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先后借助最小二乘法和稳健估计法,凭借Matlab进行数据的编程与处理,就地铁施工监测中具有粗差等干扰要素展开抗差处理。借助对比,发现在含有粗差的样本中,稳健估计相对于最小二乘法来说具有更优异的抗差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库入库流量抗差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入库流量,通常通过实测库水位、出库流量和库容曲线反推求得,这过程常存在大的、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即所谓的“粗差”,大大影响实时校正效果。抗差理论提出了误差的污染分布概念, 利用等价权构造具有抗御粗差与极值误差影响的目标函数, 使得在抗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估计方法, 具有较强的抗粗差与抗极值误差影响的能力。为此,把抗差理论引入实时校正中,提出用光滑曲线拟合入库流量,通过抗差权函数抵御异常值影响,求得一条光滑的“实测”入流过程线,据此再做实时校正。利用了抗差系统具有的抗差能力,有效阻止了非正常因素进入系统,保证了洪水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当河段实测流量资料存在大的、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粗差或极值误差时,传统的估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将不再适用。将附有条件的抗差最小二乘法运用到闽江流域沙县河段理想模型汇流参数估计中,利用两种常见的误差生成模式,分析比较了最小二乘法和抗差最小二乘法的在这两种误差影响下参数估值的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抗差最小二乘法能有效抵御粗差和极值误差的影响,从而取得较为精确且稳定性好的参数估值。  相似文献   

4.
最小二乘的方法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相当广泛,最小二乘默认的是数据已经不再含系统误差、粗差等误差的影响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粗差是不可能不存在的。稳健回归的分析方法能够适当减少样本中粗差对整体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MATLAB分别采用最小二乘、稳健回归的方法分析某大坝沉降的变形监测数据。通过对比,总结出稳健回归分析对样本中存在较大粗差的数据具有很好的抗差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量平衡反推计算的入库流量,经常存在大波动的异常值。研究当流量资料受异常值污染时,采用附有条件的抗差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汇流模型参数的效果。运用于益塘和洈水两个水库流域,比较了抗差最小二乘估计与经典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演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量平衡反推计算的入库流量,经常存在大波动的异常值.研究当流量资料受异常值污染时,采用附有条件的抗差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汇流模型参数的效果.运用于益塘和光洈两个水库流域,比较了抗差最小二乘估计与经典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演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将抗差理论引入到自回归模型(AR)的参数估计中,在实时洪水预报的误差修正中,可以利用抗差理论估计AR模型的参数,抵御异常观测值对参数估计的影响,以保证实时洪水的预报精度。选取闽江水吉流域的5场实测洪水资料,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和抗差递推最小二乘法来率定AR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当观测资料无异常值时,递推最小二乘法和抗差递推最小二乘的结果相近,都比较满意;当观测资料中有异常值时,递推最小二乘的结果明显不合理,抗差递推最小二乘法能获得最优估值。  相似文献   

8.
监测数据是反映大坝安全的直观手段,数据序列的精度对安全评价、隐患预警影响较大。传统的监测数据粗差识别常采用的Pauta准则仅对具有特定分布规律(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序列精度较高,而对于含较多离群点的序列则容易出现异常值漏判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估计的改进Pauta准则,以位置M估计量和基于位置M估计量的尺度估计量代替均值和标准差构造控制函数,克服了传统识别方法的精度易受离群点影响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异常值漏判的问题。将改进Pauta准则应用于耿达水电站不同类型的监测序列,应用结果表明基于M估计改进的Pauta准则粗差识别精度和适用性较传统Pauta准则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农业机械中的许多仪表芯片使用的综合数据处理算法.对于仪表数据采集过程中所得数据做粗差判断处理,并以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过去常用的差分法和分位数分布图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处理方法-基于差分法的分位数方法,对系统中的粗差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了更完善的探讨.该方法已在实际检测系统中应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坡地适应性差、作业时定高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立体视觉、气压计及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多速率卡尔曼滤波估计无人机高度的仿地飞行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实时高度、姿态与最佳视觉检测区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视觉检测区域自适应算法;然后融合多传感器信息建立多速率卡尔曼滤波模型用以估计无人机对地高度;最后通过自主飞行实验对无人机高度估计算法与仿地飞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飞行高度为2 m,飞行速度为1、2、3 m/s时,植保无人机在平坦地面与15°缓坡区域均可实现高度估计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0 mm,高度估计标准差小于30 mm;高度控制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0 mm,高度控制标准差小于30 mm;本文验证了植保无人机在地形变化场景下仿地飞行的有效性,为植保无人机在复杂地形自动化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保温被在日光温室生产中实际使用出现的问题,选用标准化日光温室连续使用第三年的保温被(黑色淋膜+二层针刺毡+黑色淋膜)作为实验材料。截取一条整被上的三块样被,采用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进行保温被传热系数测试分析;对保温被整体重量及含水量、厚度等作对比分析;保温性能由好到差Ⅰ号Ⅲ号Ⅱ号、重量及含水量由轻到重Ⅰ号Ⅱ号Ⅲ号、厚度由厚到薄Ⅰ号Ⅱ号Ⅲ号,综上比较保温被在正常使用过程中,Ⅰ号样被在各项指标中最优,其保温性能最好;Ⅲ号样被所处的位置更容易受到外界作用而保温性能下降。研究保温被在反复使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及解决方法,为保温被材料性能及热工性能的科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粗差识别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坝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坝坝体及基础的实际工作状况,尽早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处理监测数据时往往会遇到粗大误差.在充分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冶勒水电站、宝珠寺水电站等实际工程,重点研究了几种粗差识别方法,探讨了其适用范围.通过对传统粗差分析方法的改进,提出了适用于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即引入数学模型计算残差,通过残差来判断原始数据系列中的粗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高渗透独立海岛微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抗故障扰动能力弱,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搭建海岛微电网物理模型,实现海岛微电网并网转离网、离网转并网、短路故障等基本功能的模拟实验,通过物模实验,为海岛微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海岛微电网的抗故障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零低速下无传感器控制,理论分析了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算法的计算流程,研究了转子位置估计中的系数意义,分析了在转子位置估计中产生相位延迟的来源,建立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逐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实验平台对无位置传感器系统进行了控制实验。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中转子位置估计的相位延迟主要源于低通滤波器。该控制系统的稳态速度偏差在±0.5 r/min以下。位置跟踪观测器的跟随性能良好,但由于低通滤波器的存在,控制系统在转子位置估计中有1.5 rad的相位延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冬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方法】以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种植的13个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浆中期冬小麦农艺性状、茎秆物质特性和力学特性与抗倒性能的关系,并对与小麦抗倒指数相关的9个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灌浆中期的株高和重心高度不是冬小麦品种(系)倒伏的决定因素。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的基部第二节间的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与第二节间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株高构成指数和基二/株高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茎粗、茎壁厚度和厚径比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中类群Ⅰ通过降低株高和优化基部第二节间来改善抗倒性能。类群Ⅱ通过基部第二节间特性优化来改善抗倒性能,类群Ⅲ通过降低株高和提高茎秆机械强度来降低倒伏。主成分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因子对抗倒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3.72%。主成分因子Y1反映茎秆指标变异的48.11%,其中茎壁厚度、厚径比、机械强度是决定Y1的主要因素。【结论】抗倒指数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综合性状,基二/株高、茎壁厚度、茎粗和厚径比可以作为评价抗倒伏指数的指标选项。就砂质脱潮土区提高小麦抗倒育种对策而言,除茎秆的机械强度外,注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和茎壁厚度与茎粗的比例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四轮拖拉机重载上下坡过程中,不宜换挡。这是因为拖拉机负荷太大(如上坡一般都是Ⅴ挡换Ⅲ挡),原先驾驶员估计Ⅴ挡能冲上去,当发现冲不上去时突然换Ⅲ挡,一旦换不上挡,拖  相似文献   

17.
刘禹汐  杨浩然  韩冰  张泽鹏  李臻  朱忠祥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2):400-408,426
针对丘陵山地中拖拉机的侧滑估计,提出了一种融合机器视觉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首先提出了简化的拖拉机运动学模型,再阐述基于GNSS与机器视觉技术的侧滑量估计方法。并通过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验证侧滑估计方法的可行性。引入卡尔曼滤波和权重函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和动态调节。搭建模拟丘陵山地实验平台,在不同的地面倾角、GNSS遮挡条件以及路面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干燥路面且GNSS遮挡条件下,拖拉机在9°、18°路面条件下行驶时最终融合后的总侧滑量分别为0.322m和0.432m,相对误差分别为7.86%和6.00%,即在GNSS信号遮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地估计出拖拉机的侧滑量。研究可为拖拉机的精确横向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洪水频率分析的关键是线型选择和参数估计,选择合适的分布线型和参数估计方法是确定设计洪水的基础。分别采用P-Ⅲ、GEV、LP3三种线型分布和适线(CF)法、线性矩(LM)、常规矩(MM)估计参数,组合建立了P-Ⅲ/CF、P-Ⅲ/LM、GEV/LM和LP3/MM 4个模型。利用丹江口水库1929-2014年的实测洪峰系列和6场历史洪水资料,进行设计洪水分析计算,并比较分析了P-Ⅲ/LM模型、GEV/LM模型、LP3/MM模型与P-Ⅲ/CF模型的偏差。结果表明:P-Ⅲ/CF模型的小概率洪水设计值最大,估计的万年一遇校核洪水分别比P-Ⅲ/LM、GEV/LM和LP3/MM模型偏大14.62%、12.14%和15.12%;在实测资料系列的范围内,不同模型估算的结果差别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9.
对沙棘种子进行成苗率检验试验,Ⅰ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平均为5%,Ⅱ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为6.16%;Ⅲ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成苗率对比差为7.41%。将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Ⅰ级沙棘种子成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成苗率64%~74%;Ⅲ级沙棘种子成苗率53%~63%。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并联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的位置精确控制及柔顺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外力估计的并联机器人柔顺控制策略,实现并联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位置和力的高性能动态交互。基于外力估计的柔顺控制实现过程中,考虑到接触力传感器成本较高,提出一种无传感器外力估计的方法。首先建立并联机器人以及伺服运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电机的电流反馈值来估算外力作用时机器人关节力的变化。其次根据估算的并联机器人关节力,设计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使并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环境柔性接触,确保并联机器人的作业精准度与柔顺度。最后选取合适的阻抗控制参数,对所提出的柔顺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并联机器人的精确柔顺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