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甘蓝型优质两系杂交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余年的科技攻关,云南省甘蓝型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选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至“十五”结束,1个组合(2000F100D,暂定名云油杂2号)已申报品种审定,1个组合(99F089D,暂定名云油杂3号)正准备进行田间鉴评,多个组合通过了云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一批组合正在进行高级试验。  相似文献   

2.
川油2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3,保持系为JB3.恢复系为JR6。川油2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0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439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57%(极显著);2001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569.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81%(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5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6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4%(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39.45%,比对照蓉油4号高2.79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8d,与CK蓉油4号相同。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双图标在油菜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标图对细胞核不育两系、细胞质不育三系及纯合基因型等9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区试中的产量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9个参试种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是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99F108D、99F105D、99F103D和H03006;丰产性较好、稳定性差的是细胞质不育三系组合99F044D、99F099D、99F036D;丰产性差、稳定性好的是纯合基因型花油6号;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差的是纯合基因型KT01。初步得出结论:在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下,考虑到丰产性和稳定性有机结合,应较好地发展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技术》2006,(4):45-45
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0501号 品种名称:云油杂2号(2000F100D)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2000年用不育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配组。  相似文献   

5.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东油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油1号(原名镇99S18)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8901×湘油10号的F3为母本,以镇8705×宁油10号的F2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经5代选育而成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而稳,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肥抗倒,适合机械化收割。东油1号宜适当提高移栽密度,可在中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6.
垦油5号是以scloon为母本,Delt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突出特点.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857.2 kg/hm2,比对照品种格劳保增产12.3%,达极显著水平.垦油5号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  相似文献   

7.
垦油7号是以401A为母本,R7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49.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4.3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9.
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贵州省1998-2000年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了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HSC值与平均产量(X)呈极显著相关,与变异系数(C.V)值呈显著相关;在1998-2000年两轮交替的13个油菜品种中,黔油14号的HSC值分别为:73.06%,115.87%,均居首位。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华油2000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一、华油2000的产量表现1.河南省优质油菜杂交种区试:华油2000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表现突出: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84.24千克,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32.3%,达极显著水平,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6.31%,达显著水平。超过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11.
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分别为1290、1650 m的蒙自和保山进行试验,研究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两地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各组合产量及产量要素在不同海拔的两地表现出一致的增减趋势,产量较高的是第5及第8处理组合,两组合均由滇杂32构成,并且具有秧龄大、纯氮量高及二次施肥的共同特点.在不同海拔区对产量贡献比较大的因素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在试验的海拔范围内,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在不同的栽培措施下均表现比较稳定,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 9(34)在海拔为1290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产量最高的是由滇杂32构成的第8组合,秧龄为60d,按270kg/hm2的纯氮标准以底肥和移栽7d后分别追施50%。所有处理组合中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与在海拔为1650m的保山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评价滇中山区新引进的6个秋播食粒豌豆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DPS软件一年多点品种试验的新复极差法、AMMI模型分析和回归系数法,分别对不同海拔试点新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参试豌豆品种生育期增长,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单株生产力逐渐增大。‘云豌18号’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3个海拔试点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对照品种相比平均产量达极显著水平,而‘云豌38号’和‘云豌25号’属于不稳定品种,仅海拔1758 m试点有很好的适应性,综合表现为一般。‘云豌17号’、‘云豌53号’和‘云豌8号’丰产性低、稳定性差,仅海拔1572 m试点有一定适应性,综合表现为较差,没有推广价值。在海拔为1500~1900 m滇中山区秋播食粒豌豆以‘云豌18号’为最佳品种,该品种在此海拔区域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丰产性,是一个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配合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集成云南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组织了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产区,开展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密度及磷肥用量3个因素极显著影响小区产量,同时各地区油菜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助于提高小区产量,但是过大的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降低小区产量的趋势.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抗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且大多数组合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等生产上受欢迎的理想株型结构。用该恢复系组配成功的杂交组合DH0815、先油杂2号(区试代号神油2715)、德新油18(区试代号H1915)、盛油15(区试代号H3115)、盛油915(区试代号H0915)等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分别通过江西省、贵州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已经80岁高龄,他却戏称自己只有“40公岁”,刚刚造入不惑之年。他并不以头上曜眼的光环为傲,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袁老师”。如今,他依然教不下科研工作,心系杂交水稻,心系粮食安全。2010年2月3日,在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出台之际,就国家“三农”新政和粮食生产发展等问题,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湖南农业科学》杂志社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7.
13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近年来引进的13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以鉴定各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结果表明:陆两优106、金优554、K优77的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6个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双季稻区油菜移栽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下的生产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组合)移栽平均产量均高于直播30%以上。在主要经济性状上,总体趋势表现为移栽方式下单位面积总角果数显著高于直播、平均每角粒数略多于直播,千粒重差异不明显。播种期及栽培方式对成熟期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各品种(组合)不同的遗传特性。同时对各参试品种(组合)的耕作适应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于直播栽培的油菜品种特性与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