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春小麦高矮杆混播间种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育期可满足同期收获而株高相差较大的不同春小品种按设计比例混种或间种,4年12点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混,间种群体具显著增产效果,比单一品种群体对照稳定增产7.6%~15.0%,增产机量为,改变群体常处于超光饱和点的旗叶层“受光面”为可逐层利用透射光及衍射光的旗叶“受光体”,同时,同于改良群体打存了单一群体旗叶层的郁闭状态,使下部各层层通风透光状况显著改善,进一步发掘了下部叶片可利用的同化潜力。  相似文献   

2.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间套复种立体栽培,把天拉长,把地拓宽,多用阳光巧用耕地,实现农作物一季增产和全年增产的种植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起重要作用.大豆与玉米作间种,叶层结构镶嵌,变单作的平面受光为立体用光,增加受光面积,间作玉米侧面受光量明显增加,从而延长了玉米的光合时间,增加了光合作物的合成与效果.这种有效的增收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株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紧凑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0,半紧凑类型小麦品种百泉3039,松散类型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重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旗叶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松散株型和半紧凑株型小麦倒二叶、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紧凑株型;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对籽粒的贡献最大,且对倒二叶和倒三叶的缺失具有补偿效应,如果小麦冠层三片功能叶片全部缺失对籽粒千粒重的致损率可达29.83%~33.04%。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间种、混种增产的理论与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不同品种混种、间种是指特定的两个或多个玉米单交种.将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播种或以一定行比相间种植的栽培方式。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大田群体结构,通过F0代杂交优势与实现群体内多个品种间的抗性互补.确保稳产与增产.由于该技术不需要增加成本.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近几年来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据研究.玉米不同品种间种可比单种平均增加10%以上:混种可比单种平均增产15%左右.比高产品种单种时的产量高到8%左右。现将该技术增产的理论与方法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花后喷肥的反应,选用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混喷多种肥料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肥可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加单茎地上干物质积累,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增幅均大于大穗型品种宿2001。喷肥后茎节单位长度干重增加,茎节贮存物质有所增加,以宿2001较为明显。混喷多种肥料后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豫麦49增产7.41%,宿2001增产6.35%,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为温室番茄“矮、密、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源库协调整枝,系统测定源库协调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结合冠层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光合生产与分配.分析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结果]源库协调下,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在上层叶、中层叶均在2以上,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平均叶簇倾斜角表现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发育叶,下部茎叶夹角相对较大,群体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较小,番茄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一直处于较适宜的范围,在0°~360°内叶分布较为均匀,消光系数从下层叶至表层叶逐渐减小,表层叶位没有“午休”现象,上层叶表现出轻微午休特性,中、下部叶位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CK);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比对照(CK)高19.2;、8.2;,干物质主要分配到果实,其干重分配比例比对照(CK)果实中高18.6;,群体光合在根和果实中生产,在果实中累积较多,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结论]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群体叶面积配置光分布较均匀,源库协调下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冠层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维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促进了光合物质积累,冠层各层次的叶源与光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温室番茄冠层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小麦灌浆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及高矮秆品种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放射性核素~(14)C及~(32)P研究了小麦不同秆高品种,在生育后期同化物质的运转与分配的差异,对矮秆品种灌浆不良、易青枯早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从灌浆初期至成熟,籽粒中放射性产物分配率迅速增加,11个品种平均,由32.5%增至77.8%,茎鞘各层则大幅度降低。此时的功能器官旗叶与倒二叶,存在着输送方向上的分工,旗叶同化产物70—80%运往穗部,其余运往植株上部茎鞘叶,而倒二叶却有50%同化产物供应植株上部及中部茎鞘叶,其余供应下部茎鞘叶及穗,约各占25%左右。生育后期茎鞘中贮存性干物质,亦呈现着向穗部的再输出,约占籽粒干重增长量的30—50%,不同品种间输出率有较大差异,变幅20—80%。矮秆品种功能器官的作用并不逊于高秆品种,其倒二叶同化物质对穗的贡献较高秆品种为高,但同时向茎鞘的分配率降低了30%,因而不利于维持生育后期植株中下部营养器官的代谢与功能,表现了矮秆品种易青枯早衰、茎鞘干物质向穗部的输出率仅为高秆品种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8.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进一步揭示其关系。【方法】试验选用多穗中粒(MM)型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大穗大粒(LL)型品种山农1391(SN1391),设12 g N•m-2(LN)和24 g N•m-2(HN)2个氮肥处理,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含量、氮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抗衰老酶活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小麦开花后旗叶氮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量子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花后14 d左右开始下降,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直到衰老末期才有小幅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旗叶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之间存在矛盾,这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与MM型小麦品种GC8901相比,LL型品种SN1391群体较小,籽粒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色素含量高,光系统Ⅱ的活性下降慢,净光合速率高;同时,抗衰老酶活性下降慢,膜脂过氧化程度轻。氮素水平对2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不同。LL型品种SN1391表现为,增施氮肥后旗叶光系统Ⅱ的开放程度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提高,热耗散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旗叶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增施氮肥后MM型品种GC8901光系统Ⅱ活性下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增加,光合速率降低;抗氧化酶系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结论】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能吸收和利用间的矛盾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后期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对小麦旗叶光合、衰老特性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对小麦叶片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小麦品种川麦 30、川麦 - 10 7为材料 ,研究了烯效唑拌种后对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生长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 :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中、下部叶片的叶长和叶面积 ,其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烯效唑的抑制效应至倒二叶时发生逆转 ,倒二叶和旗叶的长度及面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品种间和浓度间有差异 ;烯效唑处理的旗叶与倒二叶的叶面积之和显著高于对照 ;烯效唑处理后叶片出叶速度加快 ,总叶片数增加 ,品种间的药效有差异 ;烯效唑低浓度处理的主茎总叶面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品种间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减弱光照强度对水稻叶片气孔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典型粳稻,典型籼稻,偏籼型,偏粳型和陆稻等10个水稻品种的气孔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剑叶的气孔密度在水稻类型间和品种间具有明显差异。是一个品种特性,光照强度减弱使各品种上三叶的气孔密度明显减少。其原因是由于叶面积增大,气孔行数减少和每一行中相邻气孔间距离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不同,其气孔密度对光强变化的反应亦不同,光照强度减弱对剑叶气孔大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产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与籽粒灌浆进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小麦品种扬麦 5号为对照 ,研究了高产小麦品种莱州 953旗叶的光合气体交换特征、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及灌浆进程。结果表明 ,两个小麦品种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肉导度和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动态基本类似 ,呈单峰曲线。与对照品种扬麦 5号相比 ,高产小麦品种莱州 953的上述光合参数较高 ,且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也较长 ,叶源量大。莱州 953花后旗叶光合功能持续高效 ,光合与灌浆同步兴衰 ,这是其高产的光合生理特性之一。此外 ,莱州 953的饱和光强、量子效率、碳酸酐酶活性较高 ,CO2 补偿点较低 ,因而对环境因子光和 CO2 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从形态、解剖等方面研究了小麦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別及一般特点。结果表明:植株较高,旗叶较窄长,旗叶面积抗旱系数大,叶片长宽比大、茎秆较细,茎及叶鞘内维管東数目较少,叶片内维管束密度较大是抗旱性较强的性状标志。干旱条件下,栽培措施相同,能形成较大的群体,亩穗数较多,光合面积较大和形成较多生物产量的品种其抗旱性强,经济产量高。结合文献,文中还讨沦了小麦抗旱性的复杂性,并初步提出了抗旱的小麦品种材料可分为“原始抗旱”及“改良抗早”二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氮和钾施用量对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烟202为试材,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氮、钾肥施用量对烟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烟草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及光饱和点(LSP)等光合特性参数均有所提高.在弱光条件下,高氮处理能有效提高烟草叶片的光合速率,低钾处理使烟草叶片更容易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不同氮、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烟草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能提高光合速率的肥料处理均有利于提高烟草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  相似文献   

15.
弱筋小麦扬麦9号5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光合产量存在着差异,以基本苗240万/hm2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群体LAI变化、群体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群体透光率垂直分布及旗叶、籽粒中合成的蔗糖含量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其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品质也符合国标弱筋小麦优质水平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高产优质栽培应合理增加基本苗,科学运筹肥水,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后期群体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实现其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生育期相近粳稻品种东农428和松粳10为试验材料,研究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氮光合效率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为制定有效抵御低温冷害化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GABA主要通过提高松粳10剑叶光保护能力提高其光合效率;通过缓解低温胁迫对东农428剑叶光损伤程度,提高光保护能力进而提高其光合效率。孕穗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剑叶OsGS1;1、OsGS1;2、OsGS1;3及OsGAD2表达量上调,与植物冷应激反应有关。OsNADH-GOGAT、OsGDH1和OsGDH3表达量上调、OsFd-GOGAT表达量显著下调,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上升,说明孕穗期冷水胁迫抑制剑叶光呼吸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GS/GOGAT)循环代谢,促进质体中GS/GOGAT循环及谷氨酸脱氢酶(GDH)途径中铵(NH4+)同化代谢。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施用GABA(4.5 mmol·L-1)促使寒地粳稻剑叶OsGS2、OsFd-GOGAT和OsNADH-GOGAT表达量下调;但OsGS1;3、OsGDH3和OsGAD2表达量上调,GS、GDH及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显著升高,使谷氨酸(Glu)家族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如抗逆氨基酸GABA、脯氨酸(Pro)、Glu等,避免高NH4+毒害,提高寒地粳稻耐冷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杂交品系2912、07DZ24和07DZ29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从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角度研究各品种(系)开花期旗叶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晋麦47和07DZ29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912和07DZ24呈双峰曲线,且07DZ29的Pn高于其他品种(系)。晋麦47和291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日变化呈"V"型;07DZ24和07DZ29的E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Yield日变化呈"W"型,说明这2个品系利用光能效率较高。07DZ29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差值)也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但其叶片、叶鞘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2912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其光饱和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也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弱的光合潜力,然而,其叶和叶鞘单位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18.
光谱对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谱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华粳5号为材料,采用660 nm(R660)和630 nm(R630)的红光及460 nm(B460)和440 nm(B440)的蓝光分别与专用植物灯(W)组成不同光谱,设R660+W、R630+W、B460+W及B440+W 4种光谱处理,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蓝光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灌浆后期,B460+W处理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红光处理,R660+W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最多,B4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于其他处理。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B460+W处理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暗呼吸量子效率、补偿点量子效率、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捕光色素分子数(No)。【结论】B460+W处理能改善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性能,使其在灌浆后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即在白光背景中添加460 nm蓝光是人工环境水稻栽培灌浆期的适宜光谱。  相似文献   

19.
两种高产小麦旗叶自然衰老过程中生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新品种高产小麦—宁麦8号和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旗叶全展后各种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旗叶全展后,宁麦8号与9号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两者都在14d后开始迅速下降。2种小麦SOD活力自全展21d内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POD活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期略有下降,且2种酶的变化速度8号都比9号要快。由于SOD、POD活性变化的不均衡,导致O2-在体内迅速积累,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MDA含量不断升高,叶片迅速进入衰老。宁麦8号叶片中O2-的累积速度高于9号,这与其叶片比9号早衰相一致。在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POD可能比SOD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