力和惯性力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得到机构弹性位移误差和动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种内啮合行星齿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仿真研究。在其机构运动学分析基础上,通过Solid works建立了机构的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分析了运动特性,仿真效果直观展示了该机构的工作状态,最终获得机构运动仿真结果与机构运动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为该机构在实际应用及后续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农机驾驶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机器人的轻量化、结构简单化为目的,设计了一种直驱型农机驾驶机器人,并基于以电磁直驱控制策略设计了机器人直驱电磁执行器。同时,以建立D-H坐标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对换挡控制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ADAMS软件仿真试验验证了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控制器结构设计和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联合采育机在林业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在复杂的林区环境下,必要的清障机构有利于提高采育机林区作业效率。设计一种适合我国作业的轮式采育机清障机构,在ProE环境下对清障机构进行虚拟样机建模,并对推铲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得到推铲液压缸的运动特性曲线与受力特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清障机构在作业过程中推铲液压缸的最大轴向推力达到51 408 N,符合清障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4.
蔬菜钵苗移栽机取苗机构人机交互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蔬菜钵苗自动取苗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利用可视化人机交互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建立了移栽机取苗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编制基于Visual Basic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分析设计变量对目标和约束的影响,进而优化得到满足取苗要求的结构参数组合.利用ADAMS软件和高速摄像技术对取苗机构运动特性进行了移栽机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机构运动学模型及其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取苗试验证明该机构能完成取苗作业,且取苗成功率为80%.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旱地蔬菜移栽机栽植机构结构复杂、栽植钵苗直立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五连杆鸭嘴栽植机构。首先,确定了五杆式栽植机构的工作与结构参数,分析了植苗部件旋转切向速度与机器前进速度之比λ对钵苗栽植曲线的影响;通过运动仿真并结合移栽农艺要求,对五杆机构进行参数设计,得出一组最优参数组合。然后,对五杆式栽植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通过对栽植机构关键部件鸭嘴打穴器的有限元分析,保证其作业时的结构强度要求,并通过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as进行栽植机构的参数优化及运动学仿真。最后,试制样机并进行了田间移栽试验,对样机进行了4组试验,每组移栽72株油菜钵苗。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五杆式栽植机构结构设计与参数选择合理,株距变异系数及栽植深度变异系数较低,栽植机构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6.
卷绕式拾膜机集膜轮的运动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膜回收处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原国家科委已将残膜回收机的研制列为"九五"攻关项目,可见机械化实现残膜回收在国家农业发展上的重要性.为此,主要针对一种新型拾膜机的关键部件-集膜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其运动以及受力模型,并通过模型运动曲线来观察集膜轮的具体工作情况及相关的机构运动可行性,为后续整机设计和参数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穴盘苗的大田高效移栽,设计了一种由齿轮连杆机构和槽形凸轮机构组成的移栽机取苗机构和植苗机构,并重点研究了在设计的机构条件下栽植效率与前进速度和转速比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ADAMS运动学仿真实验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与植苗机构的匹配设计能使取苗爪顺利取苗和植苗器准确植苗,取苗爪和植苗器末端中心轨迹显示移栽机能够有效地完成对穴盘苗的移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于现有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含杂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一种一次性完成扎膜、集膜以及土壤平整作业的锯齿滚扎式残膜回收机。介绍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残膜回收机的主要作业参数,对扎膜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扎膜机构的锯齿顶尖在作业时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方程,并确定扎膜机构不漏扎的条件;以残膜回收机作业速度v_1、扎膜机构辊筒转速n以及扎膜机构扎膜盘轴向间距l为试验因素,开展残膜回收机扎膜机构的扎膜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扎膜机构辊筒转速为60 r/min、扎膜盘轴向间距为50 mm、残膜回收机作业速度为5 km/h时,残膜回收率为93.3%,满足残膜回收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方红履带推土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分析,指出现行结构参数的运动学性能上的不合理:推土铲升降速度低、工作档车速高和运动机构内部冲击大,影响了作业效率。并提出了改进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上对不同性质的运动需要叠加融合的一类应用需求,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双模式运动融合的6-[(RPRRRP)R-R]US型并联机构。阐述了将机构原驱动副R转换为(RPRRRP)R-R双输入子闭环机构的方法。对机构单模式工作和双模式融合工作分别进行运动学正、反解分析,提出两种双输入反解驱动分配策略,根据双输入子闭环和外层6-RUS机构特点分别采取二分法和牛顿法进行运动学正解运算,并给出求解流程图。通过数值算例,分别对单轴运动下的双模融合、多轴复合运动下的双模融合的反解运算以及双输入融合驱动下的正向运动学进行理论计算,并对不同情况下的算例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值与仿真值之差均在10-6量级,证明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机构可应用于车载、船载以及星载设备的指向与稳定协同调节装置,提升载体设备的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