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桑5号""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属三倍体杂交组合(3x),利用种子繁育,育苗较易.主要农艺性状: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生长势旺,耐剪伐,发条数较多,枝条直立、较长;发芽早而落叶较迟,叶形大而长,叶肉较厚,叶色深绿;耐旱,耐高温,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0年元月19日在南宁对广西蚕业指导所申请的蚕、桑新品种"桂蚕一号"、"桂桑优62"、"桂桑优12"进行了审查和鉴定.  相似文献   

3.
粤桑2号是广东省蚕业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4.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7.
家蚕品种“桂蚕2号”主要性状和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新品种"桂蚕2号"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在广西春秋季节生产优质原料茧。2009年5月18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该品种主要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供蚕种生产、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9.
广西蚕业的发展正在向着建设蚕业强省迈进,以提高茧丝质量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路线"三新结合"为保证,即新桑蚕品种、新的种养技术、新的缫丝工艺.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新品种的推广对提高茧丝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使广大技术干部及蚕农真正掌握"良种良法",特对这两对新品种主要性状及主要饲养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桑品种川 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 2年区试结果 ,农村示范推广应用 ,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平均 1 /1 5公顷 (即每亩 )产桑叶 1 ,551 .53kg ,比对照湖桑 32号高1 1 .6 4%。 1 996~2 0 0 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 ,2 0 0 0年1 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合格品种。现将川 799桑品种的性状介绍如下 :1 选育经过1 979年以油桑自然杂交种子经 6 0 Co -r射线 ,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优化改造蚕桑产业,强化蚕业基础,桐乡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等引进若干桑树新品种,2000年1月建立新一代桑树新品种比较园区,进行新桑品种的比较试验.在2002~2003年对成林园丰田2号等桑新品种的桑叶产量、质量及抗病抗逆性进行全面鉴定试验,以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抗病性等为主要技术指标来测试桑新品种的种质优劣.现将桑新品种丰田2号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3年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常规条件下饲养7批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养蚕季节,桂蚕N2蚕茧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4~5龄第5天血液型脓病平均发病率比对照种两广二号低0.12%.桂蚕N2死笼率比两广二号低5.24%,该品种的抗病性较好.农村示范推广普遍反映蚕病少、稳产高产,深受广大蚕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甘正义 《广西蚕业》2003,40(1):28-29
“桂蚕一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出来的新的桑蚕一代杂交种,于2000年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广西开始推广。该品种适合广西春秋两季饲育。由于该品种具有茧形大、产量高、抗性较强等特点,所以一开始推广就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尤其是在桂中北地区,该品种的使用量迅速增大。柳州地区蚕种场在2000年至2002年这三年中,就繁育了112,399张“桂蚕一号”杂交种供应柳州地区蚕农。我们在这三年繁育“桂蚕一号”的生产实践中,在生产上如何提高该品种的制种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桂蚕一号”和广西现行的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一样,同属于四元杂交种,但和“两广二号”相比,该品种有一些特点,即:茧形大、蛹体大、卵粒大、卵粒重。要想提高“桂蚕一号”的制种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业》2021,58(3)
正桂蚕8号(锦·绣×壮·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具有多抗高产优质的桑蚕新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省级品种审定,是广西计划重点推广的家蚕新品种。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6月25日,广西共计推广该品种50万张左右,售茧收入8.5亿元左右。据小蚕共育户和广大大蚕养殖户反映,桂蚕8号蚕体大、食量大,龄期比两广二号多0.5~1.0 d,在高温季节饲养该品种具有脓病少,蚕茧大、茧色白、产量高的优点。养得好的1标准张(广西)蚕种的家蚕产茧量普遍在47.50 kg以上,比同期饲养的两广二号增产增收5%~10%。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1):15-17
试验背景:“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来新推广的又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笔者从事蚕种生产和销售十余年,耳闻目睹着广西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蚕种生产销售及蚕茧生产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有的蚕农不愿养新品种“桂蚕一号”,认为新品种不好养,抵抗力差;有的地方收茧站收“桂蚕一号”蚕茧时压级压价,比“两广二号”蚕茧低1.0元/kg左右,认为茧层较薄;有的蚕农不愿饲养反交种,认为反交种难养,蚕茧比正交种小个;2002年广西大多数蚕种场生产的“两广二号”正交种可以说供不应求,而反交种却严重“过剩”而报废;“桂蚕一号”正反交种都出现低价倾销的现象,蚕种场损失惨重,致使有的蚕种场不愿繁育“桂蚕一号”蚕种;饲育原种时,中系与日系比例差距悬殊,大的有2:1,目的是多生产正交种,少生产反交种,结果造成雄蛾严重不足,影响正常交配,出现多次交配现象,给蚕种产量、质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纠正这些不良现象,笔者在同一农户做了上述两品种及其正交种和反交种的对比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7.
繁育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1992年至今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育成并开始推广的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该品种比“两广二号”茧形大、产量高、茧丝长、丝质优、抗逆性强,最适宜“两广”地区春、秋季饲养。我们通过这几年农村较大面积的饲养及丝厂丝质调查,结果表明“桂蚕一号”主要经济性状已全面超过“两广二号”。因此“桂蚕一号”蚕种深受蚕农欢迎。然而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桂蚕一号”蚕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严重制约新品种“桂蚕一号”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繁育桑树杂交苗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桑树的繁殖方法有两种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广西、广东两省 (区 )多采用有性繁殖 (或叫种子繁殖 ) ,即用桑籽直接播种在苗地 ,培育出来的苗木叫实生苗。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桑苗是经过选育出来的优良母本和父本 ,授粉后采集的种子 ,育成的苗木也叫杂交 (实生 )桑苗。下面谈谈繁育好桑树杂交苗的技术措施。1 选择良种现在广西推广种植的杂交桑品种主要有沙 2×伦 1 0 9,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 ,其中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最近育成的新品种 ,2 0 0 0年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正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20.
河池地区蚕种场在推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过程中,科学地运用了对比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理论,对新品种进行评价,得出"桂蚕一号"的收茧量和茧层量比"两广二号"分别增产15.28%和19.13%的结论.证明了"桂蚕一号"增产十分显著,然后进行推广,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