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抚育幼林是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提高造林成果的重要措施。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幼林抚育的中心任务是消灭林地杂草,如大兴安岭林区营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一般是当年进行2—3次抚育,包括培土、踏实、修坝埂、除草松土等措施,第二年抚育两次,第三年以后每年最少一次,直到幼林不受杂草影响为止。在半干旱和干旱区,幼林抚育更显得重要,幼林抚育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土壤管理,以调节林木对土壤水分的供需关系。在平原农区以哲里木盟保安林场为例,该场在1982年春季以小×美杨树为主营造防护林带,行距3~3.5米,当年5—8月以机械为主进行幼林抚育3—6次。经调查,抚育次数越多,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越高,幼林长势也越好。如护牧林带造林后当年抚育6  相似文献   

2.
绩溪县扬溪林场主要以杉木林为主,经营方针是以培养杉木中径级用材林为主,现有杉木林面积909.1hm2。本场积极造林,加强幼林抚育,适时适度进行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利用,及时更新造林,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绩溪县扬溪林场主要以杉木林为主,经营方针是以培养杉木中径级用材林为主,现有杉木林面积909.1hm2。本场积极造林,加强幼林抚育,适时适度进行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利用,及时更新造林,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近十年累计完成造林1.2万亩,抚育中龄林8000亩。但近年来在森林经营上也遇到些问题,由于林种树种单一化,相当一部份杉木林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三峡库区云阳柏木人工纯林内实施的改造试验,总结的抚育技术措施主要有:坚持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高效性和多功能的原则;以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为主;规范造林作业程序、适当应用新技术、加强土壤管理、适时林木抚育。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喀斯特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和封山改良3类经营类型群落特征和林分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类型的编目统计层次水平物种数量均呈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类型,除均匀度指数(E)呈现封山造林(0.761)封山改良(0.734)封山抚育(0.654),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指数(D)、Simpson指数(生态度优势指数,H)均呈现封山改良封山造林封山抚育;而群落稳定性则呈现封山改良(12.036)封山抚育(14.891)封山造林(17.223);(2)封山抚育类型的林分组成为光皮桦、猴樟、木姜子,林木以相对中径级木为主(50.8%),大径级木最少(4.8%);封山改良类型的林木组成为柳杉、木姜子、喜树、厚朴、侧柏,且目标树种柳杉、喜树和厚朴占据大量的比重(87.83%),而木姜子和侧柏仅占有12.17%;封山造林类型的林木组成为猴樟、木姜子、光皮桦,且目标树种所占比重最大(80.70%);(3)封山改良类型更有利于保持治理恢复区的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及维持群落稳定性,可作为今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建植与恢复的优选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由于受机械设备、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飞播林较人工林树种单纯,林木稀稠不匀,生长差异显著,林地生产力低。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抚育间伐较人工林更为重要,是飞播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措施。我省从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目前已成林163万亩,约有三分之一需要抚育间伐,怎样才能搞好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呢?主要应掌握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强度、间隔期以及间伐方法等技术关键。一、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与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7.
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广州军区南湾湖农场重视因地制宜、农林并举、开发林业。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大面积造林,至八八年止,已营造以六九杨、池杉和水杉为主的林木近2万亩,成活保存率在85%以上。同时,他们狠抓了林木的抚育管理,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杨树无根大苗的苗木培育、整地、造林及抚育技术,通过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达98%,林木生长与常规造林相差无几,减少林木后期管理费用80%。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碳汇林项目造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的生长量,促进林分的快速成林,以达到造林的目的,从碳汇林的造林地选择、整地、树种选择、栽培技术及造林后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总结一套高效可行的造林抚育措施,并对其项目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乌盟后山地区营造的大量林木,对防风固沙,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该地区土壤干旱缺水,再加上抚育工作跟不上,人们对天然降水利用不够,重造轻管,造成现有林木生长不良,提前衰退或枯梢死亡。为确保其造林成活后林木稳定生长,加强综合抚育管理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中耕松土除草 1.中耕抚育季节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进行中耕抚育,既能做到去除杂草,又能提高土壤在雨季接纳天然降水能力,促进林木生长 。 2.中耕抚育方式及深度 中耕松土除草方法根据造林前整地方法而定。…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燕山地区的天然栎林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依据林分现状、经营目标和适宜的经营措施将其划分为封育补植型、抚育培育型、抚育调整型和更新改造型4个经营类型;以生态保护优先和培育优质森林、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发育规律为指导,提出了具体的经营措施;其中封育补植型以封育和补植措施为主,抚育培育型以林木密度结构调控为主,抚育调整型以树种结构调控为主,更新改造型以大强度疏伐结合冠下造林为主。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碳汇造林成效的主要指标为当年造林成活率、林木长势、林分密度、造林3年后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树种结构、珍贵树种比例等。就碳汇造林的特点和长期的实践,从碳江造林苗木的调控与处理技术、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造林关键技术、抚育关系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它的核心是:最充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长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重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对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重要的意义。因通过抚育,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减免病虫害,增进木材品质,还可改良土壤。所以中央把它列为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广大群众也认为“造林不抚育,树就受委曲”,“造林不管理,树就难长起”。为了实视林木“丰产化”,我们不仅要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对原有及新造幼林的抚育。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试验所得的资料,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昭盟赤峰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450亩的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对幼林进行了抚育,不仅收入了三万斤粮食,而且经过抚育的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而没有抚育的幼林,其生长高仅50厘米,成  相似文献   

15.
第八讲 间作抚育 林地间作是农田防护林抚育的一项集约措施,即在造林后至林木郁闭前的期间内,在林地上种植适宜的作物。它不仅可促进和保证各项林木抚育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改善林木的生境条件,达到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的目的,还可在同一地面空间同时进行多层次的主体配置,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形成林农立体种植结构,实现一地多用,以林为主,多种经  相似文献   

16.
建局30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培育后备资源为主,开展中、幼林抚育,累计抚育面积54065公顷,抚育生产木材54万立方米,改善了林分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 ─—人工造林累计完成7901公顷,郁闭成林4065公顷。该局的人工野生大苗移植造林技术获呼盟科技进步奖。该局近年来因造林成绩比较突出,1998年获自治区人工造林先进单位,2000年获自治区封山育林先进单位。 ─—培育樟子松母树林1万亩,樟子松采种林3…  相似文献   

17.
杨干象是杨树主要的蛀干害虫,属于国内林木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主要为害5年生以下的杨树幼林。目前随着辽宁省锦州市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停耕造林、环城防护林及个体承包速生丰产林大户的迅速增加,杨树造林面积近三年来增加了4万余公顷,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杨干象已成为防治工作的焦点。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一、栽培抚育防治采用多树种混合栽植,避免树种单一化,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加强抚育管理,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制,清理林木病虫枝,增强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林木自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笔者介绍了播种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和混交造林技术4种林业造林技术,从制定林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林木抚育力度3方面总结了林木资源的保护措施。以期为今后林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加强林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者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早技术,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活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意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其核心是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长所需水分,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注重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 一、集水整地技术 1.山地造林集水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隔坡水平阶集水整地法,适于10~24度坡面,每隔5米挖一条环山水平阶,阶宽1.5~2米,阶面向内侧倾斜,并按株距打隔埂,阶边筑硬埂,埂高、宽均为20~30厘米。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