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公司于1990年8月从省公司带回很少量“消毒净”,于9月下旬选定高州镇官杨管理区官岸村陈汉尧大蚕户进行与漂白粉消毒效果对比试验。该户在技术员的直接指导下,把消毒净与漂白粉各按规定浓度,对蚕室、蚕具分别消毒处理,分别饲养蚕,分别上簇,采茧、出售、结果表明消毒净消毒效果良好(见下表)。根据初试结果,今年蚕造开始时,公司组织了全体蚕技员骨干进行讨论,一致认为,消毒净配制使用方便,保证消毒效果,保证货源供应,广大蚕户也都欢迎,公司购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开始,我们与高要县丝绸公司合作,在高要县的蛟塘镇赤坳管理区,莲塘镇上察管理区,广利镇砚洲管理区开展了细蚕片叶立体育试养。通过三个点23个蚕户春、夏、秋三季共试养蚕种49张,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实践说明,细蚕片叶立体育既能养好蚕、创造高产,又能节省桑叶,充分有效地合理利用蚕房,蚕座面积,节省养蚕操作时问,提高劳动生产率,产茧产值达到(或接近)平面育的水平,但还有不足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采茧工效,简化簇具、提高茧质,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1989年11月下旬,我们在清城区附城镇长(土布)管理区新村,蚕桑专业户李计新处,采用竹栅簇进行结茧试验,取得了结茧量多、采茧速度快的效果。1990年,我们在全市一些蚕区进行扩大试验。据统计,全市使用竹栅簇达1000多张(每张3片)。搞得较多是清城区、清郊区,达700张。其次是连南县,达260张。英德、阳山、佛冈、连县等也开展了试验。清城区洲心镇佛祖管理区禾丰村蚕桑专业户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我省有关科研单位所研制的新蚕药复方抗菌增茧素和新型的养蚕消毒药剂——消毒净,90年下半年开始于我县农村养蚕生产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宣传,这两种新药物已经在我县迅速地推广应用。一、复方抗菌增茧素的实验与推广。 90年夏秋期,我县于鱼湾镇水头村进行用复方抗菌增茧素的实验并以氯霉素为对照。实验方法:(1)选取发生蚕病比较严重的蚕户为实验户,蚕病主要为脓病和“白口仔”病。亦选取个别实验户为发生蚕白僵病的。(2)实验区与对照区同样进行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即养蚕前用漂白粉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5.
为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革新技术,节省养蚕的劳力,降低养蚕成本是革新技术的目标,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用劳力较多的环节之一,目前我县蚕区在生产上不少蚕户因劳力不足捉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窝边茧”较多,使茧质下降,直接影响蚕户的经济收入。为此,我们协助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开展了“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的生产中间试验,经1992年6月至10月和1993年5月至6月在三坑、太平、浸潭、石潭、白湾、桃源等镇进行试验,取得了省工、省力和提早熟蚕又保持茧质的效果,蚕农满意。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秋林 《广东蚕业》2007,41(2):16-18
去年晚秋,我市部分蚕区由于蚕血液性脓病在5龄蚕期大暴发,大部分蚕农颗粒无收,损失惨重。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广大蚕农对消毒认识不足,消毒走过场,消毒防病方法陈旧、单一,消毒效果差。为此,我们指导蚕农提高消毒防病认识,强化消毒,严格做好蚕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优氯净”消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优氯净”是一种高含氯的有机化合物.纯品呈白色粉末状,有浓厚的氯味,含有效氯62—64.5%.1976年,我所在有关部门协助下,进行了优氯净的消毒效果试验.1977—1978年,又连续在实验室及农村试验,对其消毒效果及使用方法,作进一步研究.试验表明,优氯净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效果良好等优点.可用以配成水剂、烟剂或粉剂,不仅可用于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还可以用作蚕期中消毒和蚕体消毒.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8.
真菌病(僵病)是蚕业生产常见的病害之一.近20多年来,广大农村养蚕防病一直推广使用"防病1号"、"蚕座净"等蚕体蚕座常规消毒药剂,对减轻蚕病损失、提高蚕茧产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防病1号"、"蚕座净"是以甲醛为主要消毒成分的蚕药,对人的眼睛、鼻咽具有强烈的刺激,消毒人员会产生流泪、咳嗽、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开展中草药蚕体蚕座消毒剂的研究试验,对于应用绿色环保蚕药,提高蚕病防治效果,保护蚕业生产和人们居住生活环境,保护蚕农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2年以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2004年春期南浔区2户蚕农试用试验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经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2004]38号文件批复同意,我们于中秋期组织了南浔、吴兴区和德清县开展了临床中试试验,共计有34户农民参加.经过3县区蚕桑站和有关乡镇蚕桑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中试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县蚕户习惯使用氯丹油预防蚕室蚂蚁。但氯丹油刺激气味浓,对人畜危害大,而且不能达到灭杀整巢蚂蚁的效果。今年6月份,我县部份蚕户开始试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灭蚁蟑”,效果很好。接着,我司在全县14个镇的蚕户开展大面积试验推广。现将试验推广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应用情况我司自6月份部份蚕户试验使用“灭蚁蟑”收效后,很快就在站长会议上进行介绍和宣传,讲授药物使用方法,并将药物交给站长带回去,要求全县蚕区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丁秋林 《蚕学通讯》2007,27(1):33-34
去年晚秋,我市部分蚕区由于蚕血液性脓病在5龄期大暴发,大部分蚕农颗粒未收,损失惨重.通过调查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广大蚕农对消毒认识不足,消毒走过场,消毒防病方法陈旧、单一,消毒效果差.为此,我们指导蚕农提高消毒防病意识,强化消毒,严格做好蚕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场黄洞原蚕点是去年种桑今年开始养蚕(秋繁开始养原蚕)的新原蚕点。黄洞管理区属深山林区,气候凉爽、日夜温差较大,夏天晚上都要盖棉被,因此对养好夏秋蚕非常有利。全管理区有九个自然村,216户人家、2048人、有耕地1026亩,已种桑300亩,其中去年冬种植今年已投产的70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消毒防病是养蚕制种业所面临的首要课题,尤以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更是重中之重,于是各种蚕药相继问世,对蚕病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蚕用消毒净便是其中的一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消毒杀菌剂,其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的消毒杀灭作用已被证实,但为了弄清楚全龄使用消毒净进行叶面净化对养蚕制种是否存有不良影响这一问题,于2000年秋做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座净”是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研制的新的蚕体消毒复合增效剂。含有多种选择性较强的消毒灭菌成份,对家蚕各种僵病的分生孢子、病原细菌、微粒子孢子、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浓核病毒等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同时具有对蚕儿安全低毒、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少的优点。我们将该药作农村养蚕蚕体蚕座消毒效果中试,以常用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剂作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药物:新蚕药“蚕座净”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对照药物“漂白粉防僵粉”由蚕户自行配制,另设新鲜石灰粉对照。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九七七年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病理生理研究室发表了蚕用新消毒剂优氯净消毒效果的试验报告,指出:优氯净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新药剂,可用以配成烟剂、水剂和粉剂等多种剂型,并具有杀菌全面、用药量少、使用方法简单、操作安全、效果好等优点。为使蚕业消毒剂有所更新换代,并积极稳妥地为推广应用这一蚕业新消毒剂作准备,我系蚕病实验室于1979—1980年将优氯净与常用蚕业消毒剂[漂白粉、毒消散,敌蚕病(或称防病1号)]的消毒药效作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市的蚕茧商品生产,过去多是生产队蚕桑专业组承包经营,现在已承包到户,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一来,出现了养蚕分散,蚕户设备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蚕病难防治,尤其新养蚕户,普遍存在不重视消毒防病,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挫伤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蚕作稳产高产,推广小蚕共育已势在必行.我市推广小蚕共育,曾经试行了几种组织形式:1981年在蚕桑生产新区西牛脚公社的红湾、联民、红路三个大队推广小蚕共育试点,效果不错,平均单张产茧19.7公斤.这种共育室是国家出钱办.小蚕集中管理,大蚕分到各专业组饲养,共育室的人员由各  相似文献   

17.
凡周  仝德侠 《蚕桑通报》2007,38(4):51-52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分散零星的桑园已逐步被淘汰,桑园主要集中在重点镇、村,养蚕户数减少了,但户平均桑园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2倍。如睢宁县双沟镇现有桑园面积180hm^2,其中单桥和孟圩两村的桑园面积120hm^2。占桑园总面积的66.7%。桑园面积3000m^2以上的户占60%以上,由于户桑园面积的扩大,单季养蚕量的增加,小蚕共育率在逐渐降低,据调查,单季养蚕5张以上的户,大多自己养小蚕。而且大部分户没有小蚕专用蚕室。  相似文献   

18.
1.蚕病净消毒试验 1975年夏季我社有6个生产队的蚕室蚕具采用了蚕病净消毒,以漂白粉作对照,试验结果,5个队的15张蚕种,平均张产62.2斤,对照区11张,平均张产57.5斤,试验区比对照区提高4.7斤,茧层量也有所提高。 1976年春期,我们又在东方大队东升生产队进行试验,试验种16张,张产93.10斤;对照区用毒消散消毒,9张种,张产83斤。试验区张产比对照区提高10斤。  相似文献   

19.
李仕亚  赵义 《四川蚕业》2003,31(3):39-40
“养好小蚕一半收” ,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先决条件。搞好小蚕共育不仅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同时能够省工、省本、省叶。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 ,小蚕饲养模式由过去的集中共育过渡到今天的小蚕分户饲养。由于分散经营 ,户与户之间差距大 ,技术指导困难 ,养蚕设施跟不上 ,消毒防病不彻底 ,不加温补湿 ,不精选良桑 ,饲养粗放 ,从而导致小蚕发育不齐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我县蚕桑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 ,认真贯彻县丝绸公司提出的创建蚕桑专业村的号召 ,在 2 0 0 2年春 ,在经过前几年试点摸索的基础上 ,在姚集镇青年村全面推广小蚕联…  相似文献   

20.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4):51-51
去年十月中旬 ,笔者到老蚕区指导养蚕生产时 ,曾有一蚕户说 ,其上一批蚕因工作忙 ,养蚕只在蚕前消毒、蚕中喂饱桑叶 ,未曾添食任何蚕药 ,也未使用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病 ,饲养0 .2 5张蚕种 ,产茧 9.5公斤 ,产值 1 50 .1元 ,未见死蚕。他问是否可以今后养蚕不用添食蚕药和石灰了 ?我当时就说 :“你是偶尔成功 ,不值得提倡”,对他解释如下 :您可能是养蚕前消毒较彻底 ,批饲养量少 ,叶质好 ,喂叶足 ,加上 1 0月份的天气 ,也较适合蚕的生长发育 ,只要蚕生长健壮 ,饲养环境没有太多的病源存在的情况下 ,一般蚕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都能正常上蔟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