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审定品种茗科1号(Camelliasinensis cv.Mingke1)制作坦洋工夫滋味醇厚鲜爽,花果香明显,现已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端坦洋工夫红茶。本文从鲜叶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五个加工工艺介绍了茗科1号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初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大,其加工的工夫红茶品质差异明显;采取不同品种鲜叶混合加工,能有效提高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为保护坦洋工夫品牌的原生品质不变,在做好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升茶叶原料的不变异,保证坦洋工夫茶的原汁原味,不断加强茶树良种的管理,打造品牌,有利促进茶叶发展。坦洋菜茶是坦洋工夫当家品种,但在长期的生产中,由于农户对种质鉴别力不高,对茶树品种纯度重视不够,造成菜茶品种混杂、纯度不高、所产茶叶芽头不一,茶叶产量、外形等极大影响质量。随着坦洋工夫的不断发展,种植坦洋工夫菜  相似文献   

6.
我场是久负盛名的"坦洋工夫"发源地之一,现有茶园面积1800亩,主要有茶树品种福云6号、丹桂、九龙袍、春兰、大毫、毛蟹等,长期以来,我场主要是生产出口"坦洋工夫"红茶.2004年3月我场与省农业厅农垦局签订了农业丰收计划"生物农药制剂的增效技术在茶叶上推广应用"合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深加工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提高茶叶产品技术档次和质量、增加茶叶附加值、弘扬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开发名牌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项目在实施过程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纱网摊放茶树鲜叶萎凋技术茶叶初制厂制作工夫红茶,在气温低,特别是阴雨天气时,一般采取萎凋槽萎凋茶树鲜叶,但过去的方法是直接将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的篾筛上,收叶时需要用扫把将萎凋好的茶树鲜叶从篾筛上扫起,鲜叶与篾筛间摩擦容易造成破损,影响茶叶品质。1.新工艺方案第一步:将纱网平铺在萎凋槽的篾筛上。第二步:将茶  相似文献   

8.
福安是我国重点产茶县市,是福安大白茶国家良种和坦洋工夫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市)。本文论述了福安市茶树繁育的历史、现状、规模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分析工夫红茶鲜叶萎凋、发酵等关键技术要求,总结工夫红茶萎凋、发酵等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为提高工夫红茶品质、保证质量稳定、促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清菊 《中国茶叶》2010,32(3):10-12
福建省福安市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福鼎大白、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湘波绿2号、潇湘红21-3、玉笋等11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进行花香型工夫红茶试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大类高PPO酶活、高POD酶活与双低酶活品种中,均有花香明显的品种,酶活对加工花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影响不明显;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可以明显改善花香型工夫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发酵叶茶汤中茶黄素水溶液颜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60nm处测定其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吸光值的大小、最高值及变化速率都有所不同,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呈小→大→小的变化规律,符合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荒野坦洋菜茶原料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具有滋味醇厚、老枞韵味浓郁的特色.本文通过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茶关键工艺参数系统研究及经验总结,探索荒野坦洋菜茶为原料加工高品质坦洋工夫红茶技术.  相似文献   

15.
红茶是当今世界的主销茶类,全世界80%的饮茶之人喜欢红茶。而福安市是闽红“三大工夫”之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几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祖枝 《中国茶叶》2019,(7):49-51,56
福建省福安市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红茶曾风靡国内外。近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对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进行简要介绍,并根据其加工特点、品质特征和市场反馈,结合烘焙加工设备现状,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一种初制采用自动翻板式干燥机(选用生物质燃料)烘干,精制采用炭焙工艺的烘焙方式,对改进福安市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烘焙方式,提升品质,拓展市场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坦洋工夫红茶的精制与拼配技术,阐明了坦洋工夫精制及拼配过程所需掌握的技术要求与关键因素。希望能为坦洋工夫红茶的生产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坦洋工夫红茶是我省特有的传统出口产品,以外形优美,香高味醇,色泽红润而驰名中外。近年来,福安市坦洋茶场根据市场需求,新开发了特种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炒红”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每kg售价100—200元,双双荣获2000年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金奖。为此,本文就特种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制作工艺作个初步探讨。1鲜叶原料以福安菜茶、福鼎大毫、福安大白为佳,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叶要求新鲜完整,防止挤、压、折损伤。2萎凋特种坦洋工夫红茶萎凋主要采用室内自然萎凋。萎凋室要求地势凉爽,南北…  相似文献   

19.
闽东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开发、应用和茶叶加工水平都走在全省前列。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闽东茶叶产品和茶树品种结构过于单一,已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势在必行。这是国内、外市场所决定,也是关系到21世纪闽东茶叶的兴衰。一、闽东茶业结构现状1、茶树品种和茶类结构状况闽东历史上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红茶占主要部分。形成了“坦洋工夫”“白琳工夫”著名品牌的红茶和“天山绿茶”系列。但到了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和国际茶叶生产结构的变化,红茶产品销路严重受阻。六十年代末,我区实行“红’改“绿”工程,只保留极少…  相似文献   

20.
坦洋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之一,其以外形细秀匀整,金毫显露;香气清醇甜和;滋味鲜醇;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的优异品质和明显的地理特征而享誉海内外。坦洋工夫独特的品质风味来自于其特别的地理条件和制作工艺。坦洋工夫制作工序细腻,其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萎凋和发酵这两个工序。萎凋是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而发酵过程则是形成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关键,笔者将就坦洋工夫红茶的制造技术与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