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氧化剂在冷却牛肉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冷却牛肉保质期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用对冷却牛肉进行保鲜处理,每隔3d对各组牛肉样品的感官质量、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嫩度、失水率、色泽等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茶多酚、维生素C与维生素E联用能明显延长冷却牛肉的货架期,当配比浓度为0.02%茶多酚+0.02%维生素E+0.05%维生素C时,达到最优标准,冷却牛肉在4C贮藏,货架期达21 d.  相似文献   

2.
淡水鱼微冻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草鱼、鲫鱼微冻的最适温度,研究了微冻速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微冻保鲜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感官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温度法和电阻测定法测得淡水鱼微冻的最适温度为-3℃;快速微冻处理的淡水鱼品质明显优于慢速微冻;微冻鱼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保鲜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温度的波动越小对淡水鱼挥发性盐基氮的控制越有利;淡水鱼微冻保鲜期内,菌落总数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在贮藏后期随微冻保鲜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温度的波动越小对菌落总数的控制越有利;感官指标分析表明,在-3±0.1 ℃下贮藏的鱼体感官变化很慢,即使贮藏了30 d,淡水鱼仍属感官1级.通过测定草鱼、鲫鱼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结合感官评定,草鱼、鲫鱼微冻保鲜30 d,仍然达到GB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草鱼片贮藏过程中品质易变化的问题,研究不加盐(生鲜,对照组)与加盐(生鲜调理,w(盐)=2%,处理组)处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片在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测定其理化、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评价2%盐处理对4℃贮藏草鱼片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相关指标与各主要鲜度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更适宜作为该条件下草鱼片品质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草鱼片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汁液流失率、白度及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鲜度指标K、Ki、H及Fr值中,Ki和Fr值更适合评价该条件下草鱼片的品质变化。综合挥发性盐基氮、K值和感官指标的变化,2%盐处理可以将冷藏草鱼片货架期从6d延长到10d,利于鱼肉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4.
不同减菌方式对冰温贮藏草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杀菌和柠檬酸淋洗3种方式处理草鱼片,然后在冰温(-0.7℃)下贮藏,考察了3种处理方式对草鱼片总菌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pH值、总酸度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处理方式均能抑制细菌生长,延缓蛋白质腐败,其中以臭氧杀菌处理效果最好。由蛋白质腐败指标TVB-N值到达一级鲜度预测草鱼片货架期,臭氧杀菌、柠檬酸淋洗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货架期分别为15、10和9d。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长冰温贮藏草鱼片的贮藏期,通过盐浸和冰温真空脱水的方法降低鱼肉冰点,从而降低冰温贮藏温度。将新鲜草鱼片用4%盐水在–0.5℃下浸渍10h,然后冰温真空脱水至60%±1%含水率(冰点为–4.2℃),设定了2组冰温组,T1组贮藏温度设定为(–0.5±0.5)℃;T2组为(–3.5±0.5)℃,以4℃冷藏组CT作为对照。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其pH值、菌落总数(TBC)、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进行相应的感官评价,探究贮藏温度对草鱼片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冰点的方法降低贮藏温度,能够减缓草鱼片TBC、TBA和TVB-N的上升速度,显著延长贮藏期。–0.5℃与–3.5℃冰温贮藏的样品贮藏期分别为50d和60d,冷藏的样品贮藏期只有30d。综合分析,–3.5℃贮藏的草鱼片保鲜效果最优,感官最好,其次是–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鲜(冻)肉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方法。[方法]用福斯8400全自动定氮仪代替传统国标法GB/T5009.44—2003(半微量定氮法)测定鲜(冻)肉类中的挥发性盐基氮,通过方法的改进,对比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改进后的全自动定氮仪方法与原国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且改进后检测方法的精确度优于原国标法,同时避免了人工滴定产生的试验误差。[结论]应用全自动定氮仪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快速、效率高的优点,适合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改进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复合膜在草鱼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为原料,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及不同贮藏方式下复合保鲜液的pH值变化、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细菌总数、失质量率、感官评分,研究草鱼在复合型保鲜液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贮藏期与感官评分呈负相关,且壳聚糖复合膜组能有效保持鱼肉的感官品质,防止草鱼肉营养价值及鲜度的下降,明显改善鱼肉品质;贮藏期与氢离子浓度指数的大小(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细菌总数、失质量率呈正相关,且壳聚糖复合膜处理能有效缓解氢离子浓度指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细菌总数、失质量率的上升。由结果还可知其他处理情况相同时,4℃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翘叶提取物和壳聚糖复配保鲜剂对冷藏猪肉的保鲜作用。[方法]通过研究不同配比连翘叶提取物和壳聚糖制成的复配保鲜剂处理冷藏猪肉的颜色、pH、感官评分、菌落总数对数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确定连翘叶提取物和壳聚糖的最佳配比。[结果]对照组在冷藏7 d左右猪肉出现腐败变质。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样的pH、菌落总数对数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明显降低,肉样货架期有所延长,其中以连翘叶提取物和壳聚糖浓度比为1∶2时保鲜效果最好。[结论]连翘叶提取物和壳聚糖复配保鲜剂对猪肉起到明显的保鲜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连翘叶资源作为天然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组,A组放在-3℃的冰盐混合物中微冻保鲜,B组放在0℃的碎冰中冷却保鲜,每隔2d测定相应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冻结点为-2.5℃,微冻保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鱼肉的腐败变质,一级品的保藏期为10 d,二级品的保藏期为18 d,29d后初期腐败.  相似文献   

10.
鲤鱼冻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鲜鲤鱼为原料,采用复合蒸煮袋(PE BOPP复合材料)包装,镀冰衣和未镀冰衣两种处理,在 18C冻藏5个月内,对样品进行感官检验、含水量测定、鱼肉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结果表明,新鲜 切段鲤鱼块包装后,在-18C,镀冰衣鱼体可冻藏130d,未镀冰衣鱼块品质下降较快,仅可冻藏70 d。  相似文献   

11.
徐坤  陈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68-2470
[目的]探讨加工工艺和贮存条件对宠物食品中维生素的影响。[方法]根据各种维生素不同的功能特性,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在宠物食品中。采用同步荧光法测定在挤压膨化、制粒、贮存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结果]在挤压膨化、制粒及贮存过程中,各种维生素随着温度或时间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贮存时间对维生素E的影响最大,而制粒和膨化对维生素B6的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开发宠物食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对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仕群  阳刚  郭正富  李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58-17659
[目的]研究五倍子、黄芩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防治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0、1.0%、2.0%、4.0%)饲喂草鱼,7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进行攻毒。[结果]中药复方添加量为2.0%与4.0%时,对草鱼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率为80.7%,这2种剂量的药饵组与无药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中药复方能有效防治草鱼细菌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3.
李景芬  刘莉  曹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3):20514-20516,20529
[目的]克隆草鱼的PKR基因,为草鱼抗病毒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上斑马鱼(AJ852023.1)和鲫鱼(AY293929.1)的PK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3对简并引物;采用100μg/ml PolyI:C体外分别处理草鱼肾细胞(Ctenopharyngodon indellus kidney cells,CIK)12、36、48 h,并提取处理后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后用降落PCR方法扩增这3个处理时间细胞中PKR基因。[结果]处理12 h时未扩增出PKR基因,处理36和48 h时都扩增到了PKR基因,并且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有所升高,扩增到的部分序列与鲫鱼和斑马鱼的该段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00%和81.48%。[结论]试验成功获得了草鱼PKR基因的部分序列,PolyI:C高效诱导草鱼PKR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开创治疗草鱼类病毒病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榨取的荔枝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方法]分别采取热压榨、冷冻解冻压榨、冷压榨方法制得荔枝汁,研究VC、总酸含量及色素、色度等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在贮藏期间荔枝汁VC含量减小,总酸含量及色素、色度指数增大。[结论]3种压榨汁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升高;荔枝汁中VC不稳定,不易保存;冷冻解冻压榨汁褐变较缓慢,趋势平缓,冷压榨汁色度最不稳定,褐变较快。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饮料中的维生素B_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波  周敏  杨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02-5503,5509
[目的]建立维生素饮料中维生素B6的微生物检测法。[方法]利用卡尔斯伯酵母菌(ATCC 9080)对维生素B6极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定量测定出试样中维生素B6含量。即以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相对于各浓度水平标准物质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试样中维生素B6的含量。[结果]试验方法精密度分别为1.5%、1.1%及1.5%,相对标准偏差为0.788 7%,回收率在96.5%以上。[结论]微生物法可以作为维生素饮料中维生素B6的检测方法,且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莓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品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32-8832
[目的]测定草莓中维生素C含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20份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随其成熟度的增加而增长,其维生素C含量从草莓绿熟期到釜红期由33.79%升高到46.91%,表明草莓的最佳采收期为全红期,该时期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该试验方法的回收率为95.67%-100.08%,表明碘量法是可以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且该方法具有所需试剂少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9%,精密度偏低。[结论]该研究为增加人们对草莓的保鲜常识以及正确食用草莓补充营养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文华  于翔  富丽静  姚福向  张健  李赫  胡宗云  张涛  张继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93-14895,14930
[目的]为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在水产饲料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草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分析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能提高血清溶菌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但是,低剂量黄芪多糖不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香菇多糖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但不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结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0(P1)、0.033(P2)、0.067(P3)、0.100(P4)gP2O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P3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3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0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O(P,)、0.033(P2)、0.067(P3)、0.100(L)gP20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R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1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