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硫磺菌β-葡萄糖苷酶产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硫磺菌产β-葡萄糖苷酶的液体培养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装液量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等外部培养条件确定的条件下,硫磺菌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黄豆(制浆)15.0g/L、葡萄糖20.0g/L、初始pH值5.5,最佳培养时间为96h。  相似文献   

2.
香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对香菇ZHX-1液体培养得到的菌丝球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玉米粉21 g/L,酵母膏5 g/L,KH_2PO_4 1 g/L,MgSO_4 0.5 g/L,pH4.5,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8.5%,装液量100 mL/250 mL,培养7 d,增菇激活酶的添加量0.2%。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菇菌丝球的生物量为2.54 g/L,胞外多糖的含量为2.34 g/L。  相似文献   

3.
高效获得金针菇闽金1号产漆酶条件,为实现漆酶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P-B试验、响应面法(RSM)、中心组合试验(CCD)对闽金1号产漆酶的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碳源和氮源为蔗糖、蛋白胨+酵母粉,蔗糖、MgSO4、KH2PO4对漆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最优产漆酶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2.27 g/L、MgSO40.96 g/L、KH2PO41.25 g/L,在此条件下,漆酶活性为945.981 U/L,是原始条件下(334.73U/L)的2.83倍。  相似文献   

4.
优化了以桑叶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由毛云芝菌(Coriolus hirsutus)生产漆酶的培养条件,即培养料起始pH、装料量、封口情况、接种量、发酵时间对漆酶活性的影?并观察了该菌在优化后培养条件下的代谢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自然pH,装量为10 g/250 mL三角瓶、封口纱布4层,接种量为5 mL种子液/瓶,培养时间为10 d,酶活达到1.37×104U,优化后结果比初始设计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5.
木耳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木耳属中的三个种的 2 7个菌株的产过氧化物酶、漆酶能力的检测 ,筛选得到一漆酶高产菌株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AP4。并且对AP4的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摇瓶实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的成分为 :碳源羧甲基纤维素(CMC) 5g/L ,氮源NH4NO3 L -天冬酰胺 (L -As paragine) 2 4mmol/L ,培养基的初始pH4 0 ,培养温度2 5℃。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灵芝富硒能力的几个参数如摇床转速、培养温度、pH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能在含有低质量浓度亚硒酸钠100mg/kg的培养基中生长,并能在菌丝体内富集硒。当培养温度30℃、pH7.5、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7d,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试验结果为富硒灵芝菌丝体生物量为40.6g/L,菌丝体硒含量为1572.89μg/g,总富硒量为63859.17μg/L。  相似文献   

7.
菌核侧耳β-葡萄糖苷酶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核侧耳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为6.0产酶条件最优。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50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72h后,酶活力达最高,为1.86U/g(湿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以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的云芝液体发酵菌丝体粗多糖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去除淀粉的研究,为今后云芝菌丝体粗多糖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了条件。试验选取酶用量、温度、pH、酶解时间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法去除云芝菌丝体粗多糖中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在加酶量1 mg/g、pH6.5、温度100℃、酶解时间40 min;糖化酶在加酶量40 mg/g、pH4.5、温度60℃、酶解时间2 h的条件下,能明显酶解去除云芝菌丝体粗多糖中的淀粉。  相似文献   

9.
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提高鸡腿菇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活性.试验以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适宜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复合营养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麦芽糖4%,牛肉膏0.6%,黄豆芽(煮汁)200 g/L,洋葱(煮汁)100 g/L,MgSO4 0.12%,FeSO4 0.10%,CuSO4 0.03%,ZnSO4 0.05%]液体培养鸡腿菇,其发酵液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高达97.32%.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硫磺菌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天的菌丝体,以0.6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8.9×10^7个/mL。  相似文献   

11.
桑黄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桑黄产酶量的影响,研究桑黄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添加Cu2+浓度60μmol.L-1,维生素B1 1 mg.100-1.mL-1,漆酶产量最高,为7 666 U.L-1。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发酵条件对苹果轮纹病拮抗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苹果轮纹病细菌No.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含酵母浸膏5g、蔗糖20g、蛋白胨10g的1000mL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最大;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和蛋白胨;当温度为28℃,pH7.0,在250mL三角瓶中装40mL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培养时间96h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酸性条件下(pH4),细菌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13.
蔡金华 《现代园艺》2014,(24):14-17
座壳孢(Aschersonia Montagne)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其侵染害虫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是重要毒力因子。本文通过分析子座形态及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确定菌株WYSD-16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菌株,对其产蛋白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佳产酶培养基:40g/L的麦芽糖,20g/L的蛋白胨,4×10-4mol/L Mg2+,400mg/L的VB6,p H值6.0;最佳产酶条件为:接菌量8ml,装液量150ml/250ml,菌龄5d,培养时间10d。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蛋白胨3g/L,MgSO4 0.5g/L,K2HPO4 1.5g/L,KH2PO4 0.2g/L,ZnSO4 0.03g/L,MnSO40.03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菌丝体产量可达8.655±0.258g/L,是基础培养基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以药用真菌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之一2-苯乙醇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培养基(g/L)为50葡萄糖,5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5硫酸镁,0.1 VB1,pH 为5;装液量为120 mL/250 mL 三角瓶;接种量20%;转速150 r/min;26℃恒温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樟芝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达到1.24 g/L。  相似文献   

17.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尖顶羊肚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白砂糖30g·L^-1、豆粕粉15g·L^-1、KH2PO4 0.75g·L^-1、MgSO4·7H2O0.5g·L^-1、维生素Bt0.03g·L^-1。最优液体发酵条件为温度25℃,培养液初始pH7,接种量10mL,转速120r·min^-1,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18.
真姬菇融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与漆酶转化体系筛选到一株真姬菇融合菌株(金山1号),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pH及含水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该菌株的漆酶活性、生产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山1号在PDA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活力较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5,最适含水量60%~65%,漆酶活力为3.95 U·mL-1,生产周期可缩短3 d~5 d,生物学效率72.86%,与真姬菇相比提高了17.15%,表现出该融合菌株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培养实验从 2 2个广泛栽培的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了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 ,并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株深层发酵所需的营养因子及非营养因子条件 ,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时间等。研究发现G7的最佳培养条件及目标产物不同 ,所需的培养时间也不同。G7在对数期内大量形成胞内多糖 ,在 6 0h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 5 33mg/mL培养液  相似文献   

20.
周全  徐翎 《食用菌学报》2011,18(2):39-41
以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液体摇瓶培养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碳氮源、接种量及培养时间进行研究,筛选出培养的适宜条件,并将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L):马铃薯200 g,小麦粉20 g,酵母粉1 g,MgSO43 g,KH2PO42 g,VB110 mg。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0 mL/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外源激素NAA能极显著提高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