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叶片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枸杞叶片中中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g/kg、6g/kg NaCl处理对酸性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3g/kg NaCl处理降低蔗糖合成酶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基本无影响;6g/kg NaCl处理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时间先降后升,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小;但9g/kg NaCl处理显著降低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粪以及鸡粪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薄皮甜瓜DX108为试验材料,以尿素为氮源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鸡粪与尿素配施(A)以及鸡粪(B)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蔗糖合成与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B、A明显促进了果实中果糖、蔗糖及葡萄糖积累,尤其是显著增加了成熟果实中这3种糖的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CK的甜瓜果实蔗糖积累与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SPS和SS(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和B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除B中葡萄糖积累)与SPS、N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SS分解方向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A果实中葡萄糖积累与SPS和NI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A和B提高了果实中SPS、NI活性,降低了SS分解方向酶活性,进而促进了糖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在甜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锌对苦瓜叶片碳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Zn肥施用量对苦瓜叶片C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Zn胁迫时苦瓜上位和下位叶片蔗糖、可溶性糖、淀粉、Zn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碳酸酐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而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 ,且它们之间均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变种甜瓜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霞  吕律  王同林  海睿  汪炳良 《核农学报》2019,33(10):1959-1966
为了解不同类型甜瓜糖分积累及糖代谢特点,选用厚皮甜瓜品种X228、普通甜瓜品种B154及越瓜品种H227为材料,定期取样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不同变种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及相关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授粉15 d至果实成熟期间,3个甜瓜品种的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的变化均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甜瓜品种果实蔗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H227果实几乎无蔗糖积累,葡萄糖和果糖是果实的主要糖组分;B154和X228果实蔗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快速增加,蔗糖积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蔗糖是B154和X228这2个品种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组分,且果实蔗糖含量提高的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的活性与蔗糖含量关系不显著。根据蔗糖含量的差异,可将甜瓜分为蔗糖积累型和低蔗糖积累型两类,前者果实蔗糖含量的上升被认为是SPS活性上升与转化酶(特别是AI)活性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果实内极低的蔗糖含量被认为是SPS活性较低导致的。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甜瓜果实糖分积累调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果实生长期间套不同颜色纸袋对芒果采后果实软鼻病和贮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套黄、白袋凯特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 Keitt)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两种套袋果实采后软鼻病发病率、硬度及糖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下(10 d),套黄袋芒果采后果实的软鼻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套白袋芒果(P<0.05),而且采后果实果肉的淀粉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显著低于套白袋芒果(P<0.05),因而缓解了果实淀粉含量的下降速率和蔗糖积累的速率,延缓了果实的软化成熟进程,提高了采后果实的耐贮性。另外,套袋影响采后芒果果肉的蔗糖糖代谢可能与果实软鼻病的病情发展相关。本研究为选取合理有效的芒果套袋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L-半胱氨酸(L-cysteine)作为生物体中的常见氨基酸,已有研究发现其能有效延缓青脆李果实的衰老和品质的下降。然而,L-半胱氨酸处理对李果实中苯丙烷代谢途径合成酚类物质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以青脆李果实为试材,采用1 g/L L-半胱氨酸浸泡处理后于(20±1)℃贮藏,研究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以及总酚、总黄酮等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果实中糖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李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和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呈逐渐降低的趋势,L-半胱氨酸处理显著延缓了李果实TSS和TA的下降(P0.05)。在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更高。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在贮藏期间先降低后上升,在贮藏前三天,处理组中总酚、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酚类物质单体含量的测定发现,处理后的果实中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酸、芦丁等酚类物质单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的变化趋势一致,经L-半胱氨酸处理后的果实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基化酶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P0.05)。总体来说,1 g/L L-半胱氨酸浸泡处理能够延缓青脆李果实贮藏品质下降,同时能够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促进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白玉春"萝卜为试料,研究了硼酸处理对萝卜幼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处理提高了萝卜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以0.6%硼酸效果最明显。在处理第4 d,0.6%硼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其它组高12.21%(0.4%硼酸)、21.59%(0.2%硼酸)和29.90%(对照)。0.6%硼酸处理下萝卜叶片的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以及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4、6、8 d,0.6%硼酸处理组的蔗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1.50%、52.49%、27.40%;在第6、8 d时,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1.48%、12.80%;在第2、4、6 d时,处理组的果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7.31%、33.14%、25.34%。同时0.6%硼酸处理下萝卜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在第6 d,0.6%硼酸处理组的中性转化酶活性是对照的3.04倍;而在第4、6 d时,处理组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3.32和1.22倍。0.6%硼酸处理对萝卜叶片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却有显著影响,对前者起抑制作用,对后者起促进作用。说明硼酸通过影响萝卜相关酶的活性来调控蔗糖及淀粉代谢。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施硫酸锌对马铃薯淀粉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新13号"马铃薯品种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叶面喷施后,测定叶片与块茎中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硫酸锌(2~4 g.L-1)叶面喷施处理后马铃薯叶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转化酶以及块茎蔗糖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提高,促进马铃薯叶和块茎中的蔗糖、还原糖的合成,块茎中淀粉合成和积累提高。  相似文献   

9.
钾素对食用型甘薯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了探讨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的生理基础。选用典型的食用型甘薯品种北京553,设置不同施钾处理,于2009~2010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采用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测定块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功能叶蔗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可溶性糖及各糖组分含量,其中K2O用量为24 g/m2处理增幅最大,为最适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宜供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功能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生育期内平均增幅分别为10.31%和34.13%,同时提高了块根中蔗糖合成酶、不溶性酸性转化酶的活性,生育期内平均增幅为16.47%和3.66%,在提高源端光合产物供应的同时促进蔗糖在库端的卸载,促进块根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适宜供钾处理还提高了块根中-和-淀粉酶的活性,生育期内平均增幅分别为26.06%和14.64%,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此外,适宜供钾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生长前期和后期块根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以及生长后期块根中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活性,促进了葡萄糖、果糖和果聚糖在块根中的积累。在甘薯收获期,块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和3.02%。即钾肥能够增加块根中蔗糖的供应量、促进块根对蔗糖的吸收、促进淀粉水解,是其提高块根可溶性糖含量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其自发气调包装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延长甜高粱茎秆贮藏期,研究了甜高粱茎秆采后呼吸速率、蔗糖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等变化规律,并用不同厚度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进行了自发气调包装(MAP)贮藏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采后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10℃上升到30℃,呼吸速率升高2倍左右;在相同温度下,辽甜一号茎秆的呼吸速率高于辽饲杂一号茎秆的呼吸速率.辽甜一号茎秆在O2 2.2%、CO2 7.6%下贮藏10 d,辽饲杂一号茎秆在O2 3.6%、CO2 6.4%下贮藏17 d会发生厌氧呼吸.甜高粱茎秆内中性、酸性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在MAP贮藏中活性呈上升趋势,贮藏至30 d,总糖有2.8%~20.9%的损失,还原糖升高134.3%~523.1%,茎秆失重率为1.37%~1.51%.甜高粱茎秆在厚度为0.034 mm的低密度聚乙烯包装中蔗糖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总糖损失减少.该项研究为解决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过程中的茎秆贮藏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组成对棉花根际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模拟酸雨离子组成,运用恒温恒湿连续培养的方法,考察了外源酸对棉花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酸度对脲酶、中性磷酸酶产生一定的激活效应,进而转为抑制;而在[H+]0~55mmol/kg范围内,外源酸对转化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明显的激活效应。三种水解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激活-抑制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与[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H+]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燕红水蜜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冷害与可溶性糖和果胶类物质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采后低温(0℃)贮藏28 d后,果实冷害发生严重,正常的后熟过程无法完成,表现为果实出汁率上升缓慢,果实不能正常软化.同时发现,0℃贮藏期间,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果糖却大幅度下降.低温抑制Na2CO3-溶性果胶的降解,减少了CDTA-溶性果胶和水溶性果胶的积累,表现为果实软化能力降低,正常的后熟进程被阻断.这些结果表明,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果糖损失和果胶类物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是加剧果实冷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花期施用PCPA和2,4-D对发育过程中番茄果实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和果糖激酶活性及果糖激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番茄果实的发育,果糖激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均先上升后下降,成熟时达到最低,但FRK1基因表达量较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递增的趋势,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PCPA和2,4-D处理后降低了成熟番茄...  相似文献   

14.
蔗糖代谢,在植物库器官的发育,特别是在坐果及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蔗糖转化酶(invertase,INV;EC 3.2.1.26)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是蔗糖代谢的关键酶.分析蔗糖转化酶的酶活性、基因表达模式与单性结实的关系,可为解析蔗糖代谢调控植物坐果的分子机理提供目的基因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单性结实(CP28)和非单性结实(CL26)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t.cerasiforme)为实验材料,对花与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蔗糖转化酶的酶活性、糖含量和蔗糖转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份番茄材料花蕾期与花期细胞壁蔗糖转化酶(cell wall invertase,CWIN)的活性均高于果实期,且CP28中花蕾期CWIN的活性显著高于CL26 (P<0.05).对2份番茄材料花蕾期和花期编码CWIN的基因Lin5、Lin6和Lin7以及CWIN抑制因子基因SlINVINH1的qRT-PCR结果显示,Lin6基因在CP28中的表达量是CL26中的93~205倍,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而Lin5、Lin7和SlINVINH1基因的表达在2份材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据此推测,番茄CWIN基因Lin6可能是蔗糖转化酶参与调控樱桃番茄果实单性结实的重要功能基因.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CWIN参与调控番茄果实单性结实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改良剂对矿区污染土壤理化性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了氨基酸生态肥、饼肥、鸡粪肥、钙镁磷肥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钙镁磷肥对土壤pH提高最为明显,氨基酸生态肥、饼肥与鸡粪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钙镁磷肥对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降低最为显著,其次为氨基酸生态肥、饼肥与鸡粪肥;氨基酸生态肥、饼肥与鸡粪肥处理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饼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饼肥处理150d后,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提高17.67倍,土壤酸性磷酸酶较对照提高36.99倍,土壤蔗糖酶较对照提高17.59倍,土壤脱氢酶较对照提高3.59倍。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Cd、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效Cd、Cu呈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效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丽华  杨喜盟  贾昊  宋丽华 《核农学报》2020,34(9):2112-2123
为探究灵武长枣果实糖积累、蔗糖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对气温升高与干旱的响应,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大气环境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果实不同成熟期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转化酶(AI,NI)、蔗糖合成酶(SS-s,SS-c)、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等关键酶活性变化,并从分子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然大气温度(T1)环境相比,升高大气温度(T2)环境下灵武长枣果实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PS、SS-s活性分别增加0.18%~22.02%、0.97%~21.97%、0.43%~85.30%、5.39%~49.06%、0.60%~28.53%、0.01%~31.21%、0.77%~25.31%;与正常土壤供水条件(D1)相比,中度干旱条件(D2)下,灵武长枣果实的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S-c活性平均分别增加44.26%、49.56%、38.20%、56.04%、45.36%;大气温度升高2.0℃左右时,ZjNI基因中ZjNI 1和ZjNI 2分别上调14.25和14.52倍;气温升高伴随重度干旱条件下,ZjSPS基因中ZjSPS 1和ZjSPS 4分别上调24.36和93.70倍;ZjSS基因中ZjSS 1和ZjSS 3分别上调131.29倍和81.38倍。综上所述,干旱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气温升高可减缓中度干旱对糖积累的促进作用,加剧重度干旱对糖积累的抑制作用;气温升高伴随干旱可促使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大气温度上升和干旱显著影响灵武长枣果实营养品质。本研究可为宁夏灵武长枣生产实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指导与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甜瓜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可溶性糖的含量和种类.因此,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一直得到了人们的关注[1~3].甜瓜果实中糖的含量主要决定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为了克隆甜瓜果实蔗糖代谢酶基因,我们构建了甜瓜幼果cDNA文库,为今后从分子水平上改善甜瓜品质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硅窗结合PE包装袋处理采后青脆李,通过分析不同硅窗面积、不同贮藏温度、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青脆李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腐烂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规格的硅窗包装袋处理对青脆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硅窗气调包装在适当的贮藏温度条件下,结合1-MCP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有较好的保鲜作用,能有效地减慢青脆李软化的速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降低腐烂率。试验得到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硅窗面积为1 cm~2、贮藏温度为1℃、1-MCP的含量为每千克青脆李27.5 mg。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TTC-脱氢酶活性测定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龙胆GAP基地土壤中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月份、种植不同年生龙胆根际土及非根际土中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6月份出现一较高值,脱氢酶活性较高时期在7月份,土壤转化酶活性较大值出现在7、8月份,磷酸酶活性则逐月增高至9月份达到最大值,土壤总体酶活指标极大值出现在8月份;随着龙胆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有所提高,而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种植不同年生龙胆土壤中酶的活性随季节波动不尽相同。比较GAP基地龙胆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酶活性,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根际土非根际土,而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则为非根际土根际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酸性及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酸性、中性及碱性三种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总体酶活指标与转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完善了中药材龙胆GAP种植基地土壤酶的信息,为综合评价基地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药用植物龙胆的合理施肥、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外源植酸酶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外源植酸酶在不同培养时期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植酸酶各处理的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各处理间呈高量>中量>低量>对照,其中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的幅度分别为9.3%~70.2%、4.3%~73.1%,差异达显著水平;从培养时间来看,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略有回落的趋势,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至培养第10 d达最高值,此时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3.9%~70.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中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至培养的第20 d达到最高值,此时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9.9%~73.1%和26.6%~12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