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花木蓝803(Indigofera amblyantha cv.803)是豆科木蓝属多年生饲用灌木,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利用野生多花木蓝经多年多次单株选择法培育而成的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产量高的新品种。对其育成品系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区域适应性评价表明,多花木蓝803年产干草12.74 t·hm-2,分别比野生多花木蓝和鄂西多花木蓝增产13.75%和16.56%;其种子产量为1.92 t·hm-2,分别比后者增产15.70%和11.60%;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7.58%~19.04%,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天然草地改良、栽培草地建植的优质豆科饲用灌木,也是控制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和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的优良植物,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鄂西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tha Crairb)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热耐干旱,夏秋在高温干旱地区仍可生长良好,较耐寒,冬季休眠状态越冬,是牛羊冬季保膘饲料,也是生物围栏和水土保持的优良灌木。对鄂西多花木兰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鄂西多花木蓝是适宜亚热带广大地区水土保持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它具有抗旱、耐热、耐贫瘠等特点,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鄂西多花木蓝是适宜亚热带广大地区水土保持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它具有抗旱、耐热、耐贫瘠等特点,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瑜  罗天琼  雷霞  杜春林 《饲料研究》2023,(19):101-105
试验旨在探讨混合比例对多花木蓝和宽叶雀稗混贮品质的影响。以多花木蓝(CK1)和宽叶雀稗(CK2)两个单独青贮处理为对照,设置多花木蓝∶宽叶雀稗鲜质量比分别为1∶1(I1P1)、1∶2(I1P2)、1∶3(I1P3)、1∶5(I1P5)进行混合青贮,每处理3个重复。青贮发酵70 d,测定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结果显示,不同混合比例混贮料的感官评价均较好,且随着多花木蓝混合比例降低,混贮料的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及pH值明显降低,乙酸含量增加,但不同混合比例青贮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显示,CK1青贮处理效果最好,I1P2处理次之。研究表明,从人工混播草地牧草加工与利用角考虑,多花木蓝与宽叶雀稗以1∶2混合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多花木蓝既是良好的牧草,又能作为优良的生物围栏。对多花木蓝的植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及营养功能作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多花木蓝作为生物围栏时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鄂西多花木蓝在贵州种植近10年的栽培材料、辐射诱变材料及野生材料共36份材料间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26条带,平均扩增115.8条带,多态性条带共609条,平均多态性条带76.1条,多态性条带占65.8%,表明各参试材料间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变异;材料样本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74,栽培材料的平均GS为0.778,野生材料的平均GS为0.742,C10辐射诱变材料的平均GS为0.824,C2辐射诱变材料的平均GS为0.791,说明野生材料的遗传变异最大,辐射诱变材料变异最小;聚类分析表明,材料可分为6大类,栽培材料聚类比较集中,辐射带来的变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聚类较为分散;贵州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对野生多花木蓝遗传分化影响较大,野生材料聚类受区域性小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贵州矿山治理、石漠化治理以及水土保持效果好的优良豆科灌木品种,通过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期的测定、生长速度、鲜草产量及抗逆性评价表明:多花木蓝、白刺花、木豆和羽叶决明的整个生育期及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多花木蓝和白刺花的鲜草产量明显优于木豆和羽叶决明,抗逆性评价表现为白刺花可达10级、多花木蓝8级、羽叶决明6级和木豆5级。在贵州矿山治理、石漠化治理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可选用多花木蓝和白刺花作为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利奴羊在高海拔高湿山区的饲养对策黄永宏江苏农学院(225001)李永明长阳县农牧局覃发家长阳县火烧坪畜牧示范场我国南方现在未开发利用的草地约3亿亩,其中湖北省鄂西山区就有可利用草山2100多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山面积的29%。火烧坪草场位于湖北...  相似文献   

10.
各地     
正江西草地畜牧业新模式富了12万养殖户江西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和农业秸秆等资源,使该省草食畜得到了持续发展,带动了近12万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江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积极探索草地开发利用,各地涌现出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季节性利用土地养殖母牛、"农户繁育+公司育肥"、乳肉兼用母牛养殖、圈牧结合-高床养羊、湖草利用-产业开发等多种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宜昌地区地处鄂西,草地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发展草地养殖业,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所关心、重视的生产建设项目。1983年,宜昌县百里荒廖家林草地定为南方草地建设和发展畜牧业项目点之一,我区其它山区县也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要科学地、有效地开发草地资源,尤其感到缺乏经验和技术。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南方草地建设项目专家组和湖北省项目技术组的支持下,由宜昌地区畜牧特产局牵头,于1983年4月成立了“宜昌地区草地开发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各地     
《中国畜牧业》2014,(18):14-15
<正>江西草地畜牧业新模式富了12万养殖户江西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和农业秸秆等资源,使该省草食畜得到了持续发展,带动了近12万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江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积极探索草地开发利用,各地涌现出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季节性利用土地养殖母牛、"农户繁育+公司育肥"、乳肉兼用母牛养殖、圈牧结合-高床养羊、湖草利用-产业开发等多种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帕米尔、天山、阿尔太、北高加索等山地有7.8亿公顷草地和牧场,这些牧场虽则生长着优良的牧草,但是由于山坡陡峭多石,除局部地方为牛、绵羊、山羊、牦牛利用外,大部地方利用率不高。为了提高草地和牧场的利用率,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高山地带发展肉牛业,为此要正确地选择适宜于高山地带繁育的品种。目前在苏联繁育的肉用牛品种有十个即:哈萨克白头牛、卡尔梅茨牛、海福特、阿别尔基—阿古斯牛、短角牛、撒塔—盖特沃塔、卡罗维斯、夏洛来、利木辛和克阿  相似文献   

14.
梁泽胜 《青海草业》2011,20(2):34-37
分析了都兰县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兰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地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巩固和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都兰县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兰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地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巩固和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6.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具有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持久性好,耐牧性强,耐旱、耐寒、耐涝、抗病虫害等特性,牛羊喜食,适合建植永久性放牧草地和割草地。在我国推广种植已有30多年,是我国南方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石漠化治理和草牧业生产的主要骨干草种之一。但是,目前该品种存在种用性状退化和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其种子产量和良种繁育效率,文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现状、种性复壮、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施肥、刈割、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得出种性复壮、施肥、刈割、收种等是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良种繁育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从田间选择优异植株、施肥、刈割和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该优良牧草品种的良种繁育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平  王文 《畜牧兽医杂志》2016,(4):69-74,77
以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草地生产管理为例,基于当地环境资源和气候条件,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草地生物产量和生产经营效益的角度,对现行的高产饲料作物和人工放牧草地相结合的饲草生产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适用于滇中和相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暖季型和冷季型相结合的一年生高效饲草生产系统,暖季型多年生放牧草地与冷季型一年生饲草互补系统,多年生人工草地与短期饲料作物相结合的草田轮作系统,以及半放牧半舍饲的家畜饲养管理系统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该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浅析党陈延(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共和,813001)青海省湖东种羊场位于青海湖东侧,是青海省纯种羊繁育基地之一,199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种畜场。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管理现有草地资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获得寄主识别范围广、结瘤固氮能力强的抗逆高效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根瘤菌资源,本研究从贵州省22个县(市)5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根瘤菌株,观察菌体形态结构,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果后,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多花木蓝根瘤菌,采用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结瘤固氮能力强、植物促生效果好的优良根瘤菌株。结果发现:共分离纯化获得33个根瘤菌株,经鉴定分属6属22种。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6株,其中分离自罗甸县沫阳镇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的菌株LMIR32-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其固氮酶活性高达263.05 IU·L-1,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5个优良菌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豆科牧草共生体系在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草地学报》2010,18(2):F0003-F000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初发展为草原研究室,1990年正式命名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草地研究所。研究方向包括: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与创新研究;高产、优质、抗逆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牧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与利用研究;退化草地改良治理与利用研究;草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