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草莓产业是镇江市特色农业的优质名片,是面向高附加值现代化农业发展出的设施农业首选项目,是乡村振兴的优选路径之一。随着草莓品种改良、繁育方式、栽培及管理技术的逐步升级,草莓单产水平有明显提升,草莓生产现代化程度也逐步提升。文章阐述了设施草莓生产的意义和关键技术,针对镇江市草莓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设施草莓栽培机械化技术在镇江市的推广,加快新型先进设施草莓栽培装备与技术在镇江市推广应用,为设施草莓轻简化栽培过程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镇江市整体设施果蔬栽培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我国草莓栽培的重要产区,其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闽西北地区,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地区草莓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的大棚草莓栽培及管理技术进行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文章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草莓栽培及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技术经验,详细阐述了闽西北设施大棚草莓栽培及管理技术,包括大棚的选位及建设、品种及幼苗的选择、土壤消毒和施肥、定植和管理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闽西北地区大棚草莓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案,以更好地推动本地区草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草莓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普遍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草莓的生产管理严重依赖大量人工的高强度作业,因此草莓生产机械化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本文归纳阐述了全球草莓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特别针对我国和欧美、日本等国家的草莓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和产业特点,对比分析了在草莓生产机械化发展上的差异,指出了各自草莓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针对我国草莓以设施种植为主、经营规模偏小、鲜食比例大、栽培模式和技术水平多样的现实基础,指出我国草莓种植装备与技术应向小型低成本、一机多能、绿色电动化、轻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对草莓种植装备技术与农艺深度融合、信息化、休闲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农民受农业“精品意识”使然 ,充分利用发展草莓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 ,种植草莓面积已超过1300hm2,所生产的草莓果形大、颜色鲜、口味好 ,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宁波奉化尚田镇的草莓收入已占全镇种植业总收入的1/3 ,该镇把草莓种植当作拳头产业 ,加以精心培育。为发展优质草莓稳占市场 ,他们建立并完善了技术保障体系 ,以保证草莓品质。镇里成立了技术学校、技术协会等机构 ,聘请了省里的专家当顾问。专家们为农民讲课 ,进行田间对比试验 ,引进良种 ,推广新技术。尚田镇农民充分利用冬闲田 ,用塑料大棚种草莓 ,粮食、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
<正>1宣汉水果产业概况截至2013年底,宣汉县水果主栽品种已有柑桔、枇杷、脆李(包括青脆李和脆红李)、梨子、桃子、葡萄、西瓜、草莓8个科、22个种、118个品种,种植面积达0.9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29%,年总产量4.16万t,年总产值1.73亿元。在新增水果面积中,除东乡、洋烈、君塘、大成、明月等个别地方零星发展了枇杷、梨子、葡萄、草莓、西瓜等优良品种外,尤以脆李发展势头迅猛。2全县脆李产业现状全县脆李主栽品种有青脆李、脆红李两类,青脆李以早中熟品种为主,重  相似文献   

6.
设施草莓种植是北京市昌平区设施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为深入了解昌平区设施草莓机械化种植现状,调研了昌平区小汤山镇13家草莓种植单位,分析得出昌平区草莓温室现状、劳动力现状、温室农机装备现状、温室农机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调研结果可为推广设施草莓机械化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草莓与水稻、玉米的轮套作模式是简阳市草莓种植户普遍采用的2种种植模式。它们在茬口安排、产量和效益上是基本一致的。玉-莓套作,经济效益高、用工矛盾小,但连作障碍突出,连续多年采用此模式种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均会下降。稻-莓水旱轮作能有效克服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确定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方法】采用3种灌溉模式:充分灌溉(FI,CK)、分根灌溉(PRI)和亏缺灌溉(DI),PRI和DI模式下设置3个水分胁迫水平: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SS),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叶绿素量、光合与蒸腾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量的影响。【结果】DI与PRI灌溉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量都显著低于CK,且随着基质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与DI模式相比,PRI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量相对较高;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DI和PRI草莓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分别为35.2%~44.7%和21.0%~47.0%,而净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MS和SS水平下DI和PRI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较CK高101.8%~117.9%和68.8%~149.8%;不同水分胁迫水平下,PRI草莓叶片脯氨酸(PRO)累积量显著高于CK(19.0%~26.0%),且在LS和MS水平下显著高于DI;PR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仅在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30.2%),而D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在MS和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分别为34.4%和56.4%。【结论】PRI模式草莓比DI模式具有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耐旱性,PRI-MS组合为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随珠"草莓为试材,通过对地面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草莓生长进行连续观测记录,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气象条件对草莓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日光温室大棚草莓种植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草莓种植期间温度维持在22℃~28℃最佳[草莓生长对温度不宜过高(大于28℃)],温度过高对草莓生长有抑制作用;光照影响草莓的着色和品质,冬日光照寡淡,多雾霾天,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补光增加光照;相对湿度过大(大于90%)容易诱发草莓灰霉病等病害,生长期湿度过高应及时采取人工通风等手段降低棚内湿度;地面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产量均高于高架栽培方式,本实验中高架采用盆式栽培槽对根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莓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莓的生理特性和不耐贮藏特性,详细介绍草莓采摘后的生理变化和品质变化,综合分析目前常用的草莓贮藏保鲜技术(低温贮藏、气调贮藏、涂膜保鲜、化学保鲜)的特性及应用现状,为草莓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盆栽草莓花果期进行叶面喷施磷肥(0.2%、0.3%、0.4%)、钾肥(0.3%、0.5%、0.7%)、钙肥(0.3%、0.5%、0.7%)3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磷、钾、钙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开花结果期喷施不同配比的磷、钾、钙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各处理的单株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草莓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处理1,较对照增产52.01%;草莓口感最佳的是处理3,其糖酸比达到17.988,较对照增加123.89%;草莓各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处理9;钾肥是影响草莓单株产量、维生素C和糖酸比的主要因素,钙肥是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江苏句容地区草莓生产量大,草莓残植资源化利用不足。本文将草莓残植与菇渣、鸡粪等物质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配制成6种不同的有机基质进行堆肥处理,探讨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残植做有机基质培育的生菜,植株长势及品质都超过对照组,其中基质配比T_5.V(草莓残植)∶V(菇渣)∶V(鸡粪)=2∶1∶1的配比最优。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农机化水平高达63%,接近基本实现农机化的目标。"十三五"以及今后10年农机化发展的亮点在哪里?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话题。1.蔬菜生产机械化或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潜力股"近些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对蔬菜的需求保持质与量同步提高的态势,刺激了蔬菜产业发展,也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2013年,我国蔬菜(含西瓜、甜瓜和草莓)播种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此获取草莓植株叶龄信息。首先利用带有分组注意力模块的Split-Attention Networks (ResNeSt)骨干网络替换原有网络,从而提高图像特征信息提取精度和执行效率。在训练时,利用Mosaic方法对草莓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并且使用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原本的交叉熵分类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植株与叶片的检测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结果进行后处理,利用标定比值对冠幅进行计算。[结果和讨论]该方法能够在ResNeSt-101骨干网络下,实现80.1%的掩膜准确率和89.6%的检测框准确率,并且能够以99.3%的植株检测正确率和98.0%的叶片数量检出率实现高通量的草莓叶龄估算工作。而模型推理后草莓植株南北和东西向冠幅测试值与真实值相比误差均低于5%的约占98.1%。[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为试材,利用草炭、棉花秸秆、菇渣、蛭石和细沙为原料,研究不同混配基质对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草莓无土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处理T1(V草炭∶V棉花秸秆∶V蛭石=1∶1∶1)为最佳配比,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草莓株高、茎粗及叶片叶绿素SPAD与对照CK(V草炭∶V蛭石=2∶1)无显著差异,而株产量优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棉花秸秆可代替部分草炭,处理T1(V草炭∶V棉花秸秆∶V蛭石=1∶1∶1)可作为草莓无土栽培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以香辛料兴安百里香精油熏蒸气调保鲜草莓,从贮存期草莓的失重率、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还原糖、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比活力指标来研究兴安百里香精油对草莓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品质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可减少失重率、降低腐烂指数、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生理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可有效减缓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还原糖的降低;抗氧化酶系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的CAT比活力、PPO比活力均高于对照,但对POD比活力影响不明显。可见,兴安百里香精油熏蒸气调保鲜草莓可一定程度延长草莓的贮存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指标协同的草莓水肥耦合综合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草莓最优水肥组合,设置灌水和施肥二因素三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不同水肥耦合对草莓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效率多个指标的影响。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3类因素9个指标进行多层赋权,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获得各单一指标最终权重,基于TOPSIS法构建草莓综合生长评价体系,并以高产、高品质、高效为目标建立草莓水肥耦合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肥耦合作用对草莓的单果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品质无显著影响。中水、高肥灌溉下草莓的单果质量最大,中水、中肥灌溉下草莓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优,中水、低肥灌溉下草莓的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最优,低水、中肥灌溉下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最优,低水低肥灌溉下草莓的维生素C含量最大。综合协调各指标,赋权值最高为产量(0. 264 1),最低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0. 059 5);多指标综合评价最优水肥处理为中水中肥(T5)。解析草莓综合生长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模型,灌水量及施肥量的单因素效应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灌水量编码值为-0. 23(2 375. 1 m~3/hm~2)、施肥量编码值为-0. 02(1 825. 88 kg/hm2~)时,草莓综合评分最高。以综合评分最大值的90%划分水肥耦合闭合区域,得到最佳灌水和施肥区间分别为灌水量2 268~2 520 m~3/hm~2、施肥量1 759. 88~1 869. 87 kg/hm~2。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经济新常态发展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经济视角阐述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复合盐胁迫下草莓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方法】以‘甜查理’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研究对象,以NaCl与Na_2SO_4质量浓度比为1∶1的混合盐模拟盐毒害,分别设置0、50 mmol/L和100 mmol/L共3种混合盐物质的量浓度,每种盐物质的量浓度设置接种与不接种AMF,共6个处理,研究了接种AMF对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盐物质的量浓度增加,草莓植株的盐害指数增高;菌根侵染率随盐物质的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随着盐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均降低。盐胁迫28d后,3种盐物质的量浓度下接种AMF的草莓盐害指数均比不接种处理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10.91%、21.12%、23.93%。接种AMF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P0.05)。复合盐胁迫下,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者与盐害指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接种AMF改善了盐分胁迫下土壤微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草莓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缓解复合盐胁迫对草莓生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草莓产业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然而草莓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尤其是起垄环节。针对京郊缺乏草莓专用高效起垄机的问题,开展对比试验,从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和作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K802P型草莓开沟起垄机所起的土垄高度达33.9 cm,土垄紧实未出现塌陷现象,能够满足京郊草莓的农艺种植要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