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火灾是森林中最危险的自然灾害,在燃烧时迅速蔓延,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实施了生物多样性林区建设项目,生物防火林带就是很好的防火措施。生物防火不仅能有效地阻隔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和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而且有着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故生物防火已被各地作为森林防火的一种有效战略措施,在森林防火和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意义,结合生物防火林带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营造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森林防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述建造生物防火林带的现况和成果、防火的树种、建造技术、性状及其重要意义等,同时提出一些关于建造植物防火林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荷木属于常绿乔木,具有涵养水源、防火等多项生态防护功能,适用于南方大多数地区的林业工程。基于此,阐述了荷木主要的病虫害和防治办法,并提出了一定的优化发展建议,以提升荷木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产生防火、阻火、隔火以及断火的作用,属于一类绿色生物防火工程,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阐述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关键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营造方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而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会对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而为了有效进行森林防火,通常采用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方式。基于此,针对宜丰县林业发展现状,提出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和相关营造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杉木木荷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和土壤肥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陈绍栓  陈淑容 《土壤学报》2002,39(4):599-603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但杉木连栽会引起林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营造杉木混交林是防止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1~2]。许多学者对杉木的混交林进行了专项研究[3~4],但研究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性状的报道较少,本文重点介绍杉木木荷混交林25年生林分对土壤改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庐山旅游区森林防火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庐山以黄山松为主的11个主要树种的野外燃烧试验与含水率、脂肪、灰分、热值测定,筛选出易燃、可燃、难燃树种,木荷、茶叶为难燃树种,应用于防火林带建设可起到阻隔周边荒水蔓延的作用。绘制了林火发生图,区划出轻、低、中、高4个火险等级,并配置了防火力量和防火设备图。确定了对林火有影响的气象、地形、植被类型指标,提出群众性防火、建立森林防火“信息高速公路”、生物防火、化学防火、建立防火池、人工降雨等措施。应用该研究可把火灾降到最低程度,既保护庐山的优美环境,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1999-2000年应用该防火技术体系使庐山旅游区新增产值18万元,节省开支4.5万元,新培利税2.6万元。  相似文献   

8.
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本研究在辽宁省昌图县金家镇选取8个农田-防护林单元(每个单元即为1个田块),使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类型林带(完整型、残缺型、消亡型)相邻的农田中,距林带不同距离处(0 m、50 m、100 m、150 m、200 m)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情况,同时记录林带内的植被群落特征。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群落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林带类型、距离梯度以及林带植被结构对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消亡型相比,完整型和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物种多度显著较高,物种多样性在各类型林带农田间无显著差异,与完整型及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维持着区别于消亡型林带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2)完整型和残缺型林带相邻的农田物种多度梯度变化显著,随距林带距离的增加均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不同类型林带农田中,物种多样性随距林带距离的增加逐渐递减,边缘效应显著。3)林带中草本层物种多度和乔木层盖度是影响农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共解释了35.4%的节肢动物数量变异;不同节肢动物物种对林带植被结构的响应存在差异,步甲和蜘蛛作为当地农业景观中主要的天敌类群,与上述林带植被结构因子关系密切:林带内较高的草本层物种多度有利于增加农田中某些步甲常见种的多样性,而较高的乔木层盖度有利于增加蜘蛛目常见科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作为研究区主要的非耕作生境类型,能够显著提升相邻农田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对于物种多样性的提升作用则不明显;林带内草本层物种多度以及乔木层盖度对蜘蛛、步甲等多类天敌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农业景观中现有林地的改造和提升,如营造适宜盖度的上层林木以及丰富的林下植被,能够提升现有林地的生境质量,进一步发挥其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植树造林是当前改善环境生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植树造林期间,要重视把握时机,而且在造林结束后,要重视对树木的管理、做好抚育、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防火的落实,才能确保植树造林工作能真正发挥成效。基于此,简要阐述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提出造林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两种营林方式防护林的防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套灌区移植苗造林与萌蘖苗造林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s)农田防护林的不同位置的风速进行了观测,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移植苗造林与萌蘖苗造林的林带都能有效降低林网内的风速,且二者之间的防风效益无显著差异,在2H(平均树高)处风速减弱系数最大;综合考虑耗水量及营林成本,建议在该区采用移植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清香木是一种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少、抗空气污染力强的优良造林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在药用方面也有较高的价值。基于此,结合昆明市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总结归纳了林场清香木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泥质海岸柽柳冲浪林带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泥质海岸土壤盐渍化严重,树种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柽柳是该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和先锋树种,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能力强,利用丰富的柽柳资源建设冲浪林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海雾、风暴潮及风沙的危害,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及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黄河三角洲冲浪林带建设的基本情况、柽柳冲浪林带的防灾减灾作用及建设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关于防护林体系结构研究动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了近200篇国内外文献,对防护林林带效益、营林技术包括适地适树、造林技术、抚育更新等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评价了并对国内外大型防护林工程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以汾河下游运城段为例 ,提出了平原冲积性复式河道生物护堤和生物固岸护弯新模式。对防洪土堤 ,采用优化栽植乔灌木林带建设的方法 ,削能防冲 ,固坡护堤 ;对弯道险段 ,在岸坡及河底 ,插植矮化的紫穗槐、绵柳等灌木林带 ,控制河势 ,稳定主槽 ,防止其畸形发展。并提出了护堤林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防护林对农田水分过盈吸收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田防护林多以旁侧根系庞大的杨树为主 ,导致林带两侧的农作物严重缺水 ,造成减产。在距林带两侧边行 2m处开一条与林带平行的梯形断沟 ,并对其进行生物养护 ,可切断林带伸向农田的侧根 ,截断其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通道 ,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且能减少水土流失。同时 ,还可利用沟底、沟埂种植优良灌木和牧草 ,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荷木病虫害及其防治工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并且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影响到了荷木的生长和发展,荷木近几年以来病虫害的情况也逐渐增多,有些地区被害率已经达到了30%,因此不得不对荷木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工作重视起来。通过总结荷木多年的种植经验,对荷木的病虫害的特征以及情况进行概述,总结其有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黄河中游营造千里黄河护岸林带,开展以防洪效能、树种配置、造林技术、速生适生、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的黄河护岸林的快速营造研究,为科学营造黄河护岸林积累了丰富的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8.
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具备种植周期短、市场效应好、应用领域广等优点。基于此,探讨提升桉树种植效率和质量的造林技术,以科学、规范的造林技术扩大桉树种植规模,发挥桉树造林带来的经济作用;并研究桉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促进桉树种植质量的提升,使桉树造林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自然经营森林是指尽可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和自然力量来造林,在不炼山条件下进行造林是近自然经营的基本措施。不炼山条件下造林中的杂草、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有效提升水源的含氧能力,其在腐烂之后还能够提升土壤的肥力,对土壤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不炼山条件下造林还能够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当前阶段不炼山造林技术得到了相关学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火阻隔网,就是人为地将集中连片的森林机械地切割成相对隔离的若干林块,使河流、防火林道、生物防火林带、防火线相互联接,形成网络,阻隔森林火灾蔓延。一旦有火,可起到隔火作用,最大限度地将林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铁峰山林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开县、云阳县三交界的铁峰山脉,属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由此,对该区域林火阻隔网建设提出建议,旨在加强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