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含量。将喹烯酮溶解于 4 0 %二氧六环中 ,基质不溶 ,过滤分离得喹烯酮 ,在 312 nm波长处 ,喹烯酮在 2~ 12 μg/ 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符合郎伯—比尔定律。用喹烯酮对照品测得其预混剂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0 % ,CV=0 .32 %。该法快速简便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
提取分离大青叶并测定各级提取物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追踪大青叶的活性部位及其活性成分。采用80%的乙醇提取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对其进一步分离,测定抑菌活性,追踪其活性段。同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水依次提取,测定抑菌活性,并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硅胶柱色谱各分离组分对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组分3,其MIC为3.91 mg/mL。各级提取物中抑菌活性较好的为乙酸乙酯提取物,其MIC为3.91 mg/mL。其抑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长的主要成分可能为生物碱、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据《食品工业科技》2019年第8期《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活性和机理》(作者王辉等)报道,通过测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萌发抑制率确定其抑菌活性,根据测定各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根霉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菌丝体的总糖含量,分析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内生真菌PG2分子鉴定及抑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试验以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蒲公英中分离的高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PG2为研究对象,通过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地位;对其发酵液中高效抑菌活性物质的类别、热稳定性及抑菌物质的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高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柱层析分离,以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PG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半知菌门、丛梗孢科、尾孢霉属;活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相中。通过对正丁醇萃取相的抑菌活性物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活性成分SP1,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结构。结论:PG2为产高效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分离出的活性物质SP1为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的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比蜂毒肽和常用抗生素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蜂毒肽稳定性进行探究,试验通过测定常见抗生素和蜂毒肽对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时间动态杀菌曲线,比较杀菌速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测定温度、pH值、消化酶对蜂毒肽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影响蜂毒肽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常规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与常用抗生素相比较弱,但杀菌速率优于常规抗生素;其热稳定性较好,在50~90℃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受影响,但其抑菌活性在pH值为2和8的条件下表现不佳,且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耐受性表现较差。说明蜂毒肽在通过生化修饰结构、提高酶解抗性后,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喹烯酮及其代谢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报道,建立起喹烯酮代谢组群,然后采取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对它们的毒理活性进行比较分析,采用ADMET Predictor 6.5软件对各代谢组群的毒性作用进行预测,最后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对毒性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探讨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毒理活性关键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性较大,可以为喹烯酮的代谢毒理学研究和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数据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测定LL-37对常见畜禽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体外稳定性,并与常用抗生素抑菌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L-37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但在抑菌效果上弱于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LL-37的稳定性较差,在pH=8的碱性环境及消化酶作用的条件下,LL-37的抑菌效果大大降低。研究结果证明LL-37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双层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到4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其中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命名为JZ4。菌液上清分别经过盐析、透析或与蛋白酶作用后测定其抑菌能力,发现该抑菌物质中含有肽类物质。经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其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建立伴大豆球蛋白酶解产生抑菌肽的最适条件,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后进一步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的酶解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2 h水解产生的酶解肽具有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2.6和3.2 mg/mL。2 h水解液经Sephadex-G15分离纯化,采用平板计数法鉴定各组分。结果显示:CP2组分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本研究证明伴大豆球蛋白的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烯酮原料药及其预混剂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YMG-H35C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于紫外波长229nm处,采用内标法测定喹酮烯酮及其预混剂中喹烯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喹烯酮浓度(x)与其峰高和内标物峰高之比(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546x-0.0003,r=0.9999,喹烯酮在5 ̄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其最低检测浓度为1.25μg/mL,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1.
采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等,考察新型饲料添加剂喹烯酮磺酸盐的特殊毒理学特征。Ames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磺酸盐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两个标准菌株均产生诱变性,并且在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后回复突变菌落数明显减少;小鼠体内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新兽药喹烯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喹烯酮属喹噁啉类药物,无“三致”作用,具有药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残留低等特点,对于畜禽的腹泻和促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喹烯酮的药代动力学、毒理作用、药物残留、休药期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喹烯酮预混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150羽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喹乙醇对照组饲喂添加75ppm的喹乙醇预混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75ppm的喹烯酮预混剂基础日粮,试验期35d。结果:实验组肉鸡的末期平均体重、净增重和日增重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喹乙醇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两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3.69%(P〈0.05),比喹乙醇组高1.5%(P〉0.05)。结果表明在较高的营养水平条件下喹烯酮对肉鸡有良好的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喹烯酮预混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150羽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喹乙醇对照组饲喂添加75×10^4的喹乙醇预混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75×10^4的喹烯酮预混剂基础日粮,试验期35d。结果:实验组肉鸡的末期平均体重、净增重和日增重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喹乙醇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两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3.69%(P〈0.05),比喹乙醇组高1.5%(P〉0.05)。结果表明在较高的营养水平条件下喹烯酮对肉鸡有良好的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内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机理.用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雏鸡模型,采取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动态观察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通过PCR检测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的出现.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组、衍生物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比盐酸吗啉胍阳性对照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少;MDV病毒核酸的PCR检测显示,药物没有阻止病毒对组织的感染.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毒效果要优于盐酸吗啉胍.  相似文献   

16.
喹烯酮的食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喹烯酮的临床前毒理学研究进展及代谢与残留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深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为进一步完善喹烯酮的食品安全性评价,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喹烯酮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喹烯酮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将喹烯酮按40 mg/kg的剂量对7头猪进行灌胃给药,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喹烯酮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浓度,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 5.2处理血浆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灌胃给药后猪血浆中能检测到原药和N1-脱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及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3种代谢物。喹烯酮的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Ka=(0.97±0.08)h,T1/2λz=(2.79±0.16)h,CL=(26.03±0.65)L/h·kg,Cmax=(0.26±0.01)μg/mL,Tmax=(2.23±0.06)h,AUC=(1.54±0.04)h·μg/mL;采用统计矩法处理N1-脱氧喹烯酮和脱二氧喹烯酮的浓度-时间数据,N1-脱氧喹烯酮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6.33±1.37)h,Cmax=(8.81±2.08) ng/mL,T1/2λz=(3.03±1.27)h,AUC=(0.07±0.01)h·ng/mL,MRT=(6.58±0.40)h;脱二氧喹烯酮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10.29±0.29)h,Cmax=(6.20±1.11)ng/mL,T1/2λz=(5.84±2.78)h,AUC=(0.15±0.01)h·ng/mL,MRT=(3.64±0.72)h。同时,在少数时间点检测到代谢物MQCA。猪口服喹烯酮后,吸收较快,消除较慢。血浆中检测到N1-脱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及3-甲基喹噁啉-2-羧酸3种代谢物,且浓度较低、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18.
HPLC检测猪血浆和尿液中的喹烯酮及其主要代谢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试验旨在建立猪血浆和猪尿液中喹烯酮及其主要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脱一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经高速离心后直接检测。尿液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喹烯酮、脱一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用盐酸提取MQCA,再用乙酸乙酯萃取,50 ℃氮气吹干后过HLB固相萃取小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14 nm波长下检测。喹烯酮及3种代谢物在血浆中的回收率在72.54%~104.2%之间,尿液中的回收率在63.20%~86.24%之间。4种目标化合物在血浆和尿液中定量限均为0.05 μg/mL。  相似文献   

19.
2-Amino-5-chloro-3,4-dimethoxy benzyl alcohol (ACD-MBA), a compound similar to part of the substituted tryptophan in the sporidesmin molecule was synthetized. It was coupled to bovine gamma-globulin through azo linkages and used to immunize guinea-pigs and rabbits or coupled to various bacteria and used to immunize guinea-pigs. Antibodies to ACDMBA were demonstrated by a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Hapten-inhibition of complement fixation showed that the anti-ACDMBA antibodies cross-reacted with sporidesmin and some derivatives of sporidesmin.  相似文献   

20.
新型磺胺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磺胺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纸片扩散法,用截短侧耳素和磺胺嘧啶作比较,通过测定抑菌圈大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新型磺胺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