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3周龄以内的雏鸭群为多发阶段,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迅速传播,死亡率20~60%不等,个别  相似文献   

2.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3.
高德臣 《新农业》2011,(12):29-29
鸭病毒性肝炎是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患此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肝脏的病变特征是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开始发病时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造成很大损失。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下雏鸭,特别是10日龄内雏鸭发病快,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达70%~90%,最早3日龄就可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一、流行病学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雏鸭,雏鹅亦可感染。主要是3  相似文献   

6.
雏鸭在1~30日龄最易发生一种急性接触感染的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和有出血点。极个别刚孵出的雏鸭12小时就发病死亡,有的在2~3周龄或5~6周龄患病后死亡,40~60日龄鸭发病则少见。康复的鸭子终身带毒并排泄病毒,生长发育停滞。雏鸭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达50~95%。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9,(6):42-42
肉用鸭的饲养管理分两个阶段,即0~3周龄雏鸭管理阶段和4~8周龄(也有7周为止的)育肥管理阶段。对于肉鸭生产来说,抓好雏鸭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为肉鸭早期的生长速度在所有家禽中最快。这一阶段的基础打牢固,就可获得相当高的饲料报酬。如果雏鸭期群体生长发育良好,育肥至8周龄时,体重每只可达3200~3500g,全程料肉比为3:1;许多鸭场甚至可使6~7周龄鸭出栏,全程料肉比可降至2.6:1~2.7:1。反之,如果雏鸭期群体生长发育欠佳,就会使育肥期的饲料报酬降低、群体增重缓慢、个体间发育不齐,且易患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1、温度.刚出壳后的雏鸭,其绒毛短,自身还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此时若外界温度不适宜,就会影响雏鸭的成活率.要求雏鸭在1~2日龄时,其温度应掌握在30℃左右,3~7日龄时为30~25℃,1~2周龄时为25~20℃,2~3周龄时为20℃左右,3周以后就可以在常温下活动.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小时~48小时。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  相似文献   

11.
鸭浆膜炎又叫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鸭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传染快,分布广,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因其死亡率高、淘汰率高,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当前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征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在发生于低温、阴雨和潮湿季节,尤其是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8周龄鸭,其中2~3周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自然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主要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4~8日龄最为易感;雏鸭的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20%到10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与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4周龄以后的雏鸭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I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我国以DHV—I流行最为严重,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银凤  冯敏 《农家致富》2005,(24):39-39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鸭,其主要病变特征是肝脏肿大、出血、色泽淡红,呈红黄相间的花斑状。  相似文献   

15.
亓德发 《饲料博览》1998,10(3):41-43
养鸭技术(六)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6肉用鸭的饲养管理6.1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要点6.1.1雏鸭的饲养管理育雏时期:6~7月份孵化出的种雏,以利用日益缩短的自然光照,22周龄后增加人工光照。雏鸭要单群饲喂,以利于控制疾病,保证适当的营养和实施光照管...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目前在我国众多养鸭省市均有本病流行,是危害我县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2007年8月6日,  相似文献   

17.
1 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 ,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 ,七周龄时增加60倍 ;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 ,难适应外界 ,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 ,绒毛稀少 ,保温能力差 ,体温调节机能弱 ;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 ,但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多发于1~4周龄雏鸭,病程短促,死亡率高.下面介绍几种效果确实的中草药疗法.  相似文献   

19.
<正> 1 雏鸭要优选,体制健壮的雏鸭是养好小鸭的前提,所以对雏鸭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埭的雏鸭表现为膘好毛光,有生气。对于那些体重过小,钉脐及肠、跛腿、歪嘴等畸形雏鸭,应剔除。 2 分群要适时。在大群育雏时,必须按品种、品系、体质强弱、日龄、性别进行分群。一周龄内的雏鸭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分群后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一、流行病学在自然情况下,该病仅感染3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对其有抵抗力。鸡和火鸡对该病都不易感。在易感雏鸭群中,该病传播很快,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