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我县过去栽植泡桐一直局限于冬、春两季,甚至认为秋季不落叶栽不活。为了迅速发展泡桐生产,扩大栽植时期,加速泡桐生长,王桥公社林场,于1970年10月下旬和1971年10月上中旬,连续两年进行了泡桐带叶栽植试验,发现带叶栽植的泡桐,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公社党委总结推广了这一经验,于1972年10月份在赵岗、胡集、陈店等7个大队进行了大面积泡桐带叶栽植。在近三年内共栽植了35万株,成活率达95—98.7%,第二年新抽侧枝最长达178厘米,100厘米以上的占65%,最短的在70厘米以上,而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落  相似文献   

2.
湖北太子山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太子山树种林种结构,进行了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苗木截干后栽植,设置了株行距为3 m×3 m和2 m×3 m的初植密度试验。经当年平茬及第3年间伐强度为40%和第5年隔行间伐的透光伐,对不同密度的兰考泡桐6年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考泡桐在试验区引种栽培初步成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2.09 m、3.28 cm和0.024 0 m3,明显优于当地杉木二代林的生长量,表现出速生丰产的特点;栽植密度对兰考泡桐的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以3 m×3 m或密度更大的林分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泡桐因生长迅速 ,材质优良 ,易于繁殖 ,近年来成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一个主要树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泡桐造林一般是采用大苗栽植 ,苗木费用较高 ,而且苗木较大 ,运输不便 ,苗木成本太高成为制约泡桐大面积栽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 ,我们对泡桐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埋根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功。与此同时 ,对泡桐苗、根两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 ,为泡桐大面积造林提供苗木(根 )保证。1 良种选择及种根处理良种是壮苗和木材优质高产的基础。所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都是经过国家验收的、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间作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新造泡桐林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湘阴县新造泡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泡桐与西瓜、白术、射干间作及对照4个处理,分析间作类型对泡桐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各间作处理均能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p0.05),其中间作白术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钙、镁、铁、锰、铜和锌等养分的含量最为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32.76%、7%、6.91%、12.97%、23.93%、31.72%、16.74%、34.65%、19.37%、19.03%、31.68%和56.82%。间作对20~40 cm土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各间作处理新造泡桐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p0.05)均为显著降低,其中间作白术的泡桐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减少最为显著,分别减少了29.25%和24.32%。泡桐林的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锰、铜的含量显著相关(p0.05),泡桐生长受有效磷和锰含量的影响更大。综上所述,泡桐与西瓜、白术、射干等浅根作物间作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且显著影响了新造泡桐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间作白术降低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最为显著。间作类型对20 cm以下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新造泡桐林不进行间作,当泡桐林吸收根系生长到土层20 cm以下时才开始开展间作工作。  相似文献   

5.
泡桐生长迅速,五年成檩十年成材。河南省自1980年发展泡桐以来,目前已成为我国泡桐的中心产地之一。近几年由于大面积单一栽植泡桐,大袋蛾的危害也十分严重。1987年周口、商丘、许昌、漯河、平顶山、洛阳等地市的50多个县普遍发生大袋蛾,受害泡桐达1.5亿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豫西黄土区有着适宜泡桐生长的光、热、水、气、土壤等气候生境条件,是河南省主要泡桐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该区泡桐发展很快,到1988年春,已栽植泡桐6000多万株。这样,如何经营管理好该区的泡桐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只有掌握了该地区的泡桐生长规律,才能制定经营管理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对豫西黄土区泡桐生长规律作过详尽、系统的报告。我们于1995年10月至1988年5月在灵宝县、陕县、三门峡市郊和  相似文献   

7.
泡桐是适于农田和“四旁”栽植的优良树种,在华北平原大力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是,这种树并非到处都可以栽植,只有种植在它的适生区,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丰产的特性。因此,研究和探讨泡桐的适生条件及生长规律,为进一步发展泡桐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1974年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林科所下达了本项研究任务,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同  相似文献   

8.
用隶属函数法对大田贵竹林废弃矿区引入的10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矿区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在种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植物对废弃矿区的适应是存在差异的。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邓恩桉、香樟和泡桐是废弃矿区最适宜栽植的树种,可作为废弃矿区恢复的先锋树种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泡桐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泡桐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水分状况直接影响泡桐生长速度。在春季到麦收后 ,适时浇水能显著提高泡桐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速度 ,年胸径净增 4~ 7c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在我国分布较广,北方已广为栽植。泡桐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的特点,民间有“一年一根杆,两年像把伞,五年可锯板”之说。1997年我们开始探索泡桐在华南地区的育苗、引种模式,经过几年的试验总结,我们对泡桐在华南地区的造林方法和防虫治病等方面积累了  相似文献   

11.
泡桐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病虫害研究进展赵忠懿钱振国田野刘俊磊(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王帮磊(南阳市林业调查设计管理站)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至今我国已发展农桐间作面积350多万hm2,栽植泡桐12亿株,但由于经常遭受泡桐丛...  相似文献   

12.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幼苗和幼树常因发病造成枯死。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进行大量无性繁殖,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泡桐丛枝病发生原因,过去有生理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等报导,但缺乏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4种不同类型行道树的生长规律及其对地下土壤结构、养分和水分供需关系的适应情况,探索适于上海市行道树的土壤结构和养分等管理模式,以改善上海市行道树生长状况。[方法]采用土壤填充颗粒粒径、结构土比例以及基质湿度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4种行道树在不同栽植基质下地上部分表型生长和根系发育状况。[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基质对悬铃木苗高有显著影响,对4种行道树根系发育及根系生物量积累均起到极显著作用。处理3栽植基质的悬铃木苗高最高(4.42 m),较对照组均值显著高出11.90%。4种树种根系发育的最佳栽植基质各不相同,处理8栽植基质下香樟根系发育最为优越,其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为162 564.21 cm、42 370.89 cm~2和833.98 cm~3,均显著高于对照等其它处理。银杏除根系总长在处理4栽植基质下达到最大值(26 498.01 cm),其余根系指标均在处理7栽植基质下发育较好,显著优于对照等其它处理。处理2栽植基质下悬铃木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广玉兰根系生长指标均在处理6栽植基质下达最大值。香樟、银杏、悬铃木和广玉兰根系生物量分别在处理8、处理7、处理2和处理6栽植基质下达到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1 029.52 g、871.93 g、1 294.84 g和1 025.62 g,且分别显著高出对照组均值80.44%、67.08%、61.21%和81.36%。通过模糊函数隶属法初步筛选出适宜香樟、银杏、悬铃木和广玉兰种4种行道树生长的栽植基质分别为处理8(土壤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80%,土壤湿度50%)、处理7(土壤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60%,土壤湿度40%)、处理2(土壤粒径5 cm,结构土比例40%,土壤湿度60%)和处理6(土壤粒径3cm,结构土比例40%,土壤湿度80%)。[结论]香樟生长对栽植基质水肥条件较敏感,适宜生长于水分适中、养分含量高的基质中;银杏较适生长在土壤通气良好、养分中等的立地,且其对水分要求相对较低;悬铃木适宜于通气性良好,水分和养分条件较好的基质中;广玉兰生长对基质含水量需求较大。对4种行道树进行养护时应根据其生长需求特点尽可能进行土壤水肥等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4.
1984年至1991年,在成县北部山区的次生林地进行了栽植泡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成活率66.08%,冻害率58.47%,8年生泡桐平均树高5.65m,平均胸径5.84cm,平均单株材积0.0076m~3,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5.
泡桐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是我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已发展到4亿多株,其中1983、1984两年栽植幼树保存株数约2亿株。由于泡桐自然接干能力差,一般主干较低,严重影响泡桐的经济价值。如何使低干变高干,培养高干通直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泡桐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致远 《山西林业》2006,(3):23-23,31
泡桐生长快,成材早,是我国主要的阔叶速生树种。其材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生物学特性泡桐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大,极限低温在-15℃以上的地区均可生长;泡桐耐干旱能力较强,年降水400mm~500mm仍能生长良好;其耐寒性因种类不同而异;泡桐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和山脊处栽植。泡桐对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疏松程度反应非常敏感,只有在土壤疏松、加强水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特性。泡桐为喜光树种,叶大枝疏,不耐庇荫,在平原造林中,多栽于四旁或农桐间作。在营造泡桐片林时不宜太密,否…  相似文献   

18.
霜天蛾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天峨(Psilogramma menephionlCiames)为害泡桐、梧桐、女真、梓、楸等树种,在镇江地区以食害泡桐为常见.发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树木生长深受影响,在泡桐苗期及栽植初期危害性特大.为了合理防治,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资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五年春季,为了适应泡桐大面积发展,我们进行了泡桐扦插育苗试验,从目前生长情况看,已成活的泡桐苗子,高达152厘米。通过试验,我们初步认为,泡桐扦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插时大田气温不再出现负值为宜。我们认为四月上、中旬为宜。二、切泡桐插穗时,一般掌握长度一市尺合适,还应注意插穗下边的腋芽痕迹,距离下端1—2厘米较好。  相似文献   

20.
泡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适于桐粮间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社泡桐发展很快。现在全社实现了农桐间作化,并在房前屋后、沟渠路旁广泛栽植了泡桐,使我社出现了新气象。但是,由于栽植时有些苗木较低,加之泡桐顶芽冬天有自然死亡的特点,引起部分桐树主干低矮、弯曲。这样,不仅降低了木材利用价值,也影响交通、耕作和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因此改造现有低干泡桐,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社贫下中农除采用平茬、抹芽、修枝等方法使泡桐由低干变高干外,遵照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