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生长和对黄萎病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然后接种黄萎病原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棉花根内总酚含量,诱导棉花根内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提高POD的活性,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另一方面,当黄萎病原菌侵袭时,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的侵染率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对于棉花植株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是一个关于植物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与改善植物营养、与病原物竞争光合产物和侵染位点、激活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6,(6):116-119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翼豆生长、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泡囊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翼豆生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接种VA菌根真菌可增加结瘤数、鲜瘤重和固氮酸活性。植株生物量和根部含磷量也显著增加。结果证明开展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接种研究对改善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棉花上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和Glomus etunicatum).两种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都有显著下降,其中最低的处理(G. etunicatum)分别降低了47.8;和56.6;.两种处理的皮棉产量比对照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产了48.0;和13.6;.两种处理的丛枝菌根侵染情况表现出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孑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玥  杜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3-10754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这些孑遗植物均被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孑遗植物侵染率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孑遗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四合木、半日花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很高,菌根类型主要为疆南星型菌根。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菌丝密度、泡囊数、孢子数等为指标,系统地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供试AMF为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Gla),供试PAHs为菲和芘。土壤中菲和芘含量分别为41.87、42.80 mg·kg-1时,接种AMF后35~65 d,AMF各项生物学指标随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大的趋势;65~75 d,由于部分丛枝衰老和消解导致AMF侵染率、丛枝率和菌根长度下降。接种AMF后65 d,与无污染对照相比,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变小,且随PAHs污染强度增大这3项AMF指标趋小;AMF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变化与PAHs污染强度密切相关,供试高浓度PAHs污染下AMF菌丝延伸和孢子形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减小,低浓度PAHs污染下该2项指标增大;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泡囊数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及Cd吸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d水平(0.20,50mg·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根系侵染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尤其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对照处理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受到明显抑制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4%和228.2%;除对照处理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显著降低了Cd吸收量外,土壤施Cd几乎增加了所有处理植株Cd浓度和吸Cd量.同一施Cd水平下(Cd20mg·kg-1、Cd50mg·kg-1),接种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而Cd吸收量则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土壤Cd情况下,万寿菊增加了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采煤沉陷区植被覆盖率和退化土壤生产力,增加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采煤沉陷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了两者的共生关系,并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侧柏生长的影响以及菌根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侧柏根系的菌丝侵染率,接种区侧柏菌丝侵染率高达75%以上,菌丝密度达到2.26 m/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侧柏的生长,接种区侧柏株高平均比未接种区高出6.83 cm;接种菌根提高了侧柏根系对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改善了侧柏根际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1日龄AA肉用仔鸡为实验动物,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白细胞介素 2(IL 2)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同健康雏鸡相比,脾T淋巴细胞IL 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 05)和显著降低(P<0 05)。MD发病率35 0%,死亡率12 5%。  相似文献   

12.
薏苡和薏米的染色体倍数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禾本科薏苡属薏米 (CoixchinensisTod .)和薏苡 (Coixlacryma jobiLinn .)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倍数及薏苡的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染色体倍数均为 2n =2 0 ,薏苡的核型公式为 2n =1 6m +4sm(2SAT) =2 0 ,染色体核型对称性为IA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产质量及烤烟青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100%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配施80%化肥,可促进烤烟生长,显著提高烤烟产质量,减轻青枯病的危害。与当地常规施肥(100%化肥)相比,在化肥减量20%的基础上,配施生物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4.5 %,产值提高了9.8%,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8.4%,烤烟青枯病病情指数降低了47.3%;配施精制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5.3%,烤烟青枯病病情指数降低了15.8%。与配施精制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烤烟产值提高了9.5%,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6.2%,烤烟青枯病病情指数降低了37.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肥农”牌生物有机肥对雷州半岛地区糖蔗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对甘蔗病虫害发生的效用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采用对含有效活菌数≥2.0×107个/g,有机质≥40%,N+P2O5+K2O≥15%的“肥农”牌生物有机肥在雷州半岛地区甘蔗上进行使用的方法,研究其对糖蔗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的效用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农生物有机肥对萌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糖蔗的分蘖率、株高和茎数,同时,该肥还增加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在虫害方面,“肥农”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使虫口率降低了23.4%,其中白蚁虫口率降低了7.69%,天牛虫口率降低了15.71%。结论,该肥料具有促进分蘖、高生长、有效茎数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增收效果且可以降低甘蔗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红脂大小蠹信息素配方研究及诱杀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5月、6月,在关帝林区西葫芦林场、三道川林场分别进行了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信息素配方、诱杀时间及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最佳诱杀时期;使用β 蒎烯∶α 蒎烯∶3 蒈烯为1∶1∶1配方的信息素进行大面积诱杀,林木被害率下降64 4%,平均侵入孔数下降59 2%;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信息素成份以β 蒎烯∶α 蒎烯∶3 蒈烯为1∶1∶3或全部是3 蒈烯的两种配方为最佳配方;使用信息素诱杀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平均每667m2投资5 5元,省工省时防效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云南红壤旱地上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等量绿肥(光叶紫花苕)和化肥减量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全量化肥处理比较,翻压绿肥15000kg/hm2,氮磷钾化肥减量15%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烤烟增产11.89%,增值14.35%;氮磷钾化肥减量30%的处理,烤烟增产5.53%,增值5.55%;施用光叶紫花苕处理烤烟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81%,产值增加26.01%。可见,绿肥纳入烟草种植体系以后,烤烟产量,产值均得到提高,而且产值增幅超过产量增幅。表明光叶紫花苕纳入烟草复种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烟草产量,更有利于提高烟草品质,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7.
以安农8455为母本,Pan555为父本组合杂交,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 PAGE)对安农8455/Pan555的620粒F2籽粒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 G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2籽粒中共出现了15种带型组合,可稳定出多对近等基因系;Glu A1a与Glu A1c分离比为1∶1;Glu B1b与Glu B1c分离比为9∶7;Glu D1d与Glu D1i分离比为1∶1;Glu B1b与或Glu B1c的不完全表达率为4 0%。  相似文献   

18.
污泥复混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沙质土壤中施用不同量及不同配方的复混肥,研究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复混肥在冬小麦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施用化肥相比,小麦冬前分蘖多30万~60万个/hm^2,株高增加2~4cm。穗粒数增加1~2个,增产457.5~1209.0kg/hm^2,增产率为7.5%~20.2%。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复混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及主要生理群微生物数量均无不良影响,但是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在粮食作物中的富集现象,施用复混肥应控制污泥的比例。[结论]污泥复混肥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瓦松为研究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等,探索瓦松快繁的最佳途径并构建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 茎段接种于MS+10 mg·L-16\|BA+02 mg·L-1IBA+20 g·L-1蔗糖培养基上,茎段增殖倍数可达1169,叶片接种于MS+15 mg·L-16\|BA+01 mg·L-1IBA+30 g·L-1蔗糖培养基上,能产生很好的不定芽,其再生芽数达971。在1/2 MS+02 mg·L-1IBA+005 mg·L-1NAA培养基中,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能产生123条根,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分蘖末期喷施48 mL/m2富硒康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58 mL/m2处理,同对熙相比达显著差异,提高产量11%以上;而开花期喷施富硒康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同一喷肥水平下,分蘖末期处理产量均高于开花期处理,且达显著水平.在本试验范围内只有分蘖末期喷施较高浓度的富硒康同对照相比可降低株高.分蘖末期喷施富硒康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开花期喷施富硒康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