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为供试菌株,测定甘草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内生菌287株,根中分离出142株,茎中分离出78株,叶中分离出67株,136株属内生真菌,151株属内生细菌.对产孢的53株内...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烟蚜茧蜂载体植物系统不同释放量对烟蚜的田间防效,本研究比较了释放不同数量载体植物系统,烟田蚜虫数量和虫口减退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释放载体植物系统25 d,释放20株和25株载体植物系统的烟蚜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处理组。释放5株、10株、15株、20株和25株载体植物系统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6.19%、-55.26%、-18.47%、10.18%和24.53%,释放20株、25株载体植物系统防效可达70.99%和77.17%,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综上可知,在烟蚜基数为(38.60~48.13)头/10株时,烟蚜茧蜂载体植物系统防治烟蚜最佳比例为每10×10 m烟田释放25株载体植物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烟蚜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释放株数。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健康烟株与CMV、PVY混合侵染后不同发病级别烟株上的取食波形。结果显示:烟蚜在健康烟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少,在感病烟株上的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健康烟株;第1次到达韧皮部前的刺探次数,健康植株上仅为4.00次,3级感病烟株上的为健康烟株上的2倍;在健康烟株上E2波总持续时间为120.65 min,极显著大于2级和3级感病烟株;刺探过程中,感病烟株上的pd波出现次数均高于健康烟株,且pd波II-1和II-3亚波的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健康烟株。研究表明,CMV、PVY混合侵染烟株可降低寄主对烟蚜的适合度,且能促进烟蚜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采用16SrDNA测序方法对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四种主要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18个固氮菌株进行属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其中7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3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1株属于固氮菌属(Azotobacter)、1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属于假...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棉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特性,结合棉株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提出盲蝽对棉株的为害程度与棉株内含氮量成正相关,即含氮量愈高,为害愈重。而与棉株内的含糖量、含水量和 pH 值的变动无关。根据上述结果,为利用合理施肥、灌溉和及时进行棉田管理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提出可以控制棉盲蝽为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北京植物园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方法]采用温度法筛选Bt菌株,比对大质粒DNA图谱,区分不同类型的Bt菌株,PCR-RFLP方法对cry1~cry40类基因型进行鉴定,SDS-PAGE分析杀虫晶体蛋白,测定Bt分离株对大猿叶甲、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筛选出高毒力的菌株.[结果]从14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47株Bt,分为12种类型,含有菱形、方形、球形和不规则等晶体类型;6株菌中分别含有fry1Aa、cry1Ab、cry1Ac、cy1Ah、cry1Ba、cry1Be、cry1Ia、cry1La、cry2Ab和cry7Aa等基因类型,其余6株中不含有已知基因.有9株表达约130 ku蛋白,1株表达约70 ku蛋白,2株表达约150 ku蛋白,有3株既表达130 ku蛋白又表达60 ku蛋白;发现一株对大猿叶甲具有较高毒力的菌株ZWY-7,1株对小菜蛾有高毒力的菌株ZWY-9,2株菌都没有检测到已知基因型.[结论]北京植物园中Bt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其中发现两株高毒力的菌株,有望获得新的杀虫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福建青枯雷尔氏菌(简称青枯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菌株的演化型、生化型及基于内源葡聚糖酶基因egl的序列变种鉴定,对福建省8个地区的番茄、辣椒和茄子寄主分离的56株青枯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6株青枯菌均属于演化型Ⅰ;53株为生化型Ⅲ(占94.64%),1株为生化型Ⅱ,2株为非标准生化型;从序列变种来看,4株来自茄子的青枯菌均属序列变种15,24株来自辣椒的青枯菌中,23株属于序列变种14,1株为序列变种16,28株番茄青枯菌鉴定出7个序列变种。进一步,选择上述鉴定的生化型Ⅲ和生化型Ⅱ的代表菌株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对生化Ⅲ青枯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FJAT-31535。基于菌落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FJAT-31535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我国42株土壤杆菌待测菌株和28株参比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将41株土壤杆菌与2株根瘤菌分在3个土壤杆菌种内,其中23株来自内蒙等地葡萄的菌株分在葡萄土壤杆菌种内,10株来自山东等地樱桃、桃树的菌株为发根土壤杆菌,8株来自4个地区4种植物的菌株及分自宁夏刺果甘草的2株根瘤菌菌株参比菌分在根癌土壤杆菌种内。1株土壤杆菌和1株根瘤菌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宁夏地区苦豆子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宁夏地区苦豆子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宁夏地区苦豆子875个表面消毒的根、茎、叶组织块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115株。其中根中分离出18株,占15.7%,茎中分离出41株,占35.7%,叶中分离出56株,占48.6%,分布规律为叶、茎、根依次递减,叶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对产孢的113株进行初步鉴定,分类为2纲3目5科7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3株,占2.6%,黑葱花霉属(Periconia)4株,占3.6%;链格孢属(Alternaria)45株,占39.1%;镰孢霉属(Fusarium)9株,占7.8%,曲霉属(Aspergillus)10株,占8.7%,枝梗茎点霉属(Dendrophoma)30株,占26.1%,根霉属(Rhizopus)9株,占7.8%;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梗茎点霉属(Dendrophoma)为优势种群。宁夏地区苦豆子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同时不同部位内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对富平县三个不同乡镇的79头患病奶山羊,共118份奶样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7种共126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36株,占28.5%;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22.2%;绿脓杆菌23株,占18.3%;链球菌21株,占16.7%;变形杆菌8株,占6.3%;蜡样芽孢杆菌6株,占4.8%;酵母菌4株,占3.2%.认为该研究区域的关中奶山羊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所致.  相似文献   

11.
 1972年,辽宁金县大委家公社,在基砧为三叶海棠的国光品种树上,用红星和红冠二品种接穗进行高接换种之后,发生一种衰退病,共3000余株。通过病毒鉴定,初步明确病树中潜带褪绿叶斑病毒(CLSV)、茎痘病毒(SPV)和茎沟槽病毒(SGV)三种潜隐病毒。茎痘病毒是苹果衰退病的主要毒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大袋蛾杆状病毒病制剂单独或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混用,防治大袋蛾幼虫,兼治刺蛾幼虫。其效果相当于化学杀虫剂,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应用证明 ,播种时以吡虫啉拌种 ,秧田后期、本田前期喷施康福多、扑虱灵 ,可以较好地控制灰飞虱 ,从而有效地控制黑条矮缩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瘤矮病—广东湛江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新发生的水稻瘤矮病于1981~1982年在广东湛江地区的信宜、高州和化州县发生流行。室内用叶蝉接种2叶龄的稻苗,在10~11月广州温室温度约为土9~23℃下,潜育期为13~28天,主要症状为病苗矮缩,叶片浓绿色,叶背及叶鞘上长有若干个淡黄绿色近圆形小瘤(0.1~1.2毫米直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昆虫介体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 Uhler.)。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a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不能传病。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tsc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电光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24小时。潜育期在平均室温22~23℃下为13~24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与泰国和马来西亚报道的水稻瘤矮病相同。  相似文献   

15.
莴苣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Ⅱ病害的分布、损失、寄主和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花叶病在山东普遍发生,其中以泰安等地比较严重。苗期和发棵前期发病的损失最大;人工接种证明,3叶期和7叶期感染的病株全无食用价值。在测定的15科63种植物中,有4科14钟植物表现感病。种子带毒率为1-2%,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感染的病株种子带毒率有很大差异,开花后发病的植株种子不带毒。室内测定,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棉蚜(Aphis gassypii)和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均可传毒。桃蚜取食15秒钟即可获毒或传毒,单头蚜传毒率为40%左右,获毒1次可连续传毒2-3株。  相似文献   

16.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7.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1985~1995年期间,先后对国内16个省、市、区的1394份玉米青枯病株进行分离,腐霉的分离频率为63.8%,而镰刀菌则为36.4%。两菌在各省市区的分离频率不尽相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培养基种类、分离部位、不同病级的病株或病株分离(采集)的季节对分离结果有直接影响。#br#根据Koch氏法则,从病株上分离的腐霉和镰刀菌必须回接在感病的玉米株上,测定其致病性。接种结果表明,腐霉具有致病性,应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镰刀菌则不是。研究结果还表明,接种方式、玉米生育期、接种的菌量、盆土含水量对致病性测定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连续三年调查分析证明,潍坊地区棉苗根病的主要种类为红腐病(Fusa-rium spp.)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ossypii)。通过对14种药剂(复合剂)室内毒力测定、接菌盆栽试验,找出多邻混剂(多菌灵 邻酰胺1:1)对红腐病菌和炭疽病菌毒力最高,防治效果最好,特别对红腐病防效尤为突出,显著优于五赛合剂。继而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证明防效良好,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种子带毒率及有翅蚜降落量对SMV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主要迁飞降落的蚜虫有大豆蚜、棉蚜、玉米蚜、桃蚜、禾谷缢管蚜、豆蚜等,而大豆蚜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当有翅蚜迁飞降落量大,同时田间病株率高时,SMV日侵染率高,最高达49.57%。田间有翅蚜发生和迁飞降落高峰一般在7月份,此时的迁飞降落蚜量和SMV的种子带毒率决定病害流行的程度。0.5%种子带毒率显著推迟SMV流行的时期。田间有翅蚜发生和飞翔高峰期推迟到8月份,0.2%和0.1%种子带毒率可控制SMV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由于水稻抛秧栽培避 过或缩短早、晚稻秧田遇 第一、三代三化 螟卵的机会,致使第一、三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第二、四代三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抛秧地区秧田和本田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次数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