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造林整地方式——燕翅形整地方式,比深穴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方式的截流蓄水作用大,对提高苗木保存率和促进苗木新梢生长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墒情差、土壤肥力不足,用一般常规整地方法发展经济难度大,效果低。而采用爆破方法,进行大规格高标准的沟状整地技术,无论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松林的经营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是美国经营南方松林的重要速生丰产措施之一。培育火炬松纸浆材林又需强调整地作床、疏伐和烧除下木等措施,轮伐期一般为25年。营造湿地松采脂林的经验是株行距宜大,活树冠占树高的35%以上、采脂树的胸径应不小于23厘米。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造林整地方式,对短轮伐期杨树丰产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根系的生长影响不同。试验证明,在河滩地造林,整地方式以全翻深耕(60厘米)为佳,林木生长量最大,间作物收益高,每年每公顷可收入万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抚宁县"京东板栗"稀植大冠传统栽培方法存在的结果晚、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实施了以提前整地、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优种嫁接为主要技术措施的"山地板栗密植早丰栽培技术"试验,收到了当年定植、当年嫁接、当年结果、3 a丰产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石灰岩山区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薄、砾石多,干旱贫瘠,是造林绿化的难点和重点。经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遵化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利用侧柏营养钵大苗在石灰岩山区阳坡和半阳坡进行人工雨季荒山造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在该地区的荒山披绿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整地整地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由于石灰岩山区干旱缺水、土薄地贫,立地条件差,因此高标准整地对苗木成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土壤分布不均、坡面破碎的山地造林,大鱼鳞坑整地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邢台县是一个山区县,浅山丘陵区及三河两岸的沙荒区至今仍有荒山荒滩4814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虽经多年治理,造林成活率依旧很低,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绿化建设进程。为攻克这一难题,邢台县积极探索适合该地区的造林模式,于2001年分别在大沙河沙荒地和浅山丘陵区试验挖掘机整地技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机械整地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整地和爆破整地速度慢、标准低、成本高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沼泽地经整地排水筑埂后,土壤湿度下降、温度升高、肥力增加。在改造过的沼泽地上人工营造兴安落叶松,造林保存率达98%,造林第9年调查,林分平均高3.87米、地径7.6厘米、胸径4.9厘米,林分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垦整地、大穴栽植、间种花生与大穴栽植、刈灌抚育两种整地、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生长效果的比较,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杉木可作为皖中低山丘陵区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难度大,部分地块历经多次造林,均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造林效果不理想。为解决石质山地的造林困难,真正彻底消灭荒山,湄潭县通过造林综合配套技术试验,选用大穴整地、容器苗造林、覆盖灌草等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实行专人管护和割灌抚育,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分别达95%、90%以上,苗木长势良好,造林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白干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尤其是保存率低。本文通过对白干土造林地采取特殊整地方式,分析特殊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树木高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特殊整地法—深耕、回填表土、置换钙积层,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桉树生长的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整地。良种桉(指尾叶桉、巨桉、柳桉、邓恩桉以及巨尾桉、尾巨桉、柳窿桉、雷林一号桉、柳州、横县的柠檬桉、山口83002号窿缘桉等)在我区主要栽培于平原台地和低丘地区。整地多为机耕、全垦挖大坎。而来宾县根据本县多为低山和丘陵,不适宜搞机耕的实际情况,采取撩壕整地造林,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在祁连山东段北坡干旱山区开展了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树种和不同造林地对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中平均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整地、短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不同造林地处理中,弃耕地造林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荒山草地造林;各树种当年平均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90.5%、青海云杉74.5%、沙棘71.17%、爬地柏70.83%、祁连圆柏41.67%,3a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88.17%、沙棘65.83%、青海云杉63.33%、爬地柏49.5%、祁连圆柏27.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华北落叶松不同立地类型、栽植季节和整地方法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圃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光、热、水诸因子是影响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平台地为最佳立地类型,阳坡、半阳坡适合于培育小径材,阴坡适合于培育中、大径材;常规造林中,应采用小穴整地,营造速生丰产林,宜采用大穴整地。  相似文献   

15.
王伟 《中国林业》2012,(11):36-36
造林工作中,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造林整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土壤厚度、海拔高和整地、栽植方式、造林密度、抚育方法、混交类型是影响黄山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和技术措施。黄山松造林时,除采用全面或带状整地、大穴栽植、初植密度每公顷4500—6750株外,还要及时对幼林松土抚育或林粮间作,并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坡中上部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友文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43-46,85
马尾松幼林整地和施肥试验表明:在三明Ⅱ类地立地条件下,施肥与不施肥的4年生林分在生长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幼林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在中上坡块状整地的林分比不整地的林分树高大26%,胸径大15%,蓄积量大15%,在中下坡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大14%、24%和45%,但全面整地和块状整地间的林分生长差异不显著;中下坡和有整地的林分生物量明显大于中上坡和不整地的林分。树干生物量符合方程:W(干)=0.062(D2H)1.049;块状整地的投资效益最好,中上坡的投资效益依次为:块状整地>全面整地>不整地,中下坡依次为块状整地>不整地>全面整地。  相似文献   

18.
杨树深栽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深栽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以及宁夏、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在推广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杨树深栽造林中造林地选择,整地、树种选择、苗木质量和标准、造林季节和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整地是搞好育苗的基础。整地以后做什么样的床?是高床、平床还是低床?这要看育苗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一般高床适合在地势低、降水量大的地方;低床则相反;平床则介于二者之间。为了选择一种适合多种地势和气候条件的育苗床,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种对沟床。我们认为这种对沟床优点很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河南林业科技》1992,(3):44-45
吉林省乾安县第一机械林场1981年在墒情差、肥力低的灵字营林区进行机引开沟整地,休闲2年后造小黑杨、白城杨林。经8年连续观察,开沟整地能延长生长期10-15天,优点是能蓄住天降水和枯草、落叶,集淤沟内分解,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8年生杨树平均高11.03m,平均胸径1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