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主城区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所造成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废弃采石场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性治理、工程整治、景观再造、绿化与生态恢复。对采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筹措渠道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常州市太湖湾地区的废弃采石场已经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使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采石场的特征数据,进而使用景观污染指数对常州太湖湾沿岸废弃采石场的景观污染现象进行定量的景观污染评价,筛选出已造成严重景观污染的废弃采石场,为决策管理部门合理安排整个废弃采石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该区废弃采石场的现场实地调查,制定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系统集成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植物品种筛选原则和本地采石场废弃采石壁出现的先锋植被情况,选择了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品种并分别对该区27个废弃采石场提出5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恢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简述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方式、组成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同时提出我国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用地,并使得许多可利用资源如适量的碳、氢、钾、钙、镁、磷和微量的铁、锰、铜等元素被浪费,而且污染并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时候还引起爆炸。如何对封场后的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土地利用方式、绿化潜力、树种选择研究进展,对垃圾填埋场存在的诸如填埋气体、渗漏问题、植物的养护、土壤贫瘠等对垃圾填埋场绿化产生限制的因子进行探讨,提出找到垃圾填埋场绿化的综合配套技术如绿化美化规划方法、适宜的草种和树种、配套的绿化方法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5.
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景建设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深圳市近年来开展了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体缺口的综合整治和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3个阶段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对各阶段城市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生物砖排水沟、直接喷播绿化、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槽)、挂笼砖、景观再造法、生态袋护岸和水库消落带生态防护等关键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以达到城市地景生态近自然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卫河重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以卫河历史资料和现场调研资料、卫星图像为依据,利用生态工程方法和景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将植被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卫河作为新乡的“母亲河”,对新乡市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卫河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其成为新乡市的“蓝带”和“绿带”,除了提供生态保护功能外,也成为优质的城市户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7.
舟山市庆丰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以舟山市庆丰废弃采石场为例,探讨了植被恢复方案的管理模式、植物种类选择和种植方式。认为最佳管理模式是由政府组织科研单位对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进行科学论证,由采石场组织和监管下的公司负责修改方案和施工,让农户入股参与植物种植、养护工作;选择植物种类应根据废弃采石场的不同生境条件,结合生态、经济、景观等需求决定;种植方式应针对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草灌种子可用液压喷播,木本植物可用植钵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晨  阚曼溶 《南方农业》2022,(7):206-208,217
环城农业景观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基底.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有助于耕地红线保护、公园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生态减灾等.阐述了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的相关概念、意义、现状、困境与阻碍.针对郑州市农业景观特征及目前城市农业景观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各类用地合理布局、以绿道为连接的整合方式、数...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填埋场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92-193
以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水土流失产生机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层次单一的区域现状,探索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黄土丘陵区淤地坝景观再造与更新的理念与方法,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方法]以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北侧淤地坝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湿地工程改造设计方法研究。[结果]丘陵区淤地坝景观的再造与更新应以生态设计理论为基本指导,对丘陵区淤地坝改造实施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综合工程措施。[结论]丘陵区沟壑地环境治理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景观生态、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最佳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氨氮是城市垃圾厌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污染物。由于氨氮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氮的脱除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论述了厌氧渗滤液回灌、强制通风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四种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工程投资、运行成本以及处理效果等;指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填埋场内脱氮机理和脱氮速率的深入研究、工艺控制优化研究以及生物反应器填埋的实际应用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略论城市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 ,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活动中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导致河床淤积、抬高 ,河道行洪能力降低 ,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 ,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阐明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以及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 ,对城市垃圾及废弃沙石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易遭受污染和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海南省海口市白沙门公园自建成以来,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公园中恶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很难自我调节和恢复,公园的生态、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基于此,通过对白沙门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白沙门公园的生态特征及变化情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目标及策略,探讨了景观生态修复的工艺流程与具体措施,为热带城市景观修复与建设提供设计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恢复历史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水务由"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针对北京郊区河流存在的行洪标准低、污染严重、常年无水、景观协调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生态河流的恢复思路与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的海滨山地,建设低密度景观建筑群,通过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互交接,并从生态恢复角度入手,通过对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的敏感度的研究,开辟景观生态区域内适度开发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垃圾好氧堆肥渗滤液与填埋场渗滤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配制的城市垃圾和实验室堆肥装置,通过12d的堆肥,研究好氧堆肥渗滤液的成分,将其与新填埋渗滤液、成熟填埋渗滤液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84年)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堆肥渗滤液呈碱性,大于新填埋场和成熟填埋场渗滤液的pH;COD、NH4^+ -N和BOD5等参数对比说明了一次堆肥过程较新填埋场发酵过程成熟,但没有成熟填埋场发酵更彻底;堆肥渗滤液是一种有机营养的废水,同时富含大量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的海滨山地,建设低密度景观建筑群,通过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互交接,并从生态恢复角度入手,通过对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的敏感度的研究,开辟景观生态区域内适度开发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硫化氢是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填埋场中的硫化氢恶臭污染不仅危害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该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的污染状况和特征,从硫化氢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阐述了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有关填埋场硫化氢恶臭的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理,如对填埋气中的硫化氢进行净化或者采用高效的覆盖层材料来减少硫化氢释放,而对于填埋场内的源头控制手段还非常有限。该文着重提出了利用填埋场堆体内部含量丰富的铁资源的微生物氧化还原以及反硝化脱硫菌的特征代谢作用进行硫化氢的内源削减两大方法,并探讨了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完善填埋场的硫化氢恶臭污染控制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麓城市新兴开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秦岭北麓典型城市区域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两方面分析城市新区建设及可持续性,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城市新区尺度下的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1)2004—2014年,浐灞生态区城乡转换特征明显,农业景观比重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景观增幅达88.2%,生态景观增幅高达201.5%以上,区域"生态含量"明显提高。(2)生态服务价值以农田、绿地和水体景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近65%,到2014年全区85%以上的生态服务价值来自于绿地和水体景观。[结论]浐灞生态区10a间生态用地动态变化强烈且持续,城市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明显,反映该区在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且显著提高了环境质量,其生态建设政策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也经历了从"见缝插绿"到系统规划的转变,涉及城市生态要素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水土保持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共同融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恢复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净化、美化城市的水环境系统,完善城市景观,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由"城市中的园林"向"园林中的城市"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