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安全性"角度出发,对3个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的办公建筑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变流量运行方式对含水层参数变化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地下水源热泵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取水系统井壁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对地下水源热泵运行方式的区域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分别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变流量运行方式运行5 a后对含水层孔隙率的影响程度与定流量运行方式相比分别减少了45%,48%和44%,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程度分别减少了48%,51%和46%;在考虑气候区对建筑负荷特性影响时,地下水源热泵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的区域适宜性由高到低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使得库区水位的变幅一般都在30m以上,因而沿岸的取水泵站都将面临着大变幅水位情况下取水方式和机组选型等问题。本文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大变幅水位水源泵站的取水方式及机组选型,其中包括各种取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装置型式,提出对扬程进行分段,以适应水位变幅时机组的运行要求。最后,以三峡库区某供水工程为例,说明了机组的选型过程,分析了不同的运行工况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无坝渠首改建成有坝渠首后,抬高了上游水位,改变了原河道的水流及输沙条件。由于对无坝取水改建成有坝取水的变化情况认识不充分,致使改建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有些还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本文根据实际运用情况和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将无坝渠首改建为有坝渠首时,应考虑的坝区河势规划、建筑物的尺寸及布置、运行管理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保水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的新型衔接性建筑物,其水力特性关系到整个输水工程的成败,但就原体型来看,保水堰在不同水位运行时呈现出的三种流态都存在不良流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保水堰局部体型进行了初步优化,使其体型更加符合水流运行条件,使保水堰的流态、管道流速分布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并且增大了局部水头损失,对消能更有利。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基本吻合,体型优化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渗滤取水技术主要是集取河床潜流水和河床渗透水。取水原理是利用取水系统自身运行产生的诱渗方式,诱导河水下渗,穿过滤床表面滤膜(泥膜)及河床下砂卵石层,形成取水的持续补给。再通过河底反向钻孔群、过滤器进入渗滤孔及汇水系统,并经过河床底部基岩中开凿的水平输水隧道等工程措施取出地表,实现取水和制水一体化。该技术适用于取水河段河流保持有一定的径流量且为流动水体,河床下有足够厚度和分布面积的砂卵石层天然滤床,具有稳定的基岩地层。取水构筑物由渗流孔群、汇水硐室、输水隧道、集水竖井等组成。介绍了浠水县南城水厂采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实例及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渗滤取水技术主要是集取河床潜流水和河床渗透水。取水原理是利用取水系统自身运行产生的诱渗方式,诱导河水下渗,穿过滤床表面滤膜(泥膜)及河床下砂卵石层,形成取水的持续补给。再通过河底反向钻孔群、过滤器进入渗滤孔及汇水系统,并经过河床底部基岩中开凿的水平输水隧道等工程措施取出地表,实现取水和制水一体化。该技术适用于取水河段河流保持有一定的迳流量且为流动水体,河床下有足够厚度和分布面积的砂卵石层天然滤床,具有稳定的基岩地层。取水构筑物由渗流孔群、汇水硐室、输水隧道、集水竖井等组成。介绍了浠水县南城水厂采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实例及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库区取水泵站在上游水库大水位变幅下与下级泵站之间流量不匹配的问题,【方法】基于水泵变频调速原理和某梯级提水设计系统模型,采用定性相似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取水泵站在水库不同水位下,水泵工况、变频运行范围及运行工况参数,针对取水泵站在大水位变幅下与下级泵站间的流量匹配计算提出了建议。【结果】在上游水库不同库水位下,采用变频运行方式进行泵站供水量和下级泵站需求流量之间的匹配调节完全可行;定性相似分析计算法也为流量匹配结果提供了验证。【结论】水泵变频技术和定性相似分析计算法可用于库区取水泵站的水泵机组在大水位变幅下变频运行时额定工况点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渗滤取水技术在浠水县南城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滤取水技术主要是集取河床潜流水和河床渗透水.取水原理是利用取水系统自身运行产生的诱渗方式,诱导河水下渗,穿过滤床表面滤膜(泥膜)及河床下砂卵石层,形成取水的持续补给.再通过河底反向钻孔群、过滤器进入渗滤孔及汇水系统,并经过河床底部基岩中开凿的水平输水隧道等工程措施取出地表,实现取水和制水一体化.该技术适用于取水河段河流保持有一定的径流量且为流动水体,河床下有足够厚度和分布面积的砂卵石层天然滤床,具有稳定的基岩地层.取水构筑物由渗流孔群、汇水硐室、输水隧道、集水竖井等组成.介绍了浠水县南城水厂采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实例及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根据黄河浪店水源工程引水闸前设计高水位347.70 m及低水位347.34 m,相应斜坡沟流量为821 m3/s及337 m3/s,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含沙量条件下运行时闸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含沙量及粒径的分布以及闸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拦沙设施的拦沙效果等进行了试验观测,并对浪店泵站取水防沙水工模型试验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水位条件下、水流含沙量不高时可以冲刷形成汊道,为不同时期水泵成功取水进行灌溉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闻建龙 《排灌机械》1994,12(4):53-55
河岸明流溢洪道或灌区取水建筑物的控制堰,通常上游相对堰高很小,而下游相对堰高很大,对适用于这种情况的堰形研究较少,注意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提出的机翼形堰有其明显的体型特色,本文对这一堰形用有限元法解出了它的泄流能力和堰面压强分布;研究表明,这种堰是河岸明流溢洪道或灌区取水建筑物控制堰的一种实用堰型。  相似文献   

11.
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枢纽工程、输水管网、灌水器等四部分。要想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延长工程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关键是要正确使用及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微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根据它的组成逐步进行的,具体如下:一、水源工程1·水源工程建筑物有地下取水、河渠取水、塘库取水等多种形式,保持这些水源工程建筑物的完好,运行可靠,确保设计用水的要求,是水源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2·对泵站、蓄水池等工程应经常维修养护,每年非灌溉季节应进行年修,保持工程完好。对蓄水池沉积的泥沙等污物应定期排除洗刷。开敞式蓄水池的静水中藻类易…  相似文献   

12.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主要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布置受很多因素影响,所遭遇的水力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取用水量的保证程度、泥沙淤积和水流流态等,这些问题对泵站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通过MT抽水站和QL泵站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取水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法兰式刚性止水铸铁闸 ,系河南给排水设备制造厂生产的市政工程下水道排污设备 ,利用它结构简单 ,防腐性能强 ,刚性水封不易更换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用作水工塔式建筑物分层取水设备 ,具有经济实用 ,事半功倍的效果。南充市高坪区响水滩水库 ,在 1989年取水建筑改造中 ,采用了这项技术 ,经 10年的运行实践证明 ,它具有运行可靠、经济、适用的优点 ,为塔式取水建筑物的改造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新路子 ,有一定推广价值。1 问题的提出水库取水 ,水温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四川盆地的中小型水库 ,多属集雨面积产水 ,根据水稻生长对水温的…  相似文献   

14.
取水泵站优化运行调度研究对泵站节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针对取水泵站的工作特点,以取水泵站日运行耗电费最小为目标,考虑峰谷电价及清水池调节容积对取水泵站日运行耗电费的影响,建立了含定速泵或双速泵的取水泵站优化运行调度数学模型,并利用基于动态规划法的求解策略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原有泵型不变且同等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该取水泵站采用本文优化后的运行方案较目前实际的运行方案,可有效地实现充分利用清水池调节容积应对峰谷电价进行错峰运行,泵站运行耗电费可明显降低,这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是合理、有效的,对类似的取水泵站节能运行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区河流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充分考虑取水建筑物的引水防沙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因此,从山区河流的特点出发,在介绍取水建筑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工程实例和运用情况提出工程改进措施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国内外取水建筑物的研究现状,探讨山区河流取水建筑物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为例,研究升船机正常运行时竖井内水位变化对顶部机房鞭梢效应的影响。采用附加质量法模拟竖井内水体和黏弹性边界,运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升船机塔柱和顶部机房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对比顶部机房在高低两种水位下的自振频率和地震响应。结果显示,当竖井充水至高水位时,结构自振频率下降5%~18%,但顶部机房特征点位移增加4.5%~68%,加速度增大23.2%~45%,因此,升船机顶部机房应加强抗震防护。  相似文献   

17.
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双向竖井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和完善双向竖井流道优化型式,对双向竖井流道进行内外型线及分叉段型式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标准k-ε紊流模型和雷诺时均的N-S方程,结合龙山水力枢纽工程运用CFD软件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并比较了不同竖井出水流道方案的水力损失,揭示了不同方案竖井流道内部各段水力损失分布规律,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案竖井出水流道内部流场及速度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模型试验结果,证实了双向竖井流道优化设计的可靠性。优化结果表明:竖井分叉段设计好坏直接决定竖井后半段水力损失,通过调整竖井内外轮廓线可以有效减小竖井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提升贯流泵装置外特性。优化后竖井贯流泵装置反向运行最高效率达60.5%,较优化前提高3.8个百分点;正向效率达到72.18%,较优化前提高1.67个百分点。模型试验反向运行最高效率57.56%,正向运行最高效率72.67%。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城市取水泵站进水建筑物布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长江引水三期工程取水泵站水力模型试验,针对单台泵运行和多台泵组合运行等多种运行条件,对进水池表面流态和典型过流断面流速分布进行了量测;并据此分析了进水池产生主流居中,底坎附近和底坎前区域产生回流区,进水流道前产生由池壁流向中间机组的斜向流,以及在边机组进水流道进口处产生间歇性漩涡等不良流态的原因。提出了取消底坎,在进水池扩散段设置八字形导流墩和边机组进水流道前设置消涡板等改善不良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改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进水池进水流态,提高水泵运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水库下泄水温的影响是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同取水方案下,水库的下泄水温过程不同,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也不同.以下浒山水库为例,将单层取水和分层取水方案下的下泄水温作为边界条件,应用一维河道水量水温耦合模型,预测出不同方案下的下游河道水温,在考虑河道水生态(如溶解氧含量、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下,分析得到不同取水方案对下游河道水生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水方案水温变化对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单层取水水温影响的鱼类比分层取水的多.  相似文献   

20.
引水岔管水力特性三维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 紊流数学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75º非对称引水岔管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体型岔管的压强分布﹑流速分布﹑压强与流速沿轴线变化、以及水头损失,其中水头损失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岔管体型和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