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攸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从湖南引种至浙江的攸县油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对与果实产量有关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就各种不同造林密度进行了试验,得出冠高(x_1)、冠幅(x_2)与单株产量(y)的回归方程:y=0.048 x_1-4.537;y=0.034 x_2-2.24。结果表明,攸县油茶的最适造林密度为每亩500~950株(即7500~14 250株/ha),以此密度造林可达到早实高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花棒植苗造林成活率低,影响造林速度。为此,我们进行了花棒扦插造林试验。试验地设在榆林县牛家梁林场沙地上。选择当地花棒枝条截干作插穗,用1年生实生苗作对比。造林试验共分6组33个小区,对比排列,每小区面积为0.3公顷,栽植300株(穴)。扦插造林每穴4根插条,植苗造林每坑栽植1株。扦插造林采取随砍、随剪条,随栽植,栽时留头3厘米。栽后随即搭设死物(柴草)障蔽,并于当年和次年9月,采用机械抽样,分别进行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项目的调查,每小区抽样面积为20%。  相似文献   

3.
刘国荣  王世君 《林业科学》1992,28(3):220-225
我们通过对气象因子与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和对入选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各月份中作用的分析,将六七月份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四五月份平均气温确定为病情测报因子。其当年值预测式为y=b_0+b_1x_1+b_2x_2……+b_(12)x_(12)(x_1、x_2……x_(12)为前1—12年测报因子观测值;b_0、b_1……b_(12)为相应回归系数);由23年全省历史资料建立的病情指数预测式为y=68.31-1.68x_1-0.5638x_2+0.36x_3(x_1、x_2、x_3分别为气温、湿度、降水预测值);全省发病面积预测式为y=(-0.13325+0.00533x)Sy(式中,x为病情指数预测值;Sy为全省幼龄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根据各地区发病面积比例系数和各地区轻、中、重发病面积的百分比,可预测各地区发病面积和轻、中、重发病面积。应防治面积为重、中级发病面积与20%轻病级面积之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剂量土壤保水剂对青石山和砂石山2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土壤保水剂用量对青石山区和砂石山区刺槐植苗造林成活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豫南地区杨树插干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植苗和插干造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共设2个区3组。结果表明;杨树插干造林第1年生长量较植苗造林生长量大;插干造林一个育苗周期比植苗造林育苗节约资金32.9%;插干造林成活率高于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投资比植苗的节约资金44.4%。  相似文献   

6.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7.
植苗锹造林     
用镐或郭列索夫锹造林破土面大,土壤水分容易散失,操作不便,造林成活率低。近年来,当地林业职工在郭列索夫锹基础上,改进成一种小巧轻便的植苗锹。它用于1—2年生针叶树植苗造林,工效快、质量高。一人一天能掉苗660株。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摘     
<正> 截流换土造林整地法辽阳农业大学张淑润等1986—1988年在辽西地区进行了截流换土造林整地试验。结果,植苗区土壤含水量21.3%,比汇水带高11.2%,植苗区土层内蓄积的水分平均为218.5mm,相当于7—10月降水量的的70%以上,刺槐造林成活率97.5%,当年高生长1.45m。整地方法:分汇水带和截流带,交替配置。汇水带不整地,保留原植被,带宽3m;截流带(栽植带)宽4.5m,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苏打盐碱土区小果白刺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上进行小果白刺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11.0的重盐碱地,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3.1%,4a生造林保存率为78.2%;以pH值9.5—10.0的林地表现最好,平均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0.3%和87.3%。每株施腐熟农家肥1.0kg,4a生平均单株结果量为3.60kg,是对照结果量的3.60倍;不同造林密度的覆盖率有一定差异,初植密度为1m×2m的4a生林地的覆盖率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是松毛虫卵期二种寄生性天敌。为了便于人工利用,根据害虫虫口密度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放蜂量,编制了赤眼峰和平腹小蜂寄生率与放蜂量、虫口密度的相关模式:y=2.6864x_1-0.1631x_2+34.9363(赤眼蜂);y=173.790x_1+0.005969x_2-6.9538(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11.
造林成活率、生长率(量)是衡量造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植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通过5年来预整地造林的实践经验和多点调查资料分析得知:影响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整地、土壤含水量、苗木质量、栽植技术以及造林时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水杉植苗成活期耐盐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在我省沿海地区可以推广.但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怎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该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本站条田内,地面真高1.5—2.0米,面积720平方米;土壤盐份呈自然分布,从0.05%以下、0.05%—0.06%、0.06—0.07%……0.10%以上7个等级均有,但面积大小不一.1982年全年气候正常,不旱不涝.试验地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东西分为12个垄,每垄宽2米,植树2行,行距1米,株距1.5米,每垄计40株,全试验地计480株苗木(见图).图中由西向东数第3、7、11垄为深栽,深度为30—40厘米;第1、5、9垄的1年生苗为浅栽.深度为10—20厘米,其他苗栽植深度为20—30厘米.图中三角为固定采土点,每垄4个,计48个.取样分0—20厘米与20—40厘米两层.盐份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3.
V型植苗锹融合了传统锹的切削、承载功能,同时具有锯的切割功能,使用时可轻易切断土壤中的草根、树根(5cm以下),能够确保栽植时的深度,从而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可比传统植苗工具提高7—9个百分点。尤其适用于林中空地、荒山荒地、荒草句等树根草根盘结度大的未整地的宜林地上植苗造林,植苟工效高,是传统植苗工具的3倍左右,即使是在已整地块上植苗造林,工效也比传统植苗工具提高23%左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部加利福尼亚州用松树(Pinus couIteri)的发芽种子造林,初步试验结果良好。这种方法与通常使用的植苗造林法比较有如下优点:①苗木扎根深,根系发达,成活率与植苗造林法高约二倍;②适应范围广,甚至在一般不能植苗造林的多石地区也可采用这种方法;③工效高。一般植苗造林一个工人每小时只能栽20株,用这种方法每小时可栽100个发芽种子,提高工效近4倍。  相似文献   

15.
沙柳在山东的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了沙柳的扦插繁育和植苗造林试验。观测沙柳扦插成活率、造林后沙柳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生物量积累等指标,结果表明:沙柳在试验区范围内扦插成活率80%以上;生长发育期比原产地显著延长;植苗造林成活率在86%以上,造林后植株受立地条件的限制,植株生长发育表现差异,但树体均生长发育正常,且部分性状优于原产地。沙柳可以作为生态经济树种在山东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9株柏木叶量度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冠高比、树冠系数的调查和分析,经逐步回归筛选出柏木载叶量(y)与柏木胸径(X_1)、冠长(X_2)的相关线性方程:y=-0.91051+0.25045x_1+0.57563x_3,复相关系数r=0.8247>t_(0.01)=0.2671,且方差分析F=5.0215>F_(0.01)=4.82,说明胸径(X_1)、树冠(X_3)与柏木叶量的线性关系极显著,柏木载叶量理论值与实际值X~2检验X~2=7.6382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影响栓皮栎等造林成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筛选影响栓皮栎等造林成活因素数量化方法,利用Basic程序在Corona微型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得到最优回归方程。基准变量y为每亩地上栎树的穴数,影响基准变量的因素保留了x_1(土层厚度)、x_2(土壤受侵蚀程度)、x_4(草本植物盖度)。并对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还探讨了土壤受侵蚀程度与土层厚度,以及土层厚度与每亩地栎树保存穴数两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了相关系数。这样,便科学地论证了在河北燕山东段的栓皮栎等的造林地选择条件,以及合理的播种造林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白刺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张英楠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1):47-47,51
西伯利亚白刺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树种。人工栽培时,可采用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直播造林: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含盐量在0.8%以下的盐碱地,将其耕起整平后,按株行距1 m×2 m挖深2~3 cm小穴,每穴撒入5~8粒经过处理的种子,覆土0.5~1.0 cm,一般5~7 d出苗。植苗造林: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用移苗器移栽于造林地,成活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