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青 《广东园林》2011,33(4):28-31
公园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州城市公园实施“拆围透绿”行动,使公园实体层面上向城市空间开放,成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性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2.
广州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放式边界是实现公园开放性的重要体现,其规划设计对公园开放性的达成有重要意义。以老公园拆围透绿边界改造和新建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设计为切入点,对广州开放式城市公园的边界进行调研和分析思考,从植物、地形、水体、入口设计和游憩空间设计5个方面,对其边界处理手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开放式城市公园的边界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公园"绿岛"变为城市"绿链",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现,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北京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当城市比较均匀地享受这样一个"绿链"的生态价值时,对整个城市要素的合理流动自然起到了助推作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共享发展成果变得越来越现实。  相似文献   

4.
<正>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其中"三环"为打造"一道绿隔城市公园——二道绿隔郊野森林公园——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优化公园绿地功能布局,让市民走得进去。据统计,全北京市各类公园由改革开放前的20多个增加到今天的700多个,公园类型不断丰富,公园数量成倍增加。城市公园要更好地服务市民日常休闲的需求;郊野公园要满足市民不同类型的休闲游憩需求;森林湿地公园的建设,要为首都戴上"绿色项链",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概念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将公园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加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根据地理与文化对公园进行布局等等。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概念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将公园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加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根据地理与文化对公园进行布局等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典型景观的集合.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乡土化植物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修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建设也逐渐繁荣起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考虑到公园的主题、空间、效用等层面是否适宜。从城市公园景观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出发,探索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茶博园的设计为例,研究了其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典型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以来,暴涨的游客数量与公园管理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本文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为例,提出城市免费公园的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应及时转变设计思路,坚持人性化设计理念,增强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缓和矛盾,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天河公园“拆围透绿”工程边界空间绿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界空间绿化是开放性城市公园的重要因素,是衔接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措施。以广州天河公园“拆围透绿”工程为例,分析边界空间绿化存在通透性不足、与城市融合度不高、地域文化缺失、绿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采用“保留、清杂、复绿”景观策略,确定点状、带状、片状景观3种绿化模式,制定“护栏+绿化”、绿化组团、“微地形+绿化组团”3种空间分隔手法,并从复绿植物种类选择、通透植物空间结构、活化林下消极空间、柔化公园边界空间、强化城市地域文化、加强空间绿化管理6个方面进行绿化提升,优化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评价怀化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密林的质量,从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层次结构及三维绿量密度等方面 查找城市公园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及周边地区在城市公园绿地新建或改建过程中构建 生态型密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选取怀化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 40个有代表性的密林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功能和视 觉效果为准则层建立公园密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综合得 分和评价等级 。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为 I级的密林 9个,其中郊野公园 7个、城市公园 2个 。 与郊野公园相比较,城市公园 密林主要存在植物种类单 一、乡土植物比例低、乔木植物数量组成不合理:层次结构简单、郁闭度值小:乔木、灌木株数密度 小,总三维绿量密度小等不足 。针对城市公园密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控制部分植物过多种植、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合 理引进外来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等总体优化策略,并对城市各公园的密林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方案首先对设计场地的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居民需求进行分析,运用城市生态学理论规划设计枣庄市紫云湖公园景观。同时论证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的重要性;体现了了城市公园"以人为本,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顺 《绿色科技》2012,(8):37-39
指出了公园设计要想得到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推陈创新,丰富公园文化的内涵,以便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着重研究了现代城市公园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脉表达,简述了文脉的含义与内容,就公园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文脉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市2020年绿化工作方案》于5月26日出炉。该市将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与疫后重振相结合,新建城市绿地700公顷。其中除新建、改建、续建汉阳区龙阳湖公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月溪公园30座城市公园外,还将建成100座"口袋公园",成为武汉有史以来"口袋公园"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汉市将启动为期两年的"城市公园绿地5分钟服务圈"构建行动,计划连续两年开展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近自然"城市公园的概念与内涵、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并以新乡市卫河公园的改造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近自然"城市公园理念在城市公园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但是剧增的人口与有限的城市绿地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通过对郑州市不同面积、地段和建成期的绿荫公园、文化公园、文博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的调查,归纳影响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建立测算模型。从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在决策、设计实施和管理阶段的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城市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衡量和在城市生态建设、旧城区公园绿地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基于“全健康”理念,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得出“全健康”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在此基础上,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园艺疗法、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提出康复性环境、可控性游线、健康性教育、应急性场所、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特色游线打造、健康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系统之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优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也能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期许。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探讨了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姜松  万婧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4):83-86,73
通过对人的活动,以及日常社会生活对街区公园的要求的分析,探究街区公园设计如何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并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街区公园的有效途径。探讨街区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及实现城市公园对人的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功能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草原公园原绿化情况及景观效果的分析,初探城市旧公园景观改造重塑。从城市公园景观改造造景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公园改造设计特点及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分析了绿化植被在造景中的应用。通过改造,草原公园成为锡林浩特市市民户外游憩观景的休闲绿地和城市景观,与锡林浩特市城市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