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1951—2000年重大暴雨洪涝灾害中的6月特大暴雨资料,分析了我国6月特大暴雨特征。结果表明,50年中,我国特大暴雨4月仅出现2年,到6月迅速增加到出现32年。6月出现特大暴雨,大多发生洪涝灾害。6月特大暴雨20世纪50年代只出现4个省,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出现11个省(市、区),50年中,有14个省(市、区)6月发生特大暴雨。其中,江西有31个县(市、区)出现特大暴雨,湖北有24个县(市、区),安徽有17个县(市、区)。江西、湖北、福建6月特大暴雨在每个年代都有出现。江西每个年代出现2~4年,湖北每个年代出现1~4年,福建每个年代出现1~2年。四川在1962年及以后,湖南、贵州在1964年及以后,广东、广西在1966年及以后;河南在1971年及以后;江苏、北京分别在1989年、1991年6月出现特大暴雨;云南在1994年、1997年出现特大暴雨。掌握特大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7—2015年盘山县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盘山县暴雨变化特征,介绍了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个例,以期为盘山县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12日,湖南省昌江流域突降特大暴雨,致使该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本文对该次暴雨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予以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洪水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点阐述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特大洪涝灾害对秋粮主要农作物中玉米的受灾情况和农业生产补救措施等方面,从不同层面提出了防灾减灾技术手段,对洪涝灾害后生产自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州市曾都区多发暴雨,通过总结1957~2014年随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特点,系统分析了暴雨洪涝灾害对曾都区中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防灾减灾相关建议,对下一步科学研判灾情、保障中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通过运用百色市的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灾情数据,构建模型中的4个指标因子,即致险因子危险度、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度和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因子权重,构建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估模型,利用GIS绘制百色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百色市范围内发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最高为凌云县,其次为河谷一带。得出的等级区划结果与近年百色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基本一致,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7.
陆敬山 《农技服务》2009,26(3):167-168
探讨了"96.8"河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当时和今后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今后的气象工作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水平,为调整当地水稻种植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123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0年(1986-2015年)观测资料,结合四川省气候区划结果将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7个区域,确定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敏感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最终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理论,从灾害风险的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构建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单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暴雨日数及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高的3个区域,一是盆中丘陵区西南部,二是盆中丘陵区西北部,三是盆东平行岭谷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和北部,该区域暴雨危险等级中等或偏轻,山地多,地形起伏大,当地水稻种植率低;其余地方为中等风险区。【结论】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以中、低风险区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三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岱岳区各乡镇气象灾害调查资料及气象站和乡镇气象站观测资料,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提高农村对暴雨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结果表明,岱岳区洪涝灾害轻、低风险分布范围大,主要集中于中部、东南部,中、高度风险区分布较零散,范围小,这些乡镇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湟源县2012年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资料和历次洪涝灾情降水资料,分析湟源县暴雨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利用湟源县近年区域站降水资料,初步确定了形成暴雨洪涝灾害临界雨量值,并提出了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入汛以来,四川省相继出现3次大范围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盆地中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均连续经历了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局部地方遭遇暴雨、特大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给四川省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当前暴雨洪涝灾情,四川省农业厅党组高度重视,并就当前抗灾减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专题研究,落实责任2013年7月9日上午,任永昌厅长召集厅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就暴雨洪涝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要加强预警监测和形势研判,强化应急值守,并明确了相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灾害是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过近几年对辽宁省夏秋季节发生洪涝灾害的实地跟踪调查,总结出辽宁洪涝灾害发生特点,研究探讨防灾减灾应对措施,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96.8”邯郸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6.8"邯郸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1996年8月上旬的实况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邯郸"96.8"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了解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先后发展北上的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了邯郸"96.8"特大暴雨;台风倒槽是引发的邯郸洪涝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低空急流在北上过程中,受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使水汽和能量在邯郸积聚,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中纬短波槽的发展东移以及低层回流弱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是触发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进而导致暴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湿层深厚,湿区的经向分布比纬向更宽广,暴雨区的水汽源地为南海和孟加拉湾。整个暴雨时段,暴雨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是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且降水强度随辐合、辐散的增减变化;暴雨区为强烈上升运动区,随上升运动强中心的加强向上抬升、强降水也增强,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强降水随垂直上升运动的增强而增强、减弱而减弱。[结论]该研究为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会东县及周边县的历史气象资料,综合会东县自然、社会、经济与防灾减灾具体情况,对会东县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因子建立相关指标,利用加权综合评价与GIS自然断点法,得到会东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呈东—西向分布,最高和次高风险区基本集中在会东县的西部乡镇;此外,堵格镇、铁柳镇、大崇镇和铅锌镇的西部地区灾害风险等级也较高;中部、东南部地势较高的乡镇和东部地区灾害风险等级均较低;其余乡镇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介于高、低值之间。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河南省处于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关键时期,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时主持召开的灾后恢复重建专题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视频调度会议部署要求,突出"五个全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尽最大努力全面恢复农业生产,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真效。  相似文献   

16.
汉江流域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波  刘凯  陈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85-186
通过分析暴雨的发生发展条件以及暴雨的天气类型,对汉江流域暴雨天气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暴雨洪涝是影响陆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1978—2005年间,陆良有9年发生洪涝灾害,致使农经作物遭受较大损失。旱涝灾害的发生不但与降水量密切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暴雨的降水时间集中,强度大,易引发局地的山洪、泥石流、农田淹没、城市内涝等衍生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准确预报,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陆良虽然不是云南暴雨的多发县,但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有必要统计分析陆良暴雨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以期为暴雨预测和服务提供天气、气候的时空背景资料,为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提供最新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常规气象资料,对仙桃市37 a来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仙桃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变暖季节主要在秋、冬两季;高温热害、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增多,低温灾害呈下降趋势。农业气象灾害对仙桃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呈增加趋势,整体弊大于利。通过分析为仙桃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为农服务中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9年7月在江苏南通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此次暴雨过程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金鱼养殖受灾等,对当地农业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G风云卫星资料、自动气象观测站等监测数据,对此次农业致灾暴雨的环流背景、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远距离热带风暴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2)产生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一个由γ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成β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3)低层强锋生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特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4)通过分析来提高暴雨预报能力,提出防范应对措施,提前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减轻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龙江省频发的干旱、暴雨洪涝、霜冻、风雹等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