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对巫溪老鹰茶的调查和开发利用及现有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的5个对策建议:加强管护措施,加大保护现有老鹰茶古茶树的力度;建设标准化茶园,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打造茶文旅产业结合示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深层次研发老鹰茶及附属产品;加强老鹰茶发展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海南是中国芒果的最佳产区之一,芒果产业既是海南省的特色产业,也是海南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性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种植面积为5.69万公顷,总产量为67.58万吨。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框架,对海南省芒果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强芒果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配套支持产业;建立品牌营销模式,提升海南芒果特色;加强政府产业政策的落实"四个方面提出海南芒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茶园建设是引领茶叶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推进茶叶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重庆市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茶-林复合型、茶-果复合型、茶-草(肥)复合型、茶-(林)-菌复合型4种主要建设模式,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园建设质量"等促进重庆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阐述在林场发展生态茶园的优势和必要性。利用苍梧县森林资源和六堡茶品牌优势,在林场建设新型生态茶园,促进当地茶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在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建设六堡茶生态茶园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森林旅游发展,走可持续道路;借鉴其他地区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项目管理"等生态茶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下的重庆市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综合开发依托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产业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重庆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直辖以来,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在资金投入、扶持范围、政策"门槛"、项目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扩宽扶持范围,推动全面发展;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助推良种推广;加快标准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推广示范实效;推动市场建设,打造渝茶品牌;降低贴息贷款"门槛",壮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蒲钰希 《南方农业》2022,(2):166-168
茶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经济作物类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能够完整地体现经济作物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为传承与活化农业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地区茶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古茶园和古丈茶产业为例,分析了湘西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及文化要素内涵,从民族、文化、种质、景观4个层次对湘西茶农业遗产的价值体系进行解...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重庆市永川区经作站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茶园生态栽培试验示范,提炼总结出以"茶园覆膜控草保墒、病虫害生态防控、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修剪枝叶还田"为主体内容的茶叶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泉州市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主要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市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已影响和制约着茶产业乃至茶产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和解决山地茶园水土流失问题,重视和加强茶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于推进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北川羌族地区茶农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从茶园建设、茶树定型修剪和草害防控等方面探讨了北川苔子茶高山幼龄茶园管护问题。建议根据北川茶园地貌、北川苔子茶的茶树特性,加强北川苔子茶幼龄茶园的基本建设、查苗补苗、施肥管理、杂草防除、茶树修剪、合理间套作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福建省乡村与茶园调研,结合山区茶业生产实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与山区茶业绿色发展要求,率先提出构建山区“三生”(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的新型模式,即以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各功能要素在时序-空间-结构上的合理布局和山地生态过程的整体耦合为目标,通过相关要素有序链接与相互促进作用,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互补与叠加,提高山区茶园的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从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子系统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子系统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子系统工程、绿化环境与茶旅结合子系统工程、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子系统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子系统工程等6个子系统工程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综合开发经营体系,并从政策导向引领、科学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注重集成示范,鼓励创新创业、强化评优补助,强化多样开发、促进增效增收,注重绿色经营、加强品牌培育,统筹“三生”关系、完善协调机制,讲求因势利导、优化正向叠加,强化过程管理、推动三产融合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山区“三生“耦合茶园的绿色经营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新垦幼龄茶园套种草本植物及综合配套技术实施,改善茶园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幼龄茶园的抗旱、保水肥能力,提高了幼龄茶园茶苗成活率和裸地利用率,促进了幼龄茶园的管理,为生态茶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老鹰茶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巧红  杨勇  黄霞  贾学静  刘静  陈洋尔  杜蕾  袁明 《核农学报》2016,(11):2224-2231
为了解老鹰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及老鹰茶的安全状况,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雅安地区不同老鹰茶及其茶园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了不同茶园土壤与植物中Cd、Cr、Pb、Cu和Zn的污染程度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裕隆村老鹰茶园土壤受到Cd轻度污染,张沟村茶园土壤处于警戒水平,桂花村茶园土壤处于安全水平。老鹰茶对重金属的转运和富集水平随重金属的种类而不同,对Cd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较高,对Pb的富集系数较低;老鹰茶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不同,其中根的富集能力较强,芽的富集能力较弱;不同茶园的老鹰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桂花村的老鹰茶对Cd和Zn的富集能力较强,裕隆村的老鹰茶对Cu富集能力较强。本研究为老鹰茶的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例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构建指标体系是开展不同尺度农业绿色发展定量分析的基础,可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度量评价、系统设计和实现路径探索等科学研究提供方法支撑。本文立足农业和整个食物"生产-加工-消费"系统,以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目标为导向,围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以"食物生产-加工-消费"全链条为边界,构建了1套适合开展定量研究和评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收集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计算社会和经济类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flowsinFoodchains,Environmente and Resources use, NUFER),实现了对生产、资源与环境类指标的定量计算;此外,本研究还确立了指标选取原则、计算过程和分级标准等。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从全国尺度,通过定量分析氮素,描述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特征,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优化策略;从省域尺度,解析了海南省热带岛屿农业绿色发展的特色问题;从县域尺度,分析了河北省各县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资源环境代价,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通过对标分析剖析了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差距,探讨了产业挖潜的路径。上述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能够定量解析不同尺度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定量分析;通过对标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差距,阐明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限制因素,进而挖掘产业绿色发展的潜力。此外,该指标体系还可用于系统设计农业绿色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茶叶产业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产业之一。云南省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云茶产业朝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决定对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绿色加工、打造茶叶绿色品牌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以"领证后补"方式,对面积33.33公顷以上,获得国内外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茶园,云南省财政分别按照100元/667 m2、200元/667 m2的标准给予茶园经营主体一次性补助,获有机农产品证书的最高奖励8万元/个,  相似文献   

18.
结合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南省槟榔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加大槟榔新品种选育,扶持原料基地建设;推广种苗优选技术,建立专业化种苗基地;提倡科学施肥,提高种植效益;加大槟榔科研扶持;加大对槟榔多元化产品的研发和加工,化解单一产品的风险"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调研,努力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对策,从而使所有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项目实施得到有力推进,确保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户从中获得产业扶贫政策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日照市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与产业特点,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茶、蔬菜、粮食生产、果品、花生、苗木花卉、畜牧业、渔业、种业以及桑蚕、烟叶和中药等产业,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日照市在2011年制定了农业十大产业规划,逐步形成了自己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其中"日照绿茶"已成为日照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也成为了日照特色农业的重要名片,已创建了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