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40d稚鱼和70d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均从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分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消化道细菌可归为3类: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纲β-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相似,稚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嗜冷杆菌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为稚鱼与早期幼鱼消化道的最优势菌,分别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78.6%和75.6%,而弧菌在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中的数量均较低,分别仅占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的2.8%和1.1%.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等3种乳酸菌仅见于早期幼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虾苗及其在海水和淡水2种养殖条件下生长到体长9~10 cm时的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结果显示:虾苗、肠道和鳃样品在门水平上菌群均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虾苗菌群以乳球菌属(36.1%)、未成功分属的γ–变形菌纲的菌株(25.5%)、芽孢杆菌属(13.5%)、Solibacillus(7.9%)、假单胞菌属(5.0%)和节杆菌属(2.5%)为主,鳃的菌群以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为主,肠道菌群在海水养殖中的以发光杆菌属(22.9%)、弧菌属(18.2%)、乳球菌属(13.3%)、纤维弧菌属(8.0%)、希瓦氏菌属(5.5%)和芽孢杆菌属(5.4%)为主,而在淡水养殖中的以希瓦氏菌属(57.4%)、乳球菌属(18.8%)和芽孢杆菌属(6.3%)为主,弧菌丰度小于0.1%。养殖条件对凡纳滨对虾鳃中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养殖水体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通过平板计数及细菌的分离鉴定,对健康鳖肠道、患病鳖肠道以及其养殖水体中菌群的数量、种类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病鳖肠道菌群总量(1.21×105)~(4.9×107)cfu·g-1,明显高于健康鳖的(3.2×104)~(7.13×105)cfu·g-1,且菌群种类较健康鳖多样;健康鳖肠道优势菌为肠球菌与柠檬酸杆菌,患病鳖肠道优势菌为柠檬酸杆菌、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细菌均在病鳖肠道内分离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对其肠道菌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A、B、C、D)的抗病性能,对4个罗氏沼虾选育群体和1个非选育群体(E)进行了溶藻弧菌肌肉注射感染试验,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不同罗氏沼虾群体间感染组和对照组肌肉组织中弧菌的变化情况,根据感染成活率的差异性,分析其中3个罗氏沼虾群体(A、C、E)肠道组织和养殖水体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肌肉组织样品中微生物主要分为6个门,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次优势门为变形菌门,软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含量相对较低;各感染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而乳球菌属、乳酸杆菌属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组织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主要分为3个门,分别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基于不同罗氏沼虾群体肌肉组织中不同时间段内溶藻弧菌的含量,5个群体的抗弧菌感染能力分别为ABEDC,与感染成活率结果一致。综上,罗氏沼虾体内的菌群结构和养殖水环境密切相关,但相对独立;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的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A群体和C群体感染成活率差异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许禔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12-11114
[目的]进一步评价戊糖乳杆菌R1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草鱼幼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戊糖乳杆菌R1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 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戊糖乳杆菌R1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戊糖乳杆菌R1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 d后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由于戊糖乳杆菌R1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结论]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草鱼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等比例混合剂的应用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试验池塘分别施用1 mg/L枯草芽孢杆菌、1 mg/L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5 mg/L)和植物乳杆菌(0.5 mg/L)的混合剂,研究其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pH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及pH没有明显影响.混合剂对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2.37%和45.56%.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使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4.60%、31.63%和14.54%、15.59%.混合剂、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和对照组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分别为3.02×105、3.09×105、3.13 × 105、3.45 × 105 cfu/ml,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混合剂不仅能有效地改良水质,而且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8.
以蛭弧菌、光合细菌、乳酸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水产生物肠道有益菌作为1种微生物制剂,以泼洒的方式应用于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探究其对水产养殖环境、养殖生物肠道菌群结构、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革兰氏阴性、阳性菌群以及本土革兰氏阴性、阳性菌群数量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相比,试验组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光合细菌、有益菌数量均增加,本土微生物留下的生态灶由有益菌填补,维持了菌群平衡。该微生物制剂具有改善水体和生物肠道菌群结构以及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对虾消化道分离出的1株乳酸菌优势菌株HN3,分别对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进行体外拮抗实验,同时通过乳酸菌拌料投喂的方式开展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液及中和酸性后的胞外液均对2种弧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乳酸菌拌料投喂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养殖存活率、日增体质量和特定增长率(P0.05);对虾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的乳酸菌和总细菌数量大幅增加,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乳酸菌添加剂量4×106~5×106cfu·g-1的综合养殖效果最佳。此株乳酸菌适应对虾消化道的环境并能定植,对抑制对虾消化道弧菌数量、优化体内菌群组成和改善养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乳杆菌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从牙鲆肠道分离的 1株鼠李糖乳杆菌P15和 1株干酪乳杆菌 ,通过试验研究其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和演替规律。在投喂含有 1 2× 10 9cfu/ g乳杆菌的饲料 5d后 ,消化道定植的乳酸菌超过 10 6cfu/ g ,其后维持在 10 6~ 10 8cfu/g动态平衡中 ;同时随着乳酸菌的增加 ,2组鱼消化道的弧菌均从 10 7~ 10 8cfu/g降低到 10 5~ 10 7cfu/g。停喂乳杆菌 7d后 ,2个试验组鱼消化道的乳酸菌均从 10 5~ 10 6cfu/ g下降到 10 4~ 10 5cfu/ g ,P15组鱼小肠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7cfu/g ;LC组鱼盲囊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6cfu/g ,小肠中弧菌数量也有显著的增加。试验结果表明 ,2种乳杆菌均能在牙鲆消化道内定植 ;乳杆菌的投喂和定植 ,使牙鲆消化道中的弧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取样、平板分离的方法,分析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个样点5次取样过程中,微生物含量总体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含量变化幅度最大[(33.72~197.23)×10~5cfu·g~(-1)],真菌含量变化相对较小[(7.87~48.64)×10~3cfu·g~(-1)],而放线菌含量变化稳定[(20.14~33.18)×10~4cfu·g~(-1)]。细菌含量类群Ⅰ(大于70.00×10~5cfu·g~(-1))平均9.2个样点、占总样点的28.67%;类群Ⅲ(小于30.00×10~5 cfu·g~(-1))平均为8.6个样点,占总样点的30.67%;类群Ⅱ[(30.00~70.00)×10~5cfu·g~(-1)]平均为12.2个样点,所占比例最大,为40.67%。真菌类群Ⅰ(大于70.00×10~3cfu·g~(-1))平均仅3.8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为12.67%;类群Ⅱ[(30.00~70.00)×10~3cfu·g~(-1)]平均为6.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1.33%;类群Ⅲ(小于30.00×10~3cfu·g~(-1))平均19.8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6.00%。放线菌3种类群所占比例与真菌类似,类群Ⅰ(大于70.00×10~4cfu·g~(-1))平均仅1.4个样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4.67%;类群Ⅱ[(30.00~70.00)×10~4cfu·g~(-1)]平均8.4个样点,所占比例为28.00%;类群Ⅲ(小于30.00×10~4cfu·g~(-1))平均20.2个样点,所占比例高达67.33%。  相似文献   

12.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 103~3.00× 105 CFU/mL,弧菌0.1×103~1.65×104 CFU/mL,芽孢杆菌0.06×103~1.09× 103 CFU/mL;沉积环境中各类细菌数量的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5.8×105~2.95×107 CFU/g,弧菌0.8×104~2.75×105 CFU/g,芽孢杆菌6.1×104~5.30×106 CFU/g.水体环境异养细菌与沉积环境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环境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与水温呈线性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芽孢杆菌与DO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弧菌与DO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和独山子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10;NaCl盐浓度的ISP5培养基,对两泥火山样品进行可培养菌分离、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新疆两泥火山中共分离得到26株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乌苏泥火山13株,分属于7个属:Nesterenkonia、Bacillus、Salinicoccus、Nocardiopsis、Halomonas、Halophilic和Micrococcacea,其中Nesterenkonia属为优势菌群;独山子泥火山13株,隶属于6个属:Halomonas、Marinobacter、Bacillus、 Salinicoccus、Nocardiopsis和Halolactibacillus,其中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属为优势菌群.4株可能为潜在的新种.[结论]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潜藏着新的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东居延海作为内蒙古高原主要湖泊之一,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1/2R2A培养基,从湖泊水样中分离获得74株细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的菌株最多,共有39株,约占全部细菌的53%;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第二优势类群,共有19株菌株,占全部菌株的26%;除此之外,还分离获得了9株来自芽孢杆菌纲(Bacilli)、6株来自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以及1株来自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菌株。这些细菌属于23个属,其中以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为优势种群,共9株。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50±0.50)%、0.930 0±0.005 3、6.29±0.03和(4.33±0.07)%。菌落总数、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起始时分别为2.00×105、1.55×102和<100 cfu/g;进入贮藏期后4个月期间,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cfu/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株细菌,对其中157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84.8%,芽孢杆菌3.6%,李斯特菌6.7%,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市售鲜猪肉的细菌污染状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便从源头上控制市售鲜猪肉的安全,甚至为细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遵义和安顺地区农贸市场采集24份鲜猪肉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鲜猪肉表层与深部细菌含量分别在(1.87~7.13)×105cfu/g和(1.0~1.3)×104cfu/g,分离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塔特姆氏菌、耶尔森氏菌、沙雷氏菌、不动杆菌、莫拉氏菌和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均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对麦迪霉素、淋必治、氯洁霉素、灭滴灵、阿奇霉素、吡哌酸、洁霉素、复方新诺明、罗红霉素和先锋霉素IV的耐药性达1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5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时期S1、担轮幼虫时期S2、D形幼虫时期S3、壳顶幼虫时期S4、稚贝时期S5)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从每个发育时期的幼体样品中各分离出30株细菌,并对150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50株细菌归属于2门3纲8目12科16属39种;在门水平,5个时期幼体样品中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优势属为弧菌属(51/150)、假交替单胞菌属(43/150)、芽孢杆菌属(16/150)、交替单胞菌属(9/150),占总数的79.3%;其中弧菌属在S1(43.3%)、S2(36.7%)、S3(36.7%)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1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6.7%)、动性球菌属(10.0%)和枝芽孢杆菌属(6.7%),在S2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3.3%)、亚硫酸杆菌属(20.0%)和芽孢杆菌属(13.3%),在S3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16.7%)、动性球菌属(13.3%)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假交替单胞菌在S4(36.7%)和S5(40.0%)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4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30.0%)、芽孢杆菌属(16.7%)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在S5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23.3%)、芽孢杆菌属(16.7%)和Pontibacillus(10.0%)。研究表明,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的固体发酵条件和干燥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麸皮、豆粕等比例混合为最佳发酵基质,含水量65%,水中添加5%蔗糖和5%酵母粉、pH值7.5、32℃培养24h时,发酵物含菌量最大,达9.62×109cfu/g。发酵物经65℃真空干燥,活菌数为9.581×109cfu/g,为最佳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