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陈玉春 《茶叶科学》1994,14(1):59-64
观察了乌龙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肥细胞产生白细胞间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茶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显著促进正常小鼠混合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显著提升血虚小鼠脾淋细胞分泌IL-2的水平;红茶、白茶能显著提升血虚小鼠混合脾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而乌龙茶、花茶和绿茶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10%乌龙茶或茉莉花茶灌胃均能引起小鼠的胸腺缩小。1%花茶灌胃,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及 Con 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高,但乌龙茶与10%茉莉花茶则未见这种作用。10%乌龙茶能抑制小鼠SRBC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而花茶对抗体的产生影响不大。1%花茶可使小鼠外周血 ANAE 阳性细胞增多。此外,还对茶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类茶叶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玉春  高依卿 《茶叶科学》1993,13(2):157-160
研究了5类茶对 ConA 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 掺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灌胃,均能显著促进 ConA 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但乌龙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不同浓度 ConA 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也分别高于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最适 ConA 浓度,健康小鼠为12.5μg/ml(绿茶、红茶和白茶)和17.5μg/ml(茉莉花茶),血虚小鼠为22.5μg/ml。上述结果表明,2%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5.
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茶多糖(TPS)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低、中、高剂量(200 mg/kg.d、400 mg/kg.d、800 mg/kg.d)下,各种茶叶TPS对DM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其它茶类量效关系不明显。在低、中剂量下,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TPS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优于绿茶TPS,但在高剂量下差异不明显。TPS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未经水解的TPS ,灌胃酶解TPS的DM小鼠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以来,我省茶叶出口总的形势呈下降趋势,年出口量和出口额逐年减少。从各茶类出口情况来看,红茶出口加速下降,绿茶、花茶出口快速增长,此外,非我省主产茶类乌龙茶和普洱茶也有较大的出口增长。我省茶叶出口平均价格在1.00美元/kg左右,红茶出口均价逐年下降,绿茶、花茶均价逐年上升。至今年上半年出口形势有好转。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8)
一、当前茉莉花茶销售基本情况从2003年开始,随着绿茶、乌龙茶相继发热,加之2006年普洱茶的疯狂,国内市场多茶类消费的格局已经形成。由于受到其他茶类的冲击,传统花茶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绿茶、乌龙茶的连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08,(8)
1、当前茉莉花茶销售的基本情况近几年茉莉花茶遇到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快速增长的冲击,导致茉莉花茶销量增长速度趋缓,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下降。目前花茶销售处于基本平稳走低的态势。市场上高档花茶基本销空,而中低档花茶市场占有份额已是逐渐减少,市场行情不好,部分滞销。在饮料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花茶在北方市场的优势开始发生动摇。  相似文献   

9.
花茶史话     
“茶味花香融一体,沁人心脾长精神”。无论寒冬酷暑,人们只要沏上一壶优质花茶,一杯在手,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确有一番乐趣。中国是茶的故乡,是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花茶是再加工茶的一类,是用红茶、绿茶或乌龙茶为原料,再用各种香花窨制而成的一种香型茶,所以也  相似文献   

10.
张力群 《茶叶科学》1989,9(2):173-174
茶在动物肿瘤模型上证实有抗癌作用。Ryn报导,艾氏腹水癌小鼠喂以含有5%、10%乌龙茶、铁观音和绿茶饲料,均可抑制腹水癌的生长。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内科心血管组,用云南沱茶与安妥明对比治疗高脂血症,证明云南沱茶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乌龙茶审评方法香气与滋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淑英  顾志蕾 《茶叶科学》2001,21(2):166-169,174
比较了两种不同感官审评方法香气和滋味的审评结果。在香气方面 ,采用传统乌龙茶审评方法 ,中档和次品茶的评分高于采用“3 0g茶样— 15 0ml沸水— 5分钟”审评方法所得的结果 ,即采用直接闻叶底的方法比带汤闻香更易发现茶的一些不良气味。在滋味方面 ,采用传统乌龙茶审评方法 ,由于受香气审评速度的影响 ,茶汤浸泡时间不一 ,从而影响滋味的浓度 ,进一步影响审评结果的重现性 ,而采用“3 0g茶样— 15 0ml沸水— 5分钟”审评方法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因此 ,采用“3 0g茶样— 15 0ml沸水— 5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的铅及其安全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对我国各地不同茶类的85个茶样的含铅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平均含铅量为1.97mg/kg;被测不同茶类的平均铅含量顺序为:普洱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笔认为通过合理采等农艺措施和蒸汽杀青的加工工艺,可能达到降低茶叶含铅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窨制茉莉花茶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引种湖南长沙地区的三个乌龙茶品种铁观音、金观音、金萱鲜叶为材料进行烘青绿茶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铁观音、金观音、金萱三个乌龙茶品种均适宜制绿茶,以铁观音最优。笔者认为: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高香型绿茶品种时,铁观音是一个很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使用自来水冲泡绿茶、黄茶、乌龙茶和红茶等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将其产生的茶垢分别进行定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红茶产生的茶垢质量显著小于其他茶类,而绿茶、黄茶和乌龙茶的茶垢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香气的SPME/GC-MS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茉莉花茶香气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的快速检验方法,以"春毫茉莉花茶"为材料,研究萃取头类型、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样品量对SPME吸附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同时研究脱附时间对SPME中茉莉花茶香气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SPME/GC-MS技术检测茉莉花茶香气,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测定茉莉花茶香气的推荐条件为用150 g茉莉花茶样品量、PDMS-100μm萃取头、在60℃下吸附2 h、脱附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