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一强大的物质基础。在当代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增长与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可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快产业振兴;要加快农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此,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和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并结合PEST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其所处的市场环境,以此探索适合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我国农村如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在总结重庆市万州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培育多元主体、优化产业融合外部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潜山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从构建三大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需求,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水土工程实现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工程增加和优化耕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能源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该文重点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和集成作用,综合集成农业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提供整体、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关键工程技术和装备;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优化农业农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供种养循环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和工程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促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制一批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服务的产品;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产村融合、农业与互联网融合、要素融合和协作融合,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开设急需专业,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有助于未来三产融合的良性发展。考虑到吉林省作为三产融合排头兵,故选取其稻米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发展现状,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产业融合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吉林省稻米产业融合度发展较快,但仍属于发展初级阶段。对此,根据研究从稻米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吉林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与省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产业延伸、功能拓展、业态丰富、利益联结、城乡融合等5个维度构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省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研究发现:1)2013至2018年间,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波动上升,由0.481增至0.516,且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地理梯度特征明显。2)各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势维度和潜力维度均表现出较大差异,且5个维度中未见绝对优势维度,不同路径均能有效推动融合。3)从各地区维度间贡献率发展来看,东、西部地带维度分散,中部地带维度收敛,差异化发展趋势已然呈现。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进一步跟踪中国各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改进“三农”统计方式,实现部门数据对接和定期公开;结合该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找准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维度,培育潜力维度,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选准符合地方实际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我国乡村第一产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单一、产业融合度低的现象。农业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限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壮大第一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山东省是果蔬生产大省,滨州市杨柳雪镇是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基于此,以杨柳雪镇西辛庄村为例,对其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引出乡村振兴对于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指出了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推动乡村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融合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贵州省辣椒产业裂变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从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前景分析,找出产业的痛点和难点,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农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济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农旅深度融合;完善旅游设施,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旺季营销,提升淡季旅游;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宣传力...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途径,文旅融合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内涵,实现产业的长久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包括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构建培育机制,引进专业人才。以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果业是新疆农业农村的支柱产业,更是南疆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当前,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南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基于此,分析了南疆林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下一步措施建议,为今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阐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三大逻辑关系基础上,梳理了甘肃脱贫攻坚取得的七项历史性成就,分析了甘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六个主要问题,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规划衔接、工作衔接,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农民收入增长与分配机制有效统筹、富民产业培育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结合、生态产业化与乡村生态振兴有机结合、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乡村人才振兴有机结合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升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树立以农为先的发展理念,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挖掘人才潜力,增强乡村人力资源;完善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健全乡村思想文化,完善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较为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能够很好地让人们回归自然、缓解压力和体验乡村生活。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一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发展中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农村的发展改革进程。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背景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然而从产业融合的现状来看,环境治理难、人口流动性大、资源约束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鉴于此,立足于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期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农业发展势态,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靖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和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指出了靖远县巩固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大资金投入;联动优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协作;重视人力资源培育;推进品牌战略,加强宣传营销;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扶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态势。为有效解决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012 — 2020年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生活状况、要素流动是影响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要素流动、交通通达性、土地要素流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应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促进人口、土地双向流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甘肃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东省梅州市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和克服葡萄夏季集中上市的弊端成为大势所趋,阳光玫瑰因其特有的品种特性,成为引种和产期调节的首选,且葡萄品质高端,深受消费者喜欢。基于此,将阳光玫瑰葡萄在梅州引种的表现和主要技术整理成一套体系,以促进葡萄产业在梅州的应用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葡萄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