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1 目标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以黄土高原、长江上中游、风沙区等八片重点水土保持工程为突破口,加快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建设步伐.再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在重点治理区实施各种防治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大江大河减少泥沙、根治水害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水利部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召开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非常必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拍卖“四荒”资源使用权是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质量,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4.
<正>1 进一步加快“长治”工程治理步伐“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以来,到1996年底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万km~2.在控制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及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领导肯定、群众称赞、社会公认,充分体现出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速度还比较缓慢.目前,仅上游首批规划区还有近1/3的县尚未开展治理,全长江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尚待治理,涉及贫困人口2500余万人,这与治理开发长江、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及《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要求,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批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涵盖历史,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延安、榆林地区及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在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开发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关心,对水土流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关怀,是对全国特别是对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
<正>1 防治工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997年9月,国务院在陕北召开了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号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水土流失区变为秀美山川.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土保持工作做这么长的重要批示,是少有的,这说明党和政府对水土保持这项关系到当代和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千方百计做好这项再造秀美山川的跨世纪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12月5日至7日,水利部在山西吕梁地区召开了“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国务院在陕北召开的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与关怀,表明了水利部对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它对于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加大“四荒”拍卖力度,加快“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对于加速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我司通过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找出差距的基础上,讨论研究了世纪之交水土保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199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998年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工程地位,大力推进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进一步抓好“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抓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试点,调整制定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实施科教兴水保战略,搞好理论学习和人才培训,加快水保产业化步伐,面向新世纪,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信息快报     
信息快报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确立   (本刊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到20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到2030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基本治理一遍,大部分地方实现山川秀美。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90年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力和风力两种侵蚀形式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1/3。其中,黄河、长江、淮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的近50%。       全国北方片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00年12月24日~28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办,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承办的全国北方片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培训班在西安举办。来自黄委、海委、淮委、松辽委四大流域机构及北方15个省(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规划、设计部门及重点项目地区水利水保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设计单位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共60人参加了培训班。   水利部水保司焦居仁司长,为全体学员讲了题为《推进跨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第一课。   焦居仁司长着重强调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思路是: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江总书记和朱总理批示精神,高举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旗帜,发挥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作用。围绕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2)适应形势,调整思路。①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节约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以七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坚持工程、林草和农技三大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农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江河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江河治理,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③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调整思路,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妥善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强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把退耕还林落到实处。④从实际出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有:①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概论;②水土保持项目规划;③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编制;④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⑤水土保持项目的工程设计。   举办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快适应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郭治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高屋建瓴,从战略、全局、政治的高度,为水土流失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宏伟目标.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认真贯彻落实批示和陕北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进一步提高了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再认识.我们局在总结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甘肃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相信通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甘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1 基本情况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境内地形复杂,山地、高原、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总土地面积45.4万km~2,总人口2500多万.甘肃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全省80%以上地区属半干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算,毕节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后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2702km~2,年均减少泥沙流失1591.28万 t,年减少洪涝损失粮食1727t,坡改梯年增产粮食12125t,经济林果业也逐渐成为毕节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生态环境逐渐转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黄河水土保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60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在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发展的。提出了近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进行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土壤水蚀风险评估。综合运用RS和(31S技术以及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简称RusLE)来定量化地评估土壤侵蚀。建立了一个关于土壤侵蚀、斜坡长度/坡度、降雨侵蚀和人类活动的评估系统。评估值输入修订的世界土壤亏损方程式中,用来计算土壤退化进程的风险,土壤退化又叫土壤侵蚀。利用榆林和靖边两地区的1987年和1999年的陆地卫星TM传感图像来制作研究区土地使用/覆盖情况的地图,然后用这些地图产生RusLE方程中的人类活动因子。使用ERmapper/Info两个软件来管理和处理主要数据,及处理卫星图像和表格数据源。根据统计分析,3985.9km^2(33.12%)的土地面积有轻微到中度的土壤侵蚀,2941.4km^2(24.44%)的土地面积有高的土壤侵蚀,总土地面积中3522.1km^2(29.27%)正面临着很高的土壤侵蚀风险,总体上来说,研究区处于高的土壤水蚀风险中。  相似文献   

14.
<正> 1 1996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进展1996年第三次会议后,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落实了3000万元的治理经费,启动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开展了56个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这批新上的重点县连同近年来陆续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黑土区位于我国东北黑土区的南部,总面积约1.23×10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3×104km2,占辽宁省黑土区总面积的26.99%。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区耕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河床抬高,水库淤积;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繁,损失加重。依据辽宁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步伐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全社会、多部门参与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部门应做好行业归口管理。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 ,建好示范工程 ,建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为全面开展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1 1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1.1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省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发展经济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蓬勃开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多万hm~2,完成高标准重点治理面积22.67万hm~2.其中修建水平梯田10多万hm~2,建设水土保持林110多万hm~2,种草1.86万hm~2,发展经济果木林12万hm~2.“六五”期间每年完成6.2万h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七五”期间每年完成13.3万hm~2,“八五”期间每年完成20万hm~2,治理速度显著加快.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治理,年土壤流失量由1160万t减少到460万t,山地土壤有机质提高2倍以上,全氮含量提高1倍以上;强度流失区治理后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平均下降8℃,冬季上升3.6℃,空气湿度提高6倍;山地植被覆盖度由28.7%上升到72.2%;全县几条主要河流河床平均下降0.26m,蓄水量每年增加2.3亿m~3,作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1800hm~2,复种指数由145%提高到245%.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的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流域上下必须把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建设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京津水源工程上游生态与水质保护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自然流失是城市水土流失的次要方面 ,城市建设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城市水土流失的主体。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因素。推进城市水保工作的具体措施是进一步强化领导 ,搞好规划 ,广泛宣传 ,继续搞好示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发展社会经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行建设监理制,依法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