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2015年宜都市植保站从英格尔公司引进、试验茶尺蠖性信息素,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茶树和其它生物安全性好;可以少用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2012年宜都市茶树栽培面积6 333hm2,总产量1.2167万t,总产值3.38亿元。茶叶已成为宜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宜都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茶尺蠖在宜都王畈、五眼泉、聂河、松木坪、潘家湾等茶主产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市发生233hm2。幼虫咬食叶片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英格尔公司生产的茶尺蠖信息素在茶园茶尺蠖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优化集成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我们开展了茶尺蠖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尺蠖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诱集材料茶尺蠖信息素诱芯,注塑三角型诱捕器,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1.2试验地该试验设在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三组石顺本、石立贵两农户茶园进行。该试验茶园地形较密闭,与其它的地块隔离较好,茶树为多年生,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是茶叶上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的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期在每年的6~9月。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Buzura thibetaria Oberhu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造成茶叶减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幼虫咬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茶叶减产60%以上,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影响成茶品质。2010年铜仁地区老山口茶场暴发茶尺蠖.使十多年生的33.3hm^2茶园毁于一旦;2011年玉屏县亚鱼乡暴发茶尺蠖.55.3hm^2优质茶园被茶尺蠖啃食,形如火烧,无茶可采,只有全部翻犁重植,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7.
25%辛甲氰乳油防治茶尺蠖防效好陈雪芬肖强姚惠明(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杭州310008)25%辛甲氰乳油是陕西秦东农药总厂的产品,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于1996年在杭州进行了茶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防治效果显著。1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设25%辛甲氰乳油1000、...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是英山县茶叶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为害较重.2016年对英山县茶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在茶园茶尺蠖的防治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 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 (Wilkinson, 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茶尺蠖和茶毛虫是鄂南茶树的主要害虫,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呈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使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叶减产60%以上。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导致减产。由于茶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为开展茶尺蠖的大量饲养,研究制作了一种产卵纸条,该产卵条制作简单、应用效果好,着卵量较之前的卵条提高45.95%;将之应用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大量饲养,平均着卵量为195.9~225.4粒/条。本研究结果对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生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亦根  黄明度 《昆虫天敌》2001,23(4):181-184
茶尺蠖Ectropis obiqua Prout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对它的生物防治研究国内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从茶尺蠖的研究基础一大量饲养和它的病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信息素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绒茧蜂放蜂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而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则是茶尺蠖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天敌。为了寻找一条以虫治虫的新途径,我们在研究了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1976年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性的试放,1977年又正式进行了放蜂试验,获得初步成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又名茶尺蛾、小茶尺蛾,俗称拱拱虫、量寸虫,是豫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大量发生时可将整片茶园吃成光杆,导致茶叶减产60%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15.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2年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对抗药性较强的小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幼虫有较高的致死效果。为探讨该药对茶树害虫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择茶尺蠖为应用对象,以当地常用的高效氯氰菊脂4.5%乳油为对照,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药后1 d,茶尺蠖低龄幼虫全部死亡,3龄以上高龄幼虫部分死亡;药后3 d,茶尺蠖幼虫死亡率高达100%,且药后3~7 d内未见田间有新的茶尺蠖幼虫出现。由此可见,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对茶尺蠖也具有较高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后,检测茶叶无农药残留,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3种药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等3种农药防治茶尺蠖的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和7 d,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0%。药后7 d,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达86.7%,而48%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低于80%。说明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基本特性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EoNPV属昆虫杆状病毒属A亚组,单粒包埋型。其病毒粒子平均大小62×220nm,具有特异的肽谱、DNA内切酶谱和血清学反应特性。在动物机体及离体细胞中均未显示对非宿主昆虫和人畜的致病能力和遗传诱变效应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EoNPV对其宿主昆虫茶尺蠖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茶尺蠖人工饲养及EoNPV人工增殖技术的建立,及具有光保护作用的EoNPV杀虫剂剂型的成功筛选,为EoNPV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EoNPV作为茶尺蠖的生物控制剂,应用于茶园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